摘要 本文阐述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及数学教学的若干新特点;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分析。力求如何在平时教学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特点 案例分析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三点变化
2001年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2年后国家又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从此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和普通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根本性的转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
过去重视如何传授知识,重视教学的结果;现在重视如何学会学习,重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体验”,重经验的积累。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了21世纪对教育的追求——教育为了人们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过去代数、几何分科编写教材,关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教材编写的方式是直线式、叙述式;现在初中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为主,重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教材编写的方式是循环式。高中则设立必修课与选修课,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学是复习——导课——授课——练习——小结;现在的教学是:制作教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体验)、交流——发展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上最大的转变是:围绕知识组织教学(学会知识——应用知识——考试)转向围绕情境组织教学(探索、发现——形成经验、技能——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的三点转变,一方面体现了由知识本位课程观向经验本位课程观的转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关注对学生在学习时非认知因素如体验、情感、态度、兴趣等的培养;注意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同时,教材的编写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它呈现的新特点。 (一)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纯数学问题,部分数学问题,只用到某些数学技巧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形成、构建数学思维的网络,每个人的思维网络是不同的,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当中,细心洞悉学生的思维脉搏,并
给予恰当的引导,鼓励不同意见,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即运用适当的语言,相互交流学习的认识与体会。 (三)教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应包含以下的数学活动: ①听:倾听,领会解释,提问与答问。 ②读:阅读课本,研究课本和参考书中的问题。
③想: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求数学对象间的联系与关系。 ④写:执笔计算,绘画图表,记录实验结果,实验与测量。 ⑤说:描述解释,澄清思想:猜想,讨论遇到的困难,与同学进行交流。
⑥实践:执行实际任务,分类、计算、度量、制作模型。 ⑦观察:辨认模式,观察一致性与不一致性。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有三类:知识性难点,理解性难点,思维性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欢乐。
新课程倡导教师教学要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提供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培养学生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取资料的能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教学案例及剖析
以下剖析一个数学教学的案例,以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的变化。
[案例]新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减法》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减法的运算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小芳家、小燕家与学校在一条街上,小芳家距学校3千米,小燕家距学校4千米。 ①你能确定小芳家与小燕家相距多远吗? ②她们两家的距离最远可能是多少?最近是多少? (2)建立模型 ①怎么想?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④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3)巩固与辩误 学生做例1~例3 教师补充一个例题: 例4: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①3-5=3-(-5)=3+(+5):8 ②33-(-27)=33+(-27)=6
③(-3)-5=3+5:8
教师由此总结:+、一这两个符号既表示“运算符号”加和减,又表示“性质符号”正和负。在使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先将运算符号一变为+,再将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的符号,不能改变被减数的符号。
(4)拓展:将情境中的条件:“小芳家、小燕家与学校在一条街上”去掉,其余不改变,将此问题留给同学课下思考。
(5)思考:本节课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对问题进行拓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动了教材中情境的创设,增加了对加法法则理解的辨析练习。
该案例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特点,对于平时的数学教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要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