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打印版

来源:六九路网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环节 导入: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 导入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呢? 美术作品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 利用学生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展示《捣练图》和《拾穗》

提问:1、这些作品存在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2、试着猜想作品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思考、小组讨论;画家、时代背景、主题、艺术语言等。对比欣赏,引发学生思考

课件展示《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

分组讨论:提出疑惑,发表小组见解 可从艺术语言、风格、材料、价值、意义等方面分析. 抒发感受,探究原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也是鉴赏的第一步。

知识小结 利用课件提炼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 尝试体验鉴赏的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

鉴——鉴别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艺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

赏——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于个人经验线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 板书设计

1、什么是美术鉴赏? 2、美术分为哪几类?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 导入新课:

欣赏古筝弹奏曲片段《高山流水》

师问:通过欣赏,我们能联想到这是自然界什么声音,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生答:听到流水的声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

师总结:这就是一种语言,音乐的语言,他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流水的世界。 我们知道,人类靠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动物也同样靠自己的语言来沟通,小鸟唧唧喳喳,青蛙呱呱叫,这是他们的语言。欣赏美术作品也是如此,他也有艺术语言,如果我们不了解,不懂得艺术传达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美术作品。这正是刚才有的同学回答失误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二、 讲授新课:

1、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板书):

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破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区别。生答:绘画种类不同,有油画,有中国画。生答:有具体形的,有看不懂的。生答: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有具象的,有抽象的。师总结:这三幅作品在艺术形象和绘画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家使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意图。广义的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的则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

美术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1

美术语言表达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笔墨、章法、皴法。他们作为美术语言特殊的表达和实现手段也可以看成是语法规则,同样构成了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美术的语言方式: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2、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板书)师问:大家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总结一下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意象艺术有什么区别?生答:具象艺术、意象艺术能看懂了,抽象艺术看不懂。师总结: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意象艺术不在以纯粹的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而纯粹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与沟通的自由。 三、课堂总结

结合具体的实例,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使学生能分辨出具象、意象、和抽象三种不同语言类型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欣赏 二、讲授新课

1、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韩熙载夜宴图》、《破墨仙人图》、《1954》 美术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美术语言表达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笔墨、章法、皴法。 美术的语言方式: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2、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

意象艺术不在以纯粹的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而纯粹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与沟通的自由。 三、课堂总结

第三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和问题

教师先用古代中外两个画家画作(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古希腊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比赛的故事为例。)说明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的主流,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教师出示黄筌〈〈写生珍禽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课题:如实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引出问题一

问题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通过浏览<<写生珍禽图>>和<<清明上河图>>,个别学生提问、总结:从视觉上得出真实性、瞬间性和情节性;从艺术语言上釆用线条和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得出在照相机发明前,具象艺术有记录作用,让我们了解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

(二):教师分析作品并总结特点和作用 教师结合作品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一:视觉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客观世界为对象,表现得真实。例《清明上河图》。 特点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征。例《蒙娜丽莎》。 特点三:情节性或叙事性,蕴含一个或多个故事。例《凊明上河图》。 作用:有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还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 (三):思考与讨论

教师出示《王时敏像》与《教皇英诺森十世》,由学生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

同学通过浏览图片很快得出相同点是人物瞬间性的特征描绘;不同点是中西绘画的不同语言表达手段:中国工笔画重视线条和随类敷彩,人物淡雅清秀。西洋画重视明暗、构图、空间、透视、肌理,画面色彩浓重、深远。

(四):教师出示问题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教师出示作品《血衣》提出问题: 1。找出主题人物。

2。找出画面中艺术家塑造什么人物和道具来加深或揭示地主对民众的残酷剥削? 由同学自由发言。

(五):教师出示问题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师出示作品《国民政府大门》(摄影)和《占领总统府》(油画)让学生在对比中辨析具象艺术的特征和与摄影作品的异同。

同学对比,教师分析作品《占领总统府》:作品采用凌空俯视的角度,着力于升旗这一组群像的刻画: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扯下国民党的破旗,升起鲜艳的红旗,一个伟大的转折来临了;指挥员伸出戴表的手腕,为了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老战士凝视着它,禁不住热泪盈眶;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过胜利的号声,此刻激动得脱下军帽,向红旗致以崇高的敬礼。此画构图独特,场面广阔,整体气氛浓烈,而具体细节又刻画周到,在当时极尽情节铺排的历史画创作中,是一幅不同凡响的作品。

教师总结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意义一:表现在记录功能上,尤其是在摄影发明之前,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依据。

意义二:具有社会干预的功能,它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的作用。

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就从这两方面出发,它对艺术形象塑造得越典型、越生动、越具有个性,对主题挖掘得越深刻,就越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就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板书设计

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 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3.情节性或叙事性。

作用:观看具象美术作品时,第一眼就能分辨出每一个个别人物的性别、表情、动作和衣饰、各个物品的

品种、类属以及地点、环境等特征。 二、 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首先分辨:1.肖像作品;2.主题性作品 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1、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这两件名作:《蒙娜丽莎》(油画·;1503-1510年)达·;芬奇(意大利);《马

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分组讨论。(2)让每组代表谈谈这两件作品作者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回答:(略)

(4)老师引导、归纳:这是两件题材相同(人物肖像画),但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名作。前一节课的“走

进具象艺术”已涉及到《蒙娜丽莎》的表现形式(略),而《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 (5)板书或媒体展示课题:

3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新课与学生

(1)板书或媒体展示: ◎什么叫意象艺术? (2)学生回答:(略) (3)老师引导、归纳

在《新华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象”为形状、样子。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

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有啥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如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画中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小的块面形象) (4) 板书或媒体展示: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媒体展示名作《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5)学生讨论、回答:(略) (6)老师引导、归纳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7)板书或媒体展示:

◎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8)学生回答:(略) (9)老师引导、归纳

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 B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 C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4、 提问与反馈

(1)板书或媒体展示:

◎请同学讨论:国画作品中的工笔画艺术作品和写意画艺术作品(如本案中,国画作品的图1和图2)在表

现形式上有啥不同? (2)学生讨论、回答:(略) (3)老师引导、归纳:(略)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设置一个能换起学生自问、自答、探求知识的课堂环境。 如每组互提、互问、互答。 4、练习与巩固

(1)你最欢喜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吗? (2)你怎样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 (3)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一、什么叫意象艺术?

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 三、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四、练习

第五课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 —— 走进抽象艺术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一张图片,问题一:这张画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吗?问题二:是对客观现实的

4

主观表达吗?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它没有现实生活的一点影子,它什么都不像。 展示课题: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的发现者是谁?阅读课文 一起回答:康定斯基

伟大的抽象艺术家除了康定斯基外,还有一位是谁?我们来看我们课文第一部分:(一)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

《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

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 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欣赏波洛克作品,和他的创作方法。问: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看课文第三部分 (四)课堂回顾

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5

1、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2、展开新课:

(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通过我们欣赏的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幻灯片欣赏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

讨论: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美”与“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 幻灯片欣赏:19世纪法国画家热里柯的《艾普色姆的赛马》。 (2)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表现自己在自己的身上纹身来引起异性的爱慕,他们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幻灯片图片),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来乞求神赐予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它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 提问: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幻灯片作品欣赏:潘天寿的中国画《雄视》和吴冠中的国画《春雪》。法国画家卢奥《老国王》。 提问:作品中语言元素的构成,语言手段的运用,语言规则的体现如何来展现艺术美。

三、课堂小结:马克思曾说过: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培养“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这说明,虽然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直观性的一面可以立刻为我们所把握,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时间,我们才能更敏锐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

老师播放“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并提出问题

老师播放图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板书设计

漂亮是美术奖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与形式美 什么是艺术美?艺术形象

什么是形式美?语言元素(点、线、面)

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变化和统一 对比与和谐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老师展示图片,欣赏书中作品,创设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 欣赏作品:

6

(一)展示作品:罗丹的《巴尔扎克》

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请把书翻到34页用1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罗丹的故事,思考并回答: 1、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巴尔扎克?

2、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砍去?

小结: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罗丹的这幅《巴尔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罗丹要这样塑造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罗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尔扎克。这就是他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二)展示作品中国画《愚公移山》,作者徐悲鸿

1、回忆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小结:这幅作品是以古老寓言《愚公移山》为题材创作的,表明只要团结,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欣赏了以上作品讨论一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①、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②、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师生互动: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开国大典》、意象艺术作品《荆轲刺秦王》及抽象艺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图片,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 (三)鉴赏油画《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

从该作品的形象、形式构图色彩等方面分析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方面 ,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 可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先让本组成员自由回答,然后选一本组代表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评论哪组分析的最好。

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他们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同时分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作品的探讨有一种成就感。

小结:具象艺术注重形象的塑造,意象艺术注重气氛的烘托,抽象艺术注重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以上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他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宗教题材表达他对现实的态度,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则可能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

《墨梅图》 元 王冕 《丛竹图 》清 郑燮

小结:王冕,郑板桥的创作意图都是借墨梅、竹子来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而郑板桥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他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

另一方面,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出示作品:《怒吼吧,中国》 版画 李桦 《离婚诉》 版画 古元

小结:由于李桦成长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这幅作品概括了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挣扎、觉醒并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缚的巨人,铁骨铮铮,正欲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他大声怒吼,要挣脱束缚,站立起来,投入战斗。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战鼓,唤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

7

力。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精神的指导下,他的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

课堂小结:对所有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都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将来同学们有机会去参观画展的时候,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画家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知识水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较容易的把握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毫无收获的离开展览馆。

当今艺术的发展出现综合、模糊和交叉的现象,同学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艺术,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包容? 作业布置: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如何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 板书美术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艺术家创作意图来源: 1、社会现实→态度、情感 2、艺术→主张、观念 二、影响因素:

1、现实方面(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艺术家成长的环境;艺术家个性,知识水平,家庭等) 2、艺术方面(艺术追求等)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第8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第一部分——导引部分。

由故事讲解导入,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

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认为是残山剩水。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由此提出悬念,导出进入本课主题的探讨。 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通过对主要作品《父亲》的介绍赏析而展开,并进一步来阐述主题。

作者:罗中立 196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到了四川大巴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事了务农的生活。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他根据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创作了此作品。1984年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自文革前的1964年20年来的首次,展览之隆重是前所没有的,作品受到了好评。(此次展览也有本人作品在里面)

接着进一步讲授展开对作品相关的分析,如作品的特点表现、时代和地域的问题。包括提出作品中的一些设问:

① 主人翁是作者的父亲吗? ② 为什么在形象上是满脸苍桑? ③ 为什么画面是金黄色的?

④ 为什么主人翁的耳朵上夹着一支圆珠笔?

⑤ 作者没有到过农村,没有生活在哪个年代,能否画出这件作品? ⑥ 《父亲》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

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探索精神,并说明时代和地域的价值存在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①通过对《大卫》作品的介绍,导出在美术作品上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8

主要是对三个不同的作者,并且是同一的题材来展示分析介绍,主要是作者在综合的艺术表现上,尤其是在健壮的形式美感的表现上,以此来说明表现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

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 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

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由此介绍和了解在美术作品的判断上的五种不同的评价方式。

④由此来说明对作品的评判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由于知识修养的不同,其结论也会有差异,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被普遍认同的标准。 [板书设计]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一、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启示。

意义和价值 1、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 2、皇帝朱棣认为是残山剩水 二、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1、作者的父亲?

《父亲》 2、形象上是满脸苍桑? 1、时代性 意义和价值 3、金黄色的色彩? 2、地域性 4、夹着一支圆珠笔? 三、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1、多纳太罗

《大卫》 2、米开朗基罗 1、社会性 2、艺术价值 3、贝尼尼

四、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 1、重在个人体验。①美的认识和感受体验 ②个人的修养和知识系统 2、社会品评方式 ①品评式、品鉴式 ②形式主义 ③历史 ④社会学 ⑤心理学 3、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品评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中国画和中医,中国武术,京剧合称四大国粹,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从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算,至今已经经历了七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绚丽的绘画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猛虎捕食图》和《彩陶缸绘鹳鱼石斧纹》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原始人的绘画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是最能让人发挥想象的地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都会死,没有人能够幸免。古人认为:人死后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升天了 ! 如果说真有天堂,那么你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你的天堂里有那些东西?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古人绘画中中是怎么表现天国的。 《龙凤仕女图》里面的龙凤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里面的龙蛟 壁画《鹿王本生图》里边的鹿

三.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1,该画描绘了什

9

么内容? 2. 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 3.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在做什么? 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4. 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

5.你认为该作品从那些地方体现了传神!

教师总结:该作品是如何传神的? 第一部分:围绕“听”展开,十分倾心于李嘉鸣妹妹的演奏,全神贯注,仿佛听着琴音想起了些什么,全场似乎都被迷人的音乐所陶醉,心里刻画达到了极其传神的的境界! 第二部分:观舞韩熙载虽然亲自擂鼓助兴,但是他双目凝视,面部露笑,显然他自己并不愉快,流露出闷闷不乐的样子。 第四部分:清吹 合奏虽好,韩熙载却是心不在焉,漫不经心,这些都体现了他内心深深的矛盾和痛苦。 通过外形的描绘对于人物的内心描写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6.请同学们根据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方法欣赏以下作品,重点思考一下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很传神,请你研究一下作品中的神是什么?画中是怎么表现传神的?

7《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司马炎》 《步辇图》 《文苑图》 《采薇图》 《张卿子像》 教师总结: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就是强调人物画要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还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主张.以上同学们通过分组,分析,讨论,欣赏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优秀的人物画,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中国古代人物画有着独特的艺术传统,就是强调传神.希望大家在以后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时能够把握住这一点. 板书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1、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 ㈠岩画㈡陶器绘画㈢山水画㈣花鸟画㈤人物画 2、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要想准确的欣赏品评美术作品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掌握,还要多多的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3、观看大屏幕,你能了解其绘画种类和特点吗?如何品评这些作品? 4、课下找一些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品评,比一比谁找的作品最好。

第10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

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

10

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板书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二、外国古代绘画

(一)人类早期的绘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 (二)古代埃及绘画:壁画代表《三个乐女》,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三)欧洲绘画 1、古希腊绘画2、。欧洲中世纪绘画 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4、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组织学生按课前所分小组就坐,师生问好。

1、 展示《英雄》陈道明所扮演的秦始皇剧照,与秦陵兵马俑雕塑的将军头像对比:惊人的相似

2、 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雕塑在我国古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学们能否讲一讲生活和学习中所听过的著名的雕塑?

1)我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

11

什么是陵墓雕塑?

(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1. 秦始皇兵马俑群: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等。

《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上是公认的艺术珍品,那我们同学说一说《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

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教师总结: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 2、汉代雕塑。

陕西霍去病墓等图片:《跃马》(汉)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这些杰作的,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汉代陵墓雕塑的特点: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是我国迄今 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 3、马踏飞燕(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1、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1987年12月,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石窟始建于公元453年的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中除了以佛、菩萨为主的造像外,还有极为丰富的配饰,如有手持排箫、琵琶、鼓笛的伎乐天;有骠悍勇猛的天王力士;有纯真无邪的童子;有端庄多姿的胁侍和供养人;有轻盈飘舞的飞天;有奇花异卉、珍禽神兽、瑞鸟宝塔、背光火焰„不胜枚举,令人目不暇接。云冈石窟的佛像艺术既吸收融合印度佛像艺术的首批大规模工程又融汇了中外,并起到承先(秦、汉)启后(隋、唐)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宝库,在世界文化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龙门石窟的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内有11尊大佛像。宾阳洞的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

12

麦积山石窟 天水东南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 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到八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攀援而上可达山顶。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其特色,塑像的大小于真人相若,被誉为“东方塑像馆”。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女群像是全国著名的宋代彩塑,它是与宗教有关的祀祠性建筑中的塑像。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1、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

2、“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特别对其“ “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特别强调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3、中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文物保护及反思

1、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筇竹寺五百罗汉塑成120年来,虽然也历经无数次的劫难,但在寺院和各方面的努力下,仍然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但近年来,彩塑五百罗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自2004年9月以来损害更为严重,其中已经有6尊罗汉雕塑受损,雕塑大多是手腕、手指、足部等比较脆弱的部分出现裂纹,有位罗汉手指已经裂掉,可怜巴巴地用胶带粘着。 2、请同学们就生活中文物保护问题各抒己见。

3、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请同学们下去相关资料预习下一节课,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第十一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一、概述: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 二、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致广大,尽精微 写实手法 三、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写意手法 四、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五、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

第12课 外国雕塑撷英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都知道咱们中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气势恢宏的中国古代雕塑,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艺术。 古埃及雕塑

播放视频《狮身人面像》

提问:这座雕像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雕塑作品?请同学列举一件代表性作品。 阅读课文内容,感受作品

出示一系列埃及雕塑,引导同学欣赏,并注意观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学生活动 思考与讨论:

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有何寓意?埃及人为什么热衷于为死人塑像呢? 知识拓展:

中国的陵墓雕刻比如说秦始皇兵马佣、或者是霍去病墓的雕塑与古埃及的陵墓雕塑有何异同,请简要叙述。

教师给予评价并小结。

2.古希腊雕塑、古罗马雕塑

13

播放雅典奥运会视频。

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 尝试说说为什么美?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早在2000年前的古希腊,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却已经能够创造出这么优美的雕塑。

重点赏析《拉奥孔》 学生欣赏谈感受 演练实践

让学生模仿表演拉奥孔,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性格特征。 请同学概括其艺术特征。 3、欣赏作品《卡拉卡拉像》 学生活动:

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仔细体会作品所体现出的人物的心理特征。 教师总结与点评。 布置作业

古希腊雕塑和古罗马雕塑在造型和风格上有何联系及其差异。 板书设计

外国雕塑撷英 古埃及的雕塑

特点:简略、概括 色彩写实 古希腊、古罗马雕塑 特点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一 教师课程导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名字,相貌个性等,不同人的绘画作品也是不同,与时代紧密相连。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群人组成了一个个的绘画流派——“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 二 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时间上的界定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学生互动,结合历史知识)

三 促进西方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化的动力1.摄影的发明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3.宗教的衰落4.哲学的影响(每一个动力因素同样结合历史知识,与学生互动进行,)

四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哲学化2.理论化3.形式主义4.创新意识

五 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六 采用多媒体 幻灯片的形式介绍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尽量让学生先分析介绍,教师补充总结) 板书设计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促进西方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化的动力 1.摄影的发明 现代大工业的发展 宗教的衰落

4.哲学的影响

14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哲学化 2.理论化 3.形式主义 4.创新意识 绘画流派

象征主义(——)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野兽主义(——)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波普主义(——) 装置艺术(——)偶发和表演艺术(——) 大地艺术(——)

第十四课 中国现代艺术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一、导入新课

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导入,引出中国现代绘画的课题。

通过作品展示,教师提问,中国传统艺术的画种有哪些?对比今天与古代的绘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现代美术概况是: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2、作品欣赏(中国近现代绘画代表作品)放一段音乐作品并提问:引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进行作品分析。 画种 中国画(传统型和融和型) 的表现) 《虾》 黄宾虹《山水册页》《湖滨山居》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表现山间野花小草,以小见大)《雄视》 徐悲鸿《奔马图》 《群马图》 李克染《春雨江南》(将西洋绘画中的用光,巧妙地引入画中) 油画 版画 新品种新样式的中国画 董希文《开国大典》 吴作人《齐白石像》 古元 《一湾解冻的湖水》 彦涵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李桦 《怒吼吧,中国》 林凤眠《油灯花果》(西方静物式的构图) 吴冠中《根扎南国》 《春雪》 作者及作品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介绍创作背景和过程及声音陈丹青《进城》 以上的几幅现代中国画作品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什么种类? 小结:中国现代绘画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型

3、中国油画:400年前开始意大利传教士将欧洲油画作品带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绘画对中国才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初,开始有人到外国学画,中国油画的真正发展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对作品进行鉴赏。

15

4、中国版画:中国现代版画属于创作版画,它以上世纪30年代初期由鲁迅先生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新木刻运动为开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作品鉴赏

5、中国现代雕塑

反映时代主题为政治服务的:如雕塑作品《全民皆兵》、《庆丰收》等 为城市美化服务的环境雕塑被称为“城市雕塑”。

《黄河母亲》兰州:运用传统的雕刻手法表现,表现母亲的神圣形象。她美丽、端庄、慈祥、睿智,微笑着注视怀中的孩子,佑护着孩子的成长。

《五月的风》青岛:纪念青岛 “五四运动”。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伟大的民族力量。 三、教学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美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一种盛况,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其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另一方面是西方绘画(素描、油画和版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说明传统型绘画和融和型绘画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探索,在华风尚也各具特色 ,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及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等。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增长了知识,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1、中国现代美术确立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 2、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1)传统型的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 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2)融合型的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 徐悲鸿、李可染

(3)中国现代油画和版画 代表画家 董希文、吴作人、古元 3、中国现代雕塑 :

第十五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陶瓷 1、导课

师 : 什么样的物件才称的上是工艺美术品呢?

为了普及和提高广大市民的鉴赏知识,我们都市先锋栏目组特别邀请了邯郸市鉴赏领域的各类专家,为广大市民免费举办了系列鉴宝讲座,2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滏春中学三楼报告厅,有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陶瓷专家鉴宝讲座正在进行。(导入课题)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陶瓷。(出示板书) 2、 请参与竞选的陶瓷宝贝们闪亮登场!(欣赏陶瓷图片,古筝轻音乐响起)

师:所谓陶瓷,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陶器,一种是瓷器,先有了陶器,后有瓷器,也就是说,瓷器是在制陶的基础上发明了,要想了解瓷器,首先要从陶器谈起。距今1万年前,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艺术成就之大,要数彩陶。 彩陶是什么呢?

3、师 : 接下来同学们分组欣赏实物陶瓷,并通过眼看、手摸、耳听,总结陶与瓷的区别。 请同学们回答。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请看正确答案 陶与瓷的区别:(出示课件) (1)用料不同

陶:黏土 陶土 瓷:高岭土 石英 (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 1000℃以下 瓷 : 12000℃以上

16

(3)质地不同

陶:质地粗松不光滑 渗水 敲击声沉闷 瓷:坚硬细腻光滑 不渗水 敲击声清脆 (4)用釉不同

陶:无釉或低温釉 瓷:高温玻璃釉

4、师 : 中国古代陶器以彩陶为最著名,在欣赏彩陶时,要关注其造型、纹饰、色彩的特点。接下来欣赏一组彩陶,(图片演示)

《人面鱼纹盆》请陶器组a同学分析讲解

师 :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请陶器组b同学分析讲解下一个。

师 : 这位同学声音洪亮把陶的特征说的很清晰。有请陶器组c同学出场讲解第三个《米字纹瓮》。 师 : 出示多个陶器图片让学生总结(课件图片

5、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彩陶的造型、纹样及色彩的特点?

师 : 同学们归纳的很全面。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的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括。

6、师 :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最早的制陶工艺的国家之一,随着陶器的成熟,南北朝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最早的南朝的代表作是青瓷《覆莲小罐》,隋朝的白瓷《龙柄双腹瓶》和唐朝《青釉凤首壶》,这时期的瓷器多是清淡素雅的釉面,以繁复的浅浮雕的造型取胜。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百家争艳的繁荣局面,宋瓷的日臻完美,制品的花样翻新,最著名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这些名窑的出现为陶瓷美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哥窑《贯耳炉》有请瓷器组a同学讲解。 师 : 表达的非常清楚。有请b同学讲解钧窑的代表作《瓷盘》

师 : 说的很清楚了。宋代不仅官窑陶瓷技艺精湛,民窑的工艺也很发达,河北定窑生产的《白瓷孩儿枕》,有请c同学分析讲解。

师 : 好,说的很不错。除了定窑外,邯郸的磁州窑也是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它的梅瓶造型和黑白刻划花是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到了元朝,青花瓷的出现,有请瓷器组d同学讲解《青花鸳鸯莲纹盘》。

师 : 很好,请坐。还有《青花釉里红镂空盖罐 》也是代表作。到了明朝时五彩、斗彩清朝的粉彩、珐琅彩相继出现,明《五彩镂空风云纹瓶》、清《粉彩八桃过枝盘》、《珐琅彩芙蓉锦鸡玉壶春瓶》,这时的瓷器同前期相比,好像穿上盛装,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五彩泛指多种彩色,经过釉上釉下多次绘画和烧制,形成浓妆艳抹的富贵感。与其说宋朝是瓷器工艺繁荣的高峰时期,明清则是瓷器工艺繁荣的顶峰时期。《青花八吉祥纹扁瓶》是清乾隆时景德镇窑产生的陈设瓷,器形硕大,庄严不失灵秀,腹部两面绘有佛教的八种吉祥纹饰,画工精细,色彩纯正,体现了中国青花瓷白底蓝花装饰的独特韵味,这种瓷器乾隆年间流传到欧洲,深受西洋人喜爱,被西方多家瓷厂仿烧。

7、师 :我们回想一下,早期的瓷与明清的瓷有何变化,讨论回答。

师 :请看课件 师 :邯郸是宋磁州窑的主要生产地,作为磁州窑的子民,深感无比的骄傲。早在宋朝时,这片土地的先民就开发了聪明才智,为早期的制瓷业做出贡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这更激发了我们对这所城市的热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把伟大的制瓷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业:搜集磁州窑的资料,写出有代表的两个作品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再次欣赏原始先民给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音乐响起) 师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陶瓷

一、 陶与瓷的区别:1、温度 2、质地 3、用料 4、用釉 二、艺术特点:1、 造型 、 实用 2、 纹样 、 简单 3、 色彩 、 朴素

三、 著名的瓷窑 定 、汝、 官、 哥、 钧

17

四、 小结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概念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应该是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

师:经过搜集素材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

(三)展示调查报告。师:通过每个小组课外的调查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6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汇报你们有何收获吧?(各组先找两位代表:一位学生作讲解员畅谈、一位播放背景)。

生:分别播放6个小组制作的课件,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小组介绍后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高一(7)班民间美术调查小组人员:

第一组:年画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梁世恒)、解说员(莫甄文) 第二组:民间玩具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陈小龙)、解说员(何颖) 第三组:民间剪纸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刘启锐)、解说员(吴思韵) 第四组:民间风筝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曹淑君)、解说员(何颖) 第五组:民间刺绣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张坳敏)、解说员(黄泳军) 第六组:民间编织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马家辉)、解说员(黄建莹)

1、年画组。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组。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3、剪纸组。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18

4、风筝组〈5〉刺绣组〈6〉编织组(详略)。

(四)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

1、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4、通过调查与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既合作与研究性地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又学会与同学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5、小结让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 6、展示教师课件。 (五)鉴赏拓展

师:视频播新闻片段:为唤起全社会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据了解,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各地已积极举行了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开展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专家咨询及文物收藏鉴赏活动等。

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生: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

师:我国民间剪纸中的图形集中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同学们从尝试制作剪纸中感受一下民间美术的寓意性语言、阴阳表现形式的体会。 生:略。

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板书设计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 2、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1、启发与导入

对于建筑的了解和欣赏,对于学生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范畴。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所讲到的将美术按照艺术门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哪六大门类,再通过给出提示,让同学们猜出“建筑”这门艺术形式。引出建筑艺术的概念,并逐条进行解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若干幅著名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们对优秀的经典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问:“我们虽然认识这些建筑,可大家真正了解它们吗?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吗?”,由此导入本课题目。 2、理解与探究

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这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建筑类型入手,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理解和相对全面的认知。因为只有认清了学习对象,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具体到建筑的类型,其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新的建筑类型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而越来越丰富。课文中举了几类建筑,说明这种发展变化,留给大家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通过图片展示人类建筑发展的过程,原始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商店、银行、贸易中心——驿站、码头、火车站、飞机场——书院、学校、科技园。思考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以上各类建筑,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2)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类型?)

19

3、质疑与互动

通过上面环节的完成,应该说学生对建筑的类型已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这时老师带领同学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即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这部分从建筑史上的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讲起,引出建筑艺术的独特特征。在此共列举了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四个最主要的特性。让学生运用他们所掌握和了解到的知识,带着具体的问题与老师做直接的互动讨论,从而分析出建筑艺术四个特性的表现形式。学生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进而逐层递进,深入探究建筑艺术的语汇,使学生不再仅仅只是懂得从感性角度去欣赏建筑艺术了,而是从更深层次挖掘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4、巩固与拓展

课堂的最后阶段分成三个部分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以及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活用情况。

(1)通过对中外著名建筑作品欣赏,巩固对建筑艺术的理论层面上的认识。 (2)介绍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了解建筑界名人名作。 (3)课下学习活动的布置与引导。 板书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有哪些类型?

特征: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 建筑艺术的词汇

第十八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新知探究: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

(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

(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

20

(4)提问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

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

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

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 板书设计

(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一)、导入: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 (二)、授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问题1:什么是园林?(学生回答)

21

教师小结: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 1、认识中国园林

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

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 以上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些园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2、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a、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b、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 c、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 A、自然美 欣赏图片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B、空间美 欣赏图片

教师解说: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

C、人文美 通过几个亭子命名的由来体会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如:拙政园、留听阁等

知识巩固:下列几项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属于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A、小巧玲珑、曲折有致 B、叠石理水、林泉深邃 C、移步换景、可居可游

D、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清雅气韵,而且独具富丽的皇家气魄 E、清雅脱俗、诗情画意 3、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欣赏图片,被称为园林史上的明珠,艺术特点:静、雅、奇 4、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欣赏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文化因素)

a、 台地造园。用到借景俯视的手法,将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 b、 常绿树木。绿树中穿插白色建筑物,冲击视觉效果。 c、 内容丰富。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欣赏凡尔塞宫:几何造园术(历史因素)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万能造园师”布朗(地理因素)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 (五)总结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22

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亲近园林、感悟园林、热爱园林 板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1、什么是园林? 2、认识中国园林

3、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4、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5、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第20课 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一、1、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古建筑的概念、认识北京古建筑及价值 学生欣赏、观察、表演、展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二、课堂发展

(一)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建筑的保护?

通过分析讨论,总结桂南:相当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永远的小事了,还有许多十分珍贵的历史遗迹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侥幸留存下来的也危在旦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责任感。 (二)城市的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的关系 1、古建筑的价值

2、古建筑禹城市的关系

古建筑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同石头写就的史书一般,文物建筑“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建筑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设计意图:学习建筑知识,学习鉴赏建筑的方法 (三)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

1、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有那些矛盾? 2、宏观城市规划可能与个别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

3、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的有些人对古建筑的“保护”走入了误区,主要是由于将古建筑作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失误的能力 三、课堂延展

介绍世界对古建筑保护的法规、认识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20课 《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一、古建筑的概念、认识北京古建筑及价值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建筑的保护? 三、城市的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的关系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

五、古建筑保护的法规、认识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3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