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湖南专用)

来源:六九路网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且焉/置土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跳往助之 /友人惭,下车引之..

B.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B.野芳发而幽香 野芳:山野的芬芳。 ..

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D.树林阴翳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

6.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太守谓谁?卢陵欧阳修也。 .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醉能同其乐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9.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历来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文言文段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宴酣之乐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泉香而酒冽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行者休于树 征于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酿泉为酒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2.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3.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

B.“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C.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

“辞别”之意。

D.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C.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 何不助之?”

16.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

(2021·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亮辨奸

亮①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⑤,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⑥。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

B.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D.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不同,请付狱⑦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______________,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①亮:即孙亮,孙权的儿子,继孙权为吴皇帝。①黄门:宦官。①中藏:宫中仓库。①渍:浸,蘸。①矢:同“屎”。①服:认罪。①付狱: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 20.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词语。

21.结合相关内容推想:宦官将“矢”放在蜜中的动机是什么?

(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某①启:仆②四居东坡③,作陂④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 ..(2)勿谓仆谪居之后(_____) .

23.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2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25.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2021·湖南张家界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三章》)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选自《孟子·论得天下》)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2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委而去之(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 (3)所恶勿施尔也(_____) ...27.填空并翻译。

(1)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填在下面并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结合甲、乙两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的“道\"意思是一样的,都解释为“道理”。 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甲文强调“人和”,乙文强调“民心”,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述,论证有力。

(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野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 2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敬必戒(戒:谨慎) .

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 .

3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顺为正者 ②以至于斯也 ③往之女家 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3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甲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古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

②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 .(2)蹴尔而与之(_____) .(3)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 .(4)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 .

34.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定( ) 例句:万乘之国 .

A.予独爱莲之由淤泥而不染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36.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7.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处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ù: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3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C.所宝以百数(珍藏) .

B.啮沙为坎穴(牙齿) .D.一日曝书画(晾晒) .

39.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40.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________)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________)拊掌大笑曰……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42.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④⑤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

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忽啼求之 ..B.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或以钱币乞之 ..C.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其真无马邪 ..

D.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浔阳 .(2)卿今者才略 ..(3)父异焉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7.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