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来源:六九路网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fàn wéi chà nà zǐ sè jǐn jǐn ( ) ( ) ( ) ( ) dù juān xiá zhǎi tún bù é tóu ( ) ( ) ( ) ( ) 二、选择题。(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扩大(kuò) 代替(tì) B .镶嵌(xiānɡ) 重荷(hé) ....C.浙江(zhè) 忧郁(yù) D.蜿蜒(wān) 漆黑(qī)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雪水融化 冲出重围 B.放射光芒 冲破云霞 C.跳出海面 加强范围 D.雪峰高耸 树丛葱郁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B.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C.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D.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颐和园》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C.《七月的天山》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D.《海上日出》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的。 三、词语乐园。(8分)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4分) 一( )红霞 一( )亮光 一( )长廊 一( )白塔

2.用“静”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并选填在句中的括号里。(4分) 静: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 )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2)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使密林显得

更加( )。

(3)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 )。

(4)听了老师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 )下来。 四、句子练习。(8分)

1.昆明湖非常静,非常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美,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嫩。(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8分)

1.《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A.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B.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 C.出洞 D.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

2.《七月的天山》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绘了天山______(季节)的奇异风光。

(1)下面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分)

A.走进天山深处 B.进入天山 C.再往里走

(2)上面这些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序号)(2分)

A.铺垫 B.过渡 C.衬托 六、初试身手。(5分)

星期天,你要带一个同学去动物园玩,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将参观路线按顺序写下来。注意使用过渡语,使景点的转换更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七、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12分)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2分)

2.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2分) 3.洞内的景物很多,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来表明看的先后顺序。(2分)

4.双龙洞内的龙是真的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发挥想象,从形状和颜色两方面,写一处石钟乳或石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cuǐ)璨(càn)夺目。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时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深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一阵

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纱帘。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这时,从峡口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此文有改动)

1.本文是按照( )的结构形式具体描写巫峡迷人的雾的。(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用“ ”画出与文章第2自然段相呼应的句子。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提醒读者不要被雾所迷惑。

B.不仅强调巫峡的雾美得迷人,而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C.强调雾太美了,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哪些特点?请写一写。(4分) 山帽子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纱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描绘的情境,与“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相近的是( )(2分)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天地

九、习作表达。(30分)

大自然的景观神奇壮丽,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发现并感受它的美丽,选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它的奇特之处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出真情实感。

第五单元测试卷

二、1.B 2.C 3.D 4.C 三、1.道 片 条 座

2.(1)寂静 (2)幽静 (3)安静 (4)平静 五、1.D B A C

2.夏季 (1)B C A (2)B

六、示例:来到动物园,从大门进入后左转直行,可以参观鹿苑,再往北可

依次参观熊猫馆和狮子山,然后右转直行可以参观大象馆和虎山,再往南直行可依次参观猴山和鸣禽馆。此时,你若想去花坛赏花,可以往北经过猴山再往西直行,也可以西行经过大门往北到达花坛。 七、1.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2.双龙洞的内洞 黑、奇、大 3.先 其他

4.不是真的,我是从文中“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一句看出来的。

5.那石钟乳,像一头张牙舞爪的狮子,橙黄色的头,毛发竖起,十分霸气。 八、1.C

2.巫峡的雾,迷人的雾。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B 3.大而圆,光彩夺目。 轻盈,飘逸。 4.D 5.表达了作者对巫山雾的赞赏、喜爱之情。

1.古诗三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童孙未解供( gōng gòng)耕织。 .2.彩丝穿取当银征( zhēn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í)。 .二、辨字组词。

耘( ) 昼( ) 晓( ) 运( ) 尺( ) 绕( ) 三、生字辨析。

1.“昼”字读 ,共 画,反义词为 。 2.“耘”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3.“桑”是 结构,音节是 。 4.“晓”的部首是 ,共 画。 四、选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也傍桑阴学种瓜。 ( ) .①傍晚 ②靠近 ③旁边 2.稚子金盆脱晓冰。 ( ) ..

①皇帝最小的儿子 ②幼稚的孩子 ③幼小的孩子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①曲调 ②口腔 ③腔调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题目的意思是指四个时候田园里的事。 ( ) 2.《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玻璃”是指一种天然玉石。 ( )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 ) 六、先解释加点词语,再说说诗句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绩麻: 各当家: 诗句意思: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归去: 信口: 诗句意思: 七、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2. 东南水乡,人们正忙着插秧播种,连小孩儿都在忙着学种瓜。“ ”说得真没错!

3. 《稚子弄冰》一诗中,描写儿童在冬天嬉戏的诗句是: 。 八、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 ,也傍桑阴学种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 ,以白描的手法写出 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 。 4. 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挑战课外阅读。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 不解②藏踪迹③,浮萍④一道开。

【注释】①小艇:用竹篙撑,使小船行进。②解:明白,懂得。③踪迹:走过后下的痕迹。①浮萍:一种浮游在水面的植物。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不解藏( cáng zàng)踪迹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偷采白莲回。 ( ) .A.摘,取 B.开采 (2)浮萍一道开。 ( ) .A.把整体的东西分开 B.扩大,发展 3.这首诗表现出作者( )。 A.对小孩子偷采白莲行为的谴责。 B.对小孩天真童趣的喜爱。

参考答案

一、1. gòng 2. zhēng 3.bēi

二、耕耘 运气 昼夜 尺寸 晓得 围绕 三、1.zhòu 9 夜 2. Y yún 3. 上下 sāng 4. 日 10

四、1.② 2.③ 3.① 五、1.× 2.√ 3.×

六、1. 把麻搓成线 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 回去 随口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者不成调的乐曲。 七、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八、1.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2.宋 范成大

3.农村见闻 春耕 忙碌景象

4.流露出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1. cáng 2.(1)A (2)A 3.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