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1
教学构思:
1、引导学生用太阳下山的下行音乐来开展练唱,并变化着结合图形谱来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同时创设黄昏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2、由前面的练唱引出钟声的音乐,让学生听钟声、唱钟声,直接点到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美妙的钟声”,让学生深入感受黄昏、钟声的悠闲情景。
3、通过读歌词、唱歌词,并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然后有表现地唱
好歌曲《美丽的黄昏》,能够声部和谐协调,歌声优美抒情、轻盈而有动感。
4、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
学习目标:
1.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学习重点: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
学习难点:轮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留给我》。
要求:加入领唱、对唱。对唱的地方谁唱谁站起来。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演唱形式。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
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黄昏、钟声等)
歌曲的速度、情绪怎么样?(中速、优美的)
你能听出来歌曲是几拍子的么?强弱规律是什么?
小结:《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黄昏的景色美吗?让我们陶醉的说一说。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歌词。
2、学习歌谱:
1)老师范唱。
2)教师弹琴,生分句跟唱。
3)完整演唱。
3、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
5)全体随琴视唱。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
6)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4、二部轮唱歌曲:
1)再听歌曲,学生拍手、拍腿伴奏并思考:
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2)介绍轮唱的定义: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先后开始演唱,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效果。结束时要统一到一个声部才能结束。
3)用轮唱的方式朗读歌词。
4)师生轮唱歌曲: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5)学生分声部轮唱歌曲。
三、小结:
我们学过的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轮唱。
不同的演唱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听觉效果,更加丰富我们的合唱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2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体验美妙和声带来的音乐意境。
2、初步培养学生三部合唱的能力,演唱时做到均衡、和谐。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审美体验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欣赏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描写的内容。(美丽的黄昏景色)
2、为这一美丽的景色配上一段音乐或歌曲,你所选择的情绪、旋律、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
若是配上歌曲,用什么演唱形式?
3、请同学们创作一首描写黄昏景色的旋律和歌词,并大胆地表现。(学生热烈地讨论)
4、请同学们回答以上问题,哼唱创作的旋律和朗诵创作的歌词。教师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二、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意境
教师:有一首欧美歌曲是描写“黄昏”景色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听辨节拍,掌握强弱节奏。(第一遍)
2、全体学生轻声跟随教师演唱。(第二遍)
3、视唱歌曲旋律并填词练习演唱。
4、男、女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巩固歌曲)。
三、设计场景,学生进入角色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感受异国风情和意境。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
二声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优美、和谐的二部轮唱在教室中回荡。)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优美和谐的声音与美丽的黄昏景色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学生在活动中较好地演绎了三部轮唱。)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二部轮唱、三部轮唱)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
即兴创作,增强歌曲意境
教师:我们在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时,听到远处教堂里传出的钟声。现在请同学们创编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表现歌曲意境。
1、分小组进行活动。
2、奏一奏、评一评。
3、歌曲,加入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最后学生分三个小组,按照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边唱边走出教室。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丽的黄昏》教案3
教学理念:
1、引发问题来研究探讨,围绕主题来开展教学。
2、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音乐实践的愉悦。
教材:人音社新课程教材第五册第七课
课型:综合课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
1、用1、2、3等几个简单的音进行旋律创编,同时结合图形谱进行简易的轮唱练习,并模拟钟声创设情景。
2、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轮唱及音色处理,表现歌曲幽雅、休闲的意境美。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从简易创编引入,结合声势、图形谱开展轮唱训练,并为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打好基础。
2、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和谐的二部轮唱表现歌曲意境。
3、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参与实践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碰钟、铃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教室、轻声坐好。
二、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
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
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
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
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
三、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re、do、sol
修改:可以直接在山上画出旋律图形谱。
1、优美抒情地唱mi、re、do
先一起唱,再二部轮唱,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减弱。师小结。
添加:在轮唱完,问学生:我们两次演唱形式有何不同?讨论完,师总结:大家一起整齐的唱同一旋律,叫齐唱。同一旋律先后唱叫作轮唱。
想法:其实轮唱在二年级下册歌曲《两只老虎》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和了解。在这里,可以提到这个“轮唱”概念,作为复习性质。
2、师:再过一会儿,你说太阳将会怎么了?
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更低了呢?
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
师逐个慢弹do、si、la、sol,最后停在sol上。
修改:课上我直接弹奏mi、re、do、sol
3、唱准低音sol
四、结合图形谱,唱唱“美丽的钟声”
师: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再变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
1、你看我来画个图形谱,你能认出唱什么吗?
师画:
让生认出:312|5--||
一齐唱,注意音色美。
二部轮唱,注意整齐。
2、我连续画两个,你还能认出来吗?
师画:
生认出:123|1--||(321|5--||)_这条旋律前面已经接触和演唱,不必再重新花时间来认唱它。
一半唱前面的,一半唱后面的,再合起来唱,唱出情绪。
3、现在我要让你来画。
生画523|1--||
请生略思考,一个同学上来画图形谱,如有不对,适当帮助。
4、研究探讨:如果把他们连起来,那么这个音乐唱什么呢?
师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
先让学生一个人自己唱,再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再听师弹奏。
最后得出是钟声。钟声是多么的美妙,黄昏是多么的美丽。
五、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美丽的黄昏》伴奏音乐,边欣赏图片,感受黄昏那醉人的意境。
添加:欣赏完,师: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然后,老师再发表感叹。
六、学唱歌曲
1、读歌词
师:啊,多美的黄昏景色,还有那音乐、那钟声。简直要让我们陶醉了,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
生说,适当帮助引导,并有节奏地、陶醉地说。
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
连起来感叹地说,师先示范来一遍(第一句低,第二句高)
让生来一遍,生先来师隔一句后来(有高低起伏)。
2、添加:现在,我最想放歌一曲,表达内心的激动。请欣赏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歌曲《美丽的黄昏》。思考: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3、放歌曲录音,听完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从歌曲的内容、情绪等方面分析作品。。
4、师生合作:老师唱歌曲和旋律,生用拍手伴奏。
5、唱歌谱两遍,要求:第一遍唱准;(添加)然后,讨论:一、二两乐句旋律有什么特点?第二遍要求唱出高低起伏。
6、唱歌词:添加:唱三遍,要求:第一遍填准歌词;第二遍有变化地唱;第三遍跟伴奏陶醉地唱。唱完,问学生: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然后再听录音机学生演唱,思考:他们的演唱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引出“轮唱”。该怎么唱,再听录音找答案。师生实践两次,弄清两声部怎样同时结束。然后,分组实践。
1)一起跟琴唱,要唱出优美、轻盈的情绪。
2)师范唱两遍,让生比较选择。
3)再一起有表情地唱歌词。
4)引导学生重点唱好轮唱。观察书上(一)和(二)有什么不同?
问:两声部一前一后唱同一旋律叫什么?请学生说说。
用各种手段学唱轮唱(师生轮唱——分两组轮唱——听录音机小朋友唱),针对性地再唱。
5)现场录音,针对唱的情况进一步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
七、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摸一摸,猜一猜:碰钟。
2、玩声音游戏;声音远——你就坐着;声音近——你就站起;声音回旋耳边——你就举手。
3、指名用碰铃X--节奏为同学演唱伴奏。
4、出现铃鼓,进行打击乐合作:先出现碰铃,当轮唱时加入铃鼓节奏XXX。
八、结束下课。
添加:课后试着轮唱《好宝宝睡着了》,想想:这样的歌用轮唱合适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