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评述

来源:六九路网
第24卷 第3期 

2007年9月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Jilin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Institute

Vol.24 No.3Sep12007

 

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评述

韦宝畏1,2 丁晓欣1 许文芳2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 130021; 2:西北师范大学,兰州 730070)

摘要:建筑风水,作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建筑风水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研究评述却不见于文,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的分析,发现其呈现出研究面广和研究论题与现实紧密结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应用性研究不够等现实问题.关键词:建筑学;风水;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288(2007)0320069203

  “风水”,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倍受争议的传统文化.近十几年,风水在中国、特别是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营造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市场.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风水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该研究的评述却不见于文,这反映出建筑风水研究所呈现的显著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鉴于此,笔者拟从宏观上对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以期能对今后建筑风水的研究有所裨益.

综观近10年建筑风水的研究,笔者认为,其大体上呈现出研究面广泛、研究群体不断扩大、研究者的专业背景日益多元化和研究论题与现实紧密结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对建筑风水的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不够、建筑风水所涵盖的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兼容不够,以及研究者对风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理解的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等突出问题,这需要引起学术界充分地关注和重视.

1 建筑风水研究的特点

111 研究面非常广泛

  建筑风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近10年的研究范围而言,涉及面可谓十分广泛,既有对风水性质问题的探讨,又有对某个建筑实体的个案研究.学者们对于建筑风水密切相关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生态环境、村落与住宅等给予极大地关注.为更加直观地说明,笔者专门对上述类别的研究成果的数量进行

了统计(见表1).

表1 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成果类别与数量统计

研究类别

论文数量所占比例

性质评价

1314.1%

建筑设计

1516.3%

城市规划

1516.3%

园林景观

1111.9%

生态环境

2527.2%

村镇民居

1314.1%

总计

92100%

112 研究群体不断扩大

  自近代以来,风水就因其迷信、愚昧、光怪陆离的形色被划定为研究的禁区,使学者们不敢轻易踏足.50年代,在考古学界,宿白先生首先打破禁区,踏足风水研究领域.到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风水研究的禁区完全被打破.此后,建筑界开始踏足风水研究领域,并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像潘谷西、王其亨、冯建逵、程建军、何晓昕、张十庆、亢亮等一些在建筑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极力主张利用传统风水为建筑研究服务,并率先垂范,建筑风水的研究队伍开始逐渐壮大.进入21世纪,从事风水理论研究的队伍进一步扩大,据笔者粗略统计,目前涉足建筑风水这一领域并积极开展建

  收稿日期:2006-05-081

  作者简介:韦宝畏(1977~),男,甘肃省靖远县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

70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第24卷

筑风水研究的人员不下200人,主要分布在各大院校的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其中,以天津大学、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这类老牌建筑院校居多.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大多数人处在30~45岁之间,一般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专业基础扎实、知识渊博,这些优越的条件对推动建筑风水的进一步研究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13 研究者的专业背景日益多元化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更进一步地获得了解放,风水问题成为一个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门问题,从事风水研究的工作者,由以前以历史学和建筑学为主要背景的特点转变成为以建筑学为主,兼有城市规划、艺术学、历史学、园林景观、地理与环境科学、美学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特点(见表2).

表2 近10年来从事建筑风水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数量统计

专业类别

人数所占比例

建筑学

5135.2%

城市规划

1913.1%

园林景观地理与环境科学历史学

96.2%

128.3%

1711.7%

艺术学

1812.4%

美学

21.4%

其它

1711.7%

总计

145100%

114 研究论题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公众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建筑风水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山水城市”“、生态住宅”等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焦点.为了能更加直观地说明学术界的关注程度,笔者专门从近10年所发表论文当中统计出上述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和所占的比例(见表3).

表3 近10年来有关“生态环境”“、山水城市”“、生态住宅”方面的研究成果统计研究类别

论文数量所占比例

生态环境2527.2%

山水城市66.5%

生态住宅

88.7%

总计

4942.4%

  从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关“生态环境”、“山水城市”、“生态住宅”等问题所占的比例超过42%.这说明建筑风水的研究与解决现实人居环境当中存在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其研究成果也确实为解决建筑领域当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建筑风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1 对建筑风水的应用性研究不够

  建筑风水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能为今天建筑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建筑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但建筑风水的应用性研究还远远不够,在笔者所遴选的92篇论文中,纯粹作为应用性研究的仅有6篇,所占比例不到7%,这与近年来建筑风水研究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极不相称,今后在这个方面必须加大研究的力度.212 对建筑风水的综合性研究不够  风水学实际上是集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1].但从前面的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学者们多从建筑学的角度开展研究和探索,而从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角度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却显得十分薄弱和不足,尤其是很少看见从伦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所开展的研究.这种研究现状凸现出学者们对建筑风水的综合性研究是非常不够的,同时也反映出对建筑风水的研究是非常不均衡的,这对建筑风水研究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极为不利,希望引起学者们的充分关注和足够重视,今后要加大对建筑风水综合性研究的力度.213 建筑风水所涵盖的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兼容不够  建筑风水又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从事建筑风水研究的工作者必须具有十分广阔的知识背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从事风水研究的主要是由一些单纯从事文史研究或建筑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构成,一方面,建筑学专业研究工作者对建筑风水的研究,专业技术性很强;而与此对应的是文史学者研究所涉及的文化层面更宽广;另一方面,建筑学专业研究工作者对建筑风水的研究所涉及的文化层面十分狭窄;对文史学者而言,他们的建筑专门知识却十分欠缺.现实情况常常困扰着二者的结合,从而也削弱对

 第3期韦宝畏,丁晓欣,许文芳: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评述

71

风水学更进一步地研究和应用价值更加深入地发掘.214 研究者对风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建筑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的视角来看,它似乎应归属于建筑史的研究范畴.作为建筑史学来讲,要想取得好的研究成绩,就必须熟练掌握风水学的一些重要文献.如《阳宅十书》:、《黄帝宅经》《、葬书》《、水龙经》等,但事实上,尤其是一些专门从事建筑学专业研究的工作者,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无庸讳言是比较缺乏的.在笔者所能见到的有关建筑风水研究文章的参考文献当中,发现对上述风水经典文献的直接引用可谓是凤毛麟角(见表4).

表4 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风水重要文献引用情况统计

文献名称

引用次数

葬书

57

黄帝宅经

27

阳宅会心集管氏地理指蒙阳宅十书

26

19

18

葬经翼

17

地理大全

11

水龙经

8

阴阳二宅全书

5

  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风水文献引用次数最多的当属《葬书》,达57次,最少的是《相宅经篡》,仅有3次.多数研究者对文献的引用是来源于二手资料,而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数量占前3位的分别是王

(504次)、(137次)和何晓昕的其亨编著的《风水理论研究》刘沛林的《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风水探源》

(129次).与工科学者的学理不同,文科学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把握,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理解的能力上.尤其对文献的理解能力是当前工科学者很费踌躇的事情之一.这使得他们对文献进行引用时“,转引”多于“原引”.所以,从事建筑风水研究的广大科研工作要者要不断加强自己对风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理解的能力,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把从事建筑风水研究的基础打好了,才能不断推动建筑风水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建筑风水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惟有不断拓展学科领域,在文化视野下综合各相关专门学科,才能将建筑风水的研究不断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1] 亢 亮,亢 羽1风水与建筑〔M〕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

ReviewofDomesticConstructionGeomancyovertheLast10Years

WEIBao2wei1,2,DINGXiao2xin1,XUWen2fang2

(1:Jilinof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Institute,Changchun 130021,China;

2:Th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AsanimportantfieldoftheresearchonChinesearchitecture,thestudyofGeomancyhasalwayscatchedscholarscloseattention.Overthelast10years,satisfactoryresultshavebeenobtainedinthisfield,butreviewsonithavenotbeenpublished.Thispapergivesareviewofdomesticconstructiongeomancyoverthelast10Years.Ithaveremarkablecharacteristictobediscovered.Firstly,theresearchaspectsareverywidespread;secondly,bothresearchquestionandrealityareclosecorrelation.Atthesametime,italsohassomerealisticprob2lems,forexample,theutilityresearchisinsufficient,etc.Keywords:Chinesearchitecture;geomancy;research;review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