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性城市(镇)景观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要

来源:六九路网
城市建筑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3月第18卷总第384期

历史性城市(镇)景观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要

吴灈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近年来,学者提出的历史性城市(镇)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理论与方法,为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保护工作提出了以平衡保护与发展、管理城市变化为核心的保护理念、流程与工具。本文研究梳理了HUL的提出背景,解读其思想内涵,总结2005年HUL概念首次提出以来的研究历程与国内外主要团队研究进展。研究认为,HUL的思想内涵包括保护方法的整体性与动态性、遗产价值的层积性与关联性、文脉传承的延续性与公众性;当前研究进入了方法深化与实践落地阶段,但延续性、公众性在研究中的深化与具体化尤为不足,应着力推进全过程参与式共识建立与策略整合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历史性城市(镇)景观;城市遗产保护;多方参与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892/j.cnki.csjz.2021.07.39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n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Theory and Approach

Wu Quh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is a new urban conservation theory and approach, which is a conservation idea, flow and tool proposed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o balance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 the changes of the cit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HUL, and concludes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progress of HUL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2005.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HUL includes the integrity and dynamics of the conservation method, the layering and relevance of heritage value, and the continuity and publicity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current research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deepening the metho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but the deepening and concretization of continuity and publicity in research is particularly insufficient.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articipatory consensus building and strategic integration theory and methods.Key words: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urban heritage conservation; multi-participation

纵观城市保护理论发展,随着对保护与发展的辩证认识不断深入,保护思想、方法、路径不断调整,并以国际宪章和准则性文书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促成共识、形成指导。其中,2005年《维也纳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备忘录》(简称《维也纳备忘录》)对城市保护概念与内涵进行了一次集中的修订与更新,提出了新概念“历史性城市(镇)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HUL逐渐发展为一种强调真实性保护、完整性留存、延续性发展的城市保护理论与方法,愈加广泛地影响着世界各地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系统性梳理HUL的提出背景,解读其思想内涵,分析其研究进展对于推进、拓展我国城市保护与发展思路颇具意义。

1理论提出:从名词性概念到动词性方法

1.1提出背景:城市发展新趋势与城市保护新思想

HUL是城市保护思想继《华盛顿宪章》颁布之后的突破性发展,受到了城市发展新趋势、城市保护新思想的影响。就城市发展新趋势而言:①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土地竞争使历史地区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冲击;②人口迁移、旅游业兴起、市场经济全球化冲击历史地区文化底蕴与空间形态,保护面对更复杂多元的群体,更严峻急切的

发展需求;③城乡二元体系慢慢瓦解,区域化发展趋势下

城市活动逐渐向外扩展到相邻的次级区域,给城市遗产保护带来了更广泛的空间、社会背景[1-3]。

就城市保护新思想而言:①对遗产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入,日渐重视文化多样性,强调对真实性、完整性的多样化解读。此外,非物质特征逐渐被认识,遗产的多重层积性、社会延续性等拓展了价值认识的空间与时间、物质

②城市保护方法不断拓展,可持续思想与非物质内容[1]。

影响下城市遗产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资源,进一步

此外,景观方法向消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立关系[4]。

城市遗产保护领域引入,拓展了整体性视野,不仅考虑自然与文化、有形与无形的保护,更要重视其作为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与特性[5,6]。1.2提出过程:从概念到方法的深化、转变与发展

城市发展趋势与城市保护思想的诸多变化最终在2005年“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管理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国际会议上汇聚,通过“历史性城市景观”这一概念集中反映。会议高度关注当代开发建设对世界遗产城市整体景观的影响,探讨如何协调HUL保护与现代化发展需要,形

[2]。此时,HUL指“自然和生态环境成了《维也纳备忘录》

①,以名词性内任何建筑群、结构和开放空间的整体组合”

作者简介:吴灈杭(1993-),女,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188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3月第18卷总第384期

概念提倡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上保护世界遗产城市。

随后,世界遗产委员会开始研究HUL保护的基本原则、管理方法和城市发展指导方针,并筹划通过制定新的

经过多轮专家会国际建议来完善已有的城市保护宪章[2]。

议,HUL概念发生了三大变化:①研究范围从世界遗产城市扩展到一般历史城市乃至其他城市、地区;②研究内容从考虑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扩展到可持续整体性的城市变化应对;③研究方法更加重视“景观”作为动词性方法的语义,2009年《将历史性城市景观纳入<操作指南>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历史性城市(镇)景观方法(Historic

[2]。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最终,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下文简称《建议书》),作为新的国际建议进一步明确了HUL作为概念也作为一种城市保护方法的定义、管理策略与工具[1]。同时,国际相关专家学者就HUL方法实施的6个关键步骤与4类工具达成了共识。其中,6个步骤为:①对城市的自然、文化和人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绘制分布地图;②通过参与式规划和与利益攸关方磋商的方式,就哪些价值应该被保护并流传后世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查明承载这些价值的特征;③评估这些特征面对社会经济压力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④将

城市发展新趋势

人口增长,现代化建设冲击历史地区历史地区群体更多元,发展需求更迫切历史地区面临的空间、社会背景更广泛

城市保护新思想

遗产价

值认识深入城市保护方法拓展

重视遗产价值的文化多样性遗产的非物质特征逐渐被认识可持续发展,遗产资源化景观方法引入,整体性视野拓展理论方法提出背景

思想内涵文脉传承的延续

性与公众性遗产价值的层积性与关联性

城市建筑

展,将城市视为一个综合演进的有机体,将维持连续性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将文化遗产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强调理解城市演进过程与动力机制,多方参与城市景观保护、管理与发展。1.3中文译名:历史性城市景观还是城市历史景观

从HUL的提出过程可见,HUL出现了“历史性城市景观”与“城市历史景观”两种中文译法,国内不同专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译名也尚未达成一致,其中关键分歧集中于“historic”一词上。HUL虽然提出在城市遗产保护的背景之下,但十分强调城市其他部分的影响,强调景观的整体塑造,事实上适用于所有城市景观。“历史性城市景观”的译法能够更好地表现城市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而历史性作为认识策略的本质,同时也需要注意对于“景观”作为看待、谋划城市发展的视野与方法的动词性含义。此外,结合中国的城镇发展情况,亦可拓展出历史性城市(镇)景观的译法[1]。

2内涵解读:保护方法、价值认识与行动

城市保护新背景与已有城市保护思想共同塑造了HUL理论与方法的思想内涵(见图1),是理解HUL的重要基础。

内罗毕建议

历史地区保护,整体性保护思想制定保护清单,真实性保护探索立法、行政、经济、社会保护实施措施

多方协同,增强宣传与教育

华盛顿宪章

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整体性保护思想研究、确定保护对象,真实性保护探索

考虑城市发展对保护的影响提高全民参与意识,注重居民参与

已有城市保护思想

保护方法的整体

性与动态性

图1 HUL思想内涵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城市遗产价值及其脆弱性状况整合到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中,这一框架应标明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发展项目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遗产敏感区域;⑤将保护和发展的相关行动按优先顺序排列;⑥为每个保护和发展项目确立合适的合作参与方式以及地方管理框架,为公共和私营部门不同主体间的各种活动制定协调机制。4类工具为:①公众参与工具,如公示宣传、对话和咨询、社区赋权、文化地图绘制等;②知识和规划工具,如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形态与结构研究、影响评估/脆弱性评估、政策评估等;③监管制度体系,如法律法规、传统习俗、政策和计划;④财务工具,如经济学研究、政府补贴、公私合作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历史名城焕发新生:等②。

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法详述》中深化了HUL理论与方法,增强其易读性,以便宣传[7]。

HUL理论与方法延续了传统城市保护方法中对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重视,吸纳了文化多样性、文化景观等新的保护思想,充分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快速变化与发2.1保护方法的整体性与动态性

城市遗产保护在不断变化的城市背景语境中,保护对象、目标、方法相互联系,动态变化,保护的核心是整体性、动态性地管理应对变化。

整体性思想从视角上结合多学科思想考虑人口迁移、旅游兴起等城市发展要素;从空间上拓展城市保护层次,探寻与更广阔的环境的联系;从内容上拓展城市保护的物质、非物质范畴,兼顾时空整体性。动态性思想在思维上认为保护内容是动态变化的,需结合实际情况探寻适宜的保护方法;在管理上,考虑保护行动在城市整体发展框架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动态监控,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城市背景。

2.2遗产价值的层积性与关联性

HUL同样用整体性动态性视角看待城市遗产的过去与现在,认为城市遗产是经过时间洗礼层层积淀而来,阐释其层积过程,找到保护要素关联、城市生长规律是保护的重要前提。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89

城市建筑

时间上的层积性要求尊重不同时期城市发展中留存下的印记;空间上的联系性要求通过城市空间里不同时间层中要素的形成背景与演变脉络探索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为有效地管理既有城镇空间的变化提供方向。2.3文脉传承的延续性与公众性

HUL认为城市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由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创造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产,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

保护的本质在于有效传承不同时间段积累下来的价值,物质空间可能出现断层与突变,社会文脉却不会,这就要求将公众参与融入城市遗产价值挖掘、保护愿景确立、保护发展计划与行动的城市保护全过程之中,以切实理解社会文脉的传承过程及其与物质空间的关系,使城市保护真正活起来,不脱离时代背景,又不陷入碎片化的留存。

2.4 HUL方法步骤与工具解读

HUL思想内涵以层积性、关联性遗产价值与整体性、动态性保护方法为框架,以延续性、公众性文脉传承为行动力。HUL方法实施的6个步骤与4类工具尽管没有写入2011年的《建议书》,但这些步骤与工具有效地衔接了HUL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将HUL方法的6个步骤与《建议书》、HUL思想内涵对标,可进一步理解6个步骤的关键内容与要求;4类工具可作为HUL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归纳为步骤0,能力建设(见表1)。

序号步骤0/4类工具

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

内容概要能力建设背景理解价值共识问题分析策略整合行动计划项目实践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3月第18卷总第384期

此外,HUL的概念内涵解读也在世界范围的双重含义[2]。

内展开,以我国为例,张松等学者介绍性地引入了HUL,

杨箐丛基于《维阐释HUL提出的城市景观管理新思路[2];

也纳备忘录》,对HUL产生过程及核心内涵进行分析,并

龚晨曦紧抓《建议书》探索HUL在中国环境中的解读[8];

中的关键词“粘聚和连续性”,解读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遗产保护经验,讨论HUL的渊源和意义[9]。3.1.2 2011—2017年,HUL方法深化与实践探索在理论层面,该时期的研究进一步阐释HUL理论背景及含义,并深入探讨了其作为方法论的深化。2012年《城市时代的遗产管理: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中,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保护理论革新、城市遗产管理新角色和新方法等多个角度梳理HUL的理论背景,并阐释了HUL

2014年《重新关联城方法的目标、关键工具、研究方向[1]。

市: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与城市遗产的未来》深入阐释了与HUL有关的考古学、地理学、城市形态学等7个方面和

此外,学者也从价值评估、公众参与等3种工具的内容[10]。

政策影响、公众参与等不同视角切入研究HUL实践框架,进一步具化HUL方法的步骤与工具[11-13]。

在实践层面,世界范围内的HUL实践与探索在HUL方法6个步骤与4类工具的基础上迅速展开,其中以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和厄瓜多尔昆卡最为瞩目,尝试践行6个步骤的全流程。这段时间开展HUL实践的城镇大多拥有世界遗产或正在努力推进世界遗产登录,如德国雷根斯堡、哥伦比亚安巴莱马尝试推进保护共识建立;也有一些城镇逐

思想内涵要求整体性、动态性、公众性整体性、层积性、关联性

延续性、公众性动态性、延续性、公众性整体性、动态性、公众性

动态性、公众性动态性、公众性

表1 HUL方法6个步骤与4类工具解读

《建议书》相关条文序号

4、6、21、22、23、24 (c)、24 (d)、25、26、27、28、29、30

3、4、5、7、8、9、10、12、24 (b)、26、27

4、5、13、15、24 (a)、24 (b)、2712、16、17、18、19、20、24 (b)、271、2、3、4、5、11、18、19、22 (a)、24 (b)、25

24 (a)、24 (b)、2522、23、24(c)、24(d)、30

3研究述要:理论探索、方法深化与实践

回顾HUL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背景和思想内涵可以发

现,HUL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不仅汇集了已有城市保护方法的精华,而且也继续汲取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经验,并不断深化HUL方法的步骤与工具箱。下面就HUL已有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梳理。3.1研究概况

HUL于2005年《维也纳备忘录》中提出以来,逐渐发展为城市保护领域重要的概念与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得到了不断建构与发展。HUL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以

并综合考3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件为重要节点③,

可分为理论的提出和确立、虑创新扩散理论的实践周期④,

方法深化与实践探索、广泛实践与反思总结3个阶段。3.1.1 2005—2011年,HUL理论的提出和确立

这一阶段,研究以探讨HUL的概念及内涵为主,其间召开了诸多讨论会,最终通过2011年的《建议书》明确了HUL的定义,HUL兼有名词性实体存在和动词性保护方法

190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渐将HUL方法推广到一般历史城市地区以及更广阔的城

市周边地区,如我国苏州的双湾地区,尝试探索城市化背

此外,也有大量实践简景下的乡村保护与发展应对[14,15]。

单化、片面性地冠以HUL方法框架,未能真正在HUL思想内涵下有效开展研究。3.1.3 2017年至今,HUL广泛实践与反思总结2017年至今,学者更加注重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反哺。2019年《重塑城市保护:行动中的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对世界范围内的HUL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其中28

此外,诸多学者比较、总结个案例城镇进行详细解读[14]。

了不同城镇的HUL实践经验,如张文卓以厄瓜多尔昆卡、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澳大利亚巴拉瑞特、中国苏州为例比较了世界遗产城市和非世界遗产城市的HUL实践成果[4];李和平以英国萨塞克斯、林肯、格兰瑟姆及HUL试点城镇澳大利亚巴拉瑞特为例,总结了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

同时,结合城市形态、城市意象、人文地理、公共方法[16]。

管理等不同领域的HUL方法探索也更加面向实践[17-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3月第18卷总第384期

同时,更广泛的实践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国罗利、西班牙马拉加、古巴哈瓦那、巴林穆哈拉格等地展开。朱莉娅·雷伊·佩雷斯等学者对世界范围内80个城市开展HUL实践研究的城镇分析中发现,仅27个城市有意识地且在HUL思想内涵指导下讨论HUL方法的实施,其中又

此外,部分城镇在比较、学以步骤1、3、5被运用最多[15]。

习前期实践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行动,如佛罗伦萨将自身情况与英国的爱丁堡进行比较,借鉴其实践HUL方法的过程、工具与参与群体,国际上的合作逐步推进。3.2研究进展

截至2020年8月,以HUL作为关键词在WOS上进行标题检索,有118篇相关文献;以“历史性城市(镇)景观”“城市(镇)历史景观”在知网上进行关键词检索,有177篇相关文献。分析以上文献可知,目前国内外已依托大学、城市保护专业机构等形成了HUL研究团队,他们对HUL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均有不同特点与建树。3.2.1国内研究进展:遗产价值认识与整体性保护国内在对HUL概念内涵解读与国外研究经验介绍的基础上,各团队主要围绕HUL思想指导下的城市遗产价值认识与整体保护框架搭建开展本土化研究(见表2)。

就城市遗产价值认识而言,学者着重关注城市遗产动

城市建筑

态的层积性与关联性特征,尝试建立时空联动的遗产价值

及其载体识别框架,并理解城市演进过程与动力机制。例如,李和平团队将城市视为有机的生命体,划分出初生、发展、成熟、衰退4个循环往复的时间阶段,并就不同时间阶段空间特征与文化内涵的阶段性演进规律及城市生命周期内不同空间特征与文化内涵的过程性演进规律进行剖析,认为文化内涵是空间特征演进的主观动力机制[17]。

就整体保护框架搭建而言,学者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讨论城市保护方法,不仅关注历史城市本身,而是从当代城市发展的角度切入,尝试在背景理解、价值识别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指导遗产管理与地区发展,多方参与并逐渐介入该过程。例如,常海青团队尝试运用认知地图、访谈、问卷等公众参与方式分析历史性城镇景观现状[18]。3.2.2国外研究进展:多学科介入与多方参与探索国外对HUL的研究范围更为广阔,涉及考古、地理、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并关注于新技术运用与多方参与探索(见表3)。

就多学科视角下的HUL方法研究而言,学者重视HUL对传统城市保护思想的整体性颠覆,跳出历史保护的框架,探讨其他学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深化兼顾保护与发展的景观管理思想。例如,世界遗产中心的弗朗西

表2 国内主要研究团队及其成果

研究机构WHITRAP⑤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

主要研究人员与同济大学密切合作

吕舟等学者张杰等学者刘祎绯等学者张松、顾玄渊、邵甬等学者

韩锋等学者

重庆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李和平、肖竞等学者杨昌鸣等学者常海青、杨豪中等学者

研究重点推进亚太地区HUL

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城市遗产价值认识城市遗产价值认识城市遗产价值认识整体保护框架搭建城市遗产价值认识城市遗产价值认识整体保护框架搭建整体保护框架搭建

研究成果

《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实践指南》(The HUL Guidebook)HUL背景与概念理解,HUL视角下的世界遗产价值认识[9]就名词性HUL的价值内涵、主体构成与识别进行探讨[11]提出“锚固-层积”理论理解遗产价值与保护对象的演进机制[12]

分析城市遗产保护到景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转变,强调整体性保护与发

展[2,21]

文化景观与HUL概念的关系阐释,HUL视角下的遗产价值认识[5]

解读遗产价值的层积性与关联性,通过叙事语法、层积规律解释等方法理

[17]

解城市演进过程与动力机制

注重HUL的整体性、动态性内涵,认为城市发展的动态性表现为时、空两

[22]

个层面,空间动态性是时间动态性的投射运用认知地图、访谈、问卷等公众参与方式认识城市景观传承现状,通过影响评估等脆弱性分析方法指导景观管理[18]

表3 国外主要研究团队及其成果

研究机构世界遗产中心

主要研究人员

研究重点

研究成果

考古、地理、城市形态分析、气候变化、非物

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吴瑞

多学科参与HUL理论与方法研究质文化遗产、城市管理、文化景观等与HUL

梵,丹尼斯·罗德威尔

的关系[1,10,19]路易吉·福斯科·吉拉德等安娜·佩雷拉·罗杰斯等

阿诺·范德胡芬朱莉娅·雷伊·佩雷斯等

肯·泰勒等

新技术与多方参与新技术与多方参与新技术与多方参与新技术与多方参与

多学科参与HUL理论与方法研究

HUL理论指导下的城市遗产价值与脆弱性评估工具,如可循环城市评价方法[24]促进HUL方法实施的遗产价值挖掘手段,多层次治理框架,可持续发展框架[15,23]公众视角中的HUL,社交媒体与参与式网站在城市遗产保护中的作用[20]

公众参与在HUL理论中的地位、作用与实践方法,可持续景观管理框架[25]探讨文化景观与HUL关联性,景观方法指导下的城市景观管理与遗产保护[13-14]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西班牙塞尔维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91

城市建筑

斯科·班德林、吴瑞梵、丹尼斯·罗德威尔等人召集多学科学者共同推进了HUL与考古、地理、城市形态分析、政策制定等领域的联系,拓展了遗产管理与城市发展的

19]。思 路 [10,

就新技术运用与多方参与HUL探索而言,HUL思想起源地欧洲的学者更加关注HUL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施,探索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多方参与遗产管理与城市发展路径,涉及内容侧重遗产的价值认识与脆弱性评估。例如,安娜·佩雷拉·罗杰斯等关注通过社交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多方参与城市遗产价值挖掘与共识[23];路易吉·福斯科·吉拉德关注HUL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立评价体系评估城市景观的价值及其脆弱性[24]。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3月第18卷总第384期

早期大众、晚期大众、落伍者。运用到HUL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扩散过程中,2005—2011是创新初始期,2011—2017是早期运用期,2017至今为广泛跟进期。

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 for the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简称WHITRAP。

参考文献

[1]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吴瑞梵.城市时代的遗产管理:历

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M].裴洁婷,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2] 张松,镇雪锋.历史性城市景观:一条通向城市保护的

新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03):29-34.

[3] 郑颖,杨昌鸣.城市历史景观的启示:从“历史城区保

护”到“城市发展框架下的城市遗产保护”[J].城市建筑,2012(08):41-44.

[4] 张文卓.城市遗产保护的景观方法:城市历史景观(HUL)

发展回顾与反思[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8.[5] 韩锋.探索前行中的文化景观[J].中国园林,2012,28(05):5-9.

[6] Ginzarly M, Houbart C, Teller J.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to Urban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18: 1-21.

[7] 刘祎绯.中国的城市历史景观研究10年综述:缅怀吴瑞

梵先生[J].中国园林,2016,32(02):74-77.

[8] 杨箐丛.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规划与控制引导[D].同济

大学,2008.

[9] 龚晨曦.粘聚和连续性:城市历史景观有形元素及相关

议题[D].清华大学,2011.

[10] Francesco Bandarin, Ron van Oers. Reconnecting the City: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and the Future of Urban Heritage[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11] 张杰.作为城市历史景观的街区价值属性识别方法[J].

小城镇建设,2012(10):47-48.

[12] 刘祎绯.认知与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理论

初探[D].清华大学,2014.

[13] Ken Taylor.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Paradigm and

Cities as Cultural Landscapes. Challenging Orthodoxy in urban Conservation[J]. Landscape Research, 2016, 41(4): 471-480.[14] Ana Pereira Roders, Francesco Bandarin, Reshaping Urban

Conservati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in Action[M]. New York: Springer, 2019.

[15] Julia Rey-Perez, Ana Pereira Roders.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 Systematic Review, Eight Years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HUL Approach[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0, 10(3): 233-258.

[16] 李和平,杨宁.城市历史景观的管理工具:城镇历史景观

特征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05):54-58.

4思考启示:参与式共识建立与策略整合

目前已有一批学者对HUL思想的理解相对深入,尤

其以欧洲、亚洲学者居多,HUL研究已进入方法深化与实践落地阶段。对标HUL方法步骤、思想内涵与研究进展可知:①在理论研究层面,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均以层积性、关联性的遗产价值认识最为丰富,整体性、动态性的遗产管理与城市发展路径研究次之,公众性、延续性在研究中的深化具体化不足。此外,国外学者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手段与公众参与在遗产价值识别与脆弱性评价方面的运用。②在方法探索层面,学者在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各异的城镇开展试点工作,但大多数的学者是局部尝试性地运用HUL方法的一部分,全局整体性运用HUL理论与方法框架推进城市保护与发展的极少,作为HUL方法重要线索的多方参与也缺乏全过程考量。

总体而言,目前世界各地仍处在将HUL方法推向实现的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具化理论方法框架,推进落地实践探索,在分步骤分专题的研究基础上重视HUL作为兼顾遗产管理与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方法的本质。HUL方法以多方参与为核心线索,要求在政策法规、伙伴关系、财务工具等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条件下,在层积、关联、动态、整体性思想指导的背景理解基础上,通过多方参与的价值、问题、愿景、行动共识建立与策略整合,实现城市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因而,参与式共识建立与策略整合应作为目前HUL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力求回应HUL思想内核,尝试破解城市遗产保护、景观管理与现代化发展之冲突。

注释

① 参见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45。

② HUL方法步骤与工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应否拟定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准则性文书的建议[R].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的基础上根据英文原文适当修改。

③ 3份重要文件分别是2005年《维也纳备忘录》、2011年《建议书》、2013年《历史名城焕发新生: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法详述》。

④ 美国传播理论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创新扩散的5个阶段,每阶段周期为6年,参与每阶段的对象有不同的创新态度与意义,分别定义为创新者、早期使用者、

192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3月第18卷总第384期

[17] 肖竞,曹珂,李和平.城镇历史景观的演进规律与层积管

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3):59-69.

[18] 张娜.历史性城镇景观保护视野下的汉中市历史城区高

度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19] Dennis Rodwell.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Geography of Urban Heritage[J]. Historic Environment-Policy&Practice, 2018, 9(3-4): 180-206.

[20] Arno van der Hoeven. Valuing Urban Heritage Through

Participatory Heritage Websites:Citizen Perceptions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J]. Space and Culture, 2020, 23(2): 129-148.[21] 顾玄渊.更友好地面对城市历史空间:历史性城镇景观

方法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8(12):51-55.

城市建筑

[22] 张雨洋,杨昌鸣,贾子玉.“历史动态”对当下历史街区空

间修复的启示[J].建筑学报,2018(S1):161-167.[23] Manal Ginzarly, Ana Pereira Roders, Jacques Teller. Mapping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Values through Social Media[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9, 36: 1-11.

[24] Antonia Gravagnuolo, Luigi Fusco Girard. Multicriteria Tool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J]. Quality Innovation Prosperity, 2017, 21(1): 186-201.

[25] Julia Rey-Perez, Daniela Valencia Avellan.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in the Guayaquil Waterfront(Ecuador): A Scoping Case Study[J].Historic Environment-Policy&Practice, 2018, 9(3-4): 349-375.

(上接第187页)

[2] 李飞.近代西方公园建设重点的比较研究[J].建设科技,

2008(24):76-77.

[3] 赵纪军,王妍.中国近代公园营造中的中西文化交流[J].

新建筑,2012(05):50-54.

[4] 刘珊珊,黄晓.由私及公: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无锡近代园

林转型[J].风景园林,2020,27(02):20-25.

[5] 陈志宏,王剑平.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

研究[J].中国园林,2006(05):53-59.

[6] 梅青.闽南园林文化探微[J].华中建筑,1995(03):

23-26.

[7] 李培欣.基于社会情境下的明清闽南传统私家园林地域

性特色探析[A].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厅.聚落文化保护研究:第三届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厅,2017:165-182.

[8] 陈丽.厦门租界园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9] 李敏.建筑菽庄花园一百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13.

[10] 钱毅,孟昳然.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考[A].《奥林匹克宣

言》传播委员会、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民族文化工委、中国圆明园学会、中道智慧大讲堂.《圆明园》学刊第二十一期[C]//《奥林匹克宣言》传播委员会、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中华民族文化工委、中国圆明园学会、中道智慧大讲堂,2016:197-206.

[1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6.

[12] 朱光亚.中国古典园林的拓扑关系[J].建筑学报,1988(08):33-36.

[13] 乐志.苏州古典园林可见性的色谱图分析:以网师园为

例[J].中国园林,2010,26(01):97-100.

[14] 曹杰,朱蓉.基于LIM应用的无锡近代园林可持续更新规

划设计研究:以横云山庄保护规划为例[J].门窗,2017(04):120-122.

[15] 袁旸洋.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

研究[D].东南大学,2016.

[16] 陈烨.Depthmap软件在园林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9):87-89.

[17] 梁慧琳,张青萍.基于空间句法的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开合

量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7(01):47-52.[18] 陈茸.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句法浅析及其对当代地域性重

构的意义[D].清华大学,2012.

[19] 孙鹏.空间句法理论与传统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古典园

林的对比解读:承德避暑山庄空间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20] 等段进.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7.

[21] Hillier B, Hanson J.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Index[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2] 段进.空间句法简明教程[M].深圳:深圳大学研究所,

2012.

[23]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4] 朱钧珍.中国近代园林史:上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2.

[25] 姚爽.浙北近代私家园林开放性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

201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