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六九路网


做好榜样 当好向导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骨干教师如何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一棵树木也成不了森林。作为骨干教师,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骨干教师,首先是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骨干力量。二是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骨干教师必须做到三带头:即带头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是发展的原动力,学无止境,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他人学习。带头研究:研究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带头实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引领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践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一、做好榜样,发挥其示范作用 1、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感染身边教师。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是灵魂的核心。新时期的教师不仅具有高智商,还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要听从领导,遵守纪律,智商和情商并重。不懂得交流和合作、与人为善,不懂得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不懂得牺牲与感恩,学为己用,不顾其他,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教学能手,其价值也仅限于此。缺少或这方面有缺失,都不能成为真正的骨干教师。所以我们提倡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写照,可是我更赞同昨天蔡老师说的一句话,老师应该是电灯。的确,自古以来,教师就等同于奉献,但奉献不一定要流泪,奉献也可以是快乐的,奉献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教师是一盏灯,可以随时充电,而且照得更亮,让骨干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连成一片灯的海洋,照亮孩子们前进的方向。

3、以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带动身边教师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骨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到达精一门,通两门,晓三门,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够,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或者名人。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 ,走在学习新教法、接受新思想的最前面。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年轻教师成长,铺好道路,少走弯路。工作中勇挑重担,当学校有需要时,不计个人得失,当好大家的排头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 二、当好向导,发挥其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除了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应

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周围的辐射引领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在课堂教学上引领

作为骨干教师,如何在课堂中留下美妙的华章,留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而奠基呢?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专家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课程改革正是呼唤这样的课堂,我们要在课堂上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思维飞起来。让课堂成为生命的课堂,高效的课堂。骨干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上出真正的好课,真正好课要有德,有效,要民主,要求真。扎实、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目标的达成度”和“目标的达成途径”。作为骨干教师,应清楚好课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意识地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2、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目标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

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课堂教学在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同时,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某些学科甚至还要侧重一些。

3、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却理解为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喜欢方式或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学生做的对错都一味表扬,学生的判断有误也不加以纠正,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也不加制止,其实这是对主体地位落实的一种严重扭曲,其实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其实还应该加上这样的话,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差错的矫正者,是非的明辨者,唯有如此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不会顾此失彼,成就了一些浮华之风,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

4、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这是我们

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们不能够抛弃,反而还要继承,但我们应反对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要“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沧桑正道!

(二)在研究中和教研活动中引领

作为骨干教师,要有课题意识,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要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可确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生自主型学习模式研究,学生发展创造能力教育研究,课程结构改革研究,教学过程控制研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在实践中研究,在学习中研究,以研究促实践。通过教学研究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路。 1.积极开展专题讲座。

它是为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需求,学校让骨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开设专题系列讲座。它可以是围绕一个专题开设一次或者几次讲座。在培训中,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对骨干教师讲座内容的消化。可以通过讨论、撰写论文检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效果。专题讲座应有内容新颖、针对性强、反应及时、信息量大的特点,有助于参训教师拓宽视野、更新充实知识、转变观念、启发思考。相比于课程培训,则有灵活易行、准备时间短、更新周期快的优点。

2、教育教学论坛。

它是以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急需解决的“疑、难、热、急”实际问题为主题,诸如当前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推行课程教材改革方面的问题或在教育教学中当前尚未定论的、有待探索的新问题。它要求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起到引领的导向作用。当然它也允许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开展教育教学论坛活动,学校领导要加强研究,与骨干教师一起选好主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使论坛按目的顺利进行。要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让他们去影响并带动广大教师参加,以保证每次论坛活动的群众性和影响力。

3、教学观摩。教学观摩的具体实施者,应该是骨干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能以骨干教师的示范起到辐射作用。因此教学观摩,要紧紧围绕来自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或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需求为主题,包括更新教学理念、目的与要求等。当然,这样的教学观摩,不是表演课,不是展示课,而是研讨课、研究课。它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虽有认识上的差异,但都围绕着主题展开研究、实践与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案例教学。

是指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和积累教学实例,在引领教师培训活动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案例供大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研究的培训形式。案例教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适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骨干教师要凭借案例提供的事实,首先进行理

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在讨论案例时,启发每个教师产生不同的视点,在学校同一年级或同一学科组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要的实际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涉及范围比较小,但往往是有关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学校可以把有这些问题的相关人员或者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教师组织在一起,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组织教师寻找有关的资料,通过学习、交流、反思、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与研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培训的过程。

5、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

这些生成的问题,产生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但要把它们作为问题来研究,就需要骨干教师首先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中去提炼、发现问题,确认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把教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分析它们的共同点,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就有可能演绎为教育教学的科研课题,为教育教学研究积累了原始的素材。为此,骨干教师应该积极同教师一起分析筛选,提取共性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引领的力度,加强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加深了对教师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有利于解决问题。 (三)在传、帮、带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校踏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要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的锻炼。“传帮

带”活动就如“牵手”,以传帮新人为主要目的,引领受帮对象开展行动式学习,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共同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主动承担起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性培训,通过传、帮、带,引导培养对象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快成长、成熟,逐步形成特色风格。扎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园地,与帮扶对象构建起一个以实践反思、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实施培训,施训不脱离工作岗位,从而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高教师的整体实力。在带教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学科教学改革, 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骨干者必是善学者,骨干者必是善行者,骨干者必是善实践者。 “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

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把前辈骨干教师传递给我们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不是传给一个人,而是辐射一片,让一声巨响带来满腔烟花,让星火燎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