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前练习苏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________)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2. 按照古诗内容填空并作答。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_____。 A.西施 B.王昭君
(2)诗人主要描绘了西湖的 天和 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 A.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上千寻塔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 ,又比喻 。( ) A.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1 / 7
B.千寻塔的最高层、山的最高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B.心中有着愤怒和不甘的情绪。
4. 课内阅读我最棒。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清清爽爽
______ _________ [2]填空。
(1)诗中两个“斗笠”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个指_____,第二个指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山花”指______。
(3)诗中表现孩子们高兴愉快的词语是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 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 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乡歌
水乡什么多?水多。 水乡什么多?船多。 千条渠,万条河, 千条船,万条船, 河塘一个连一个, 白帆片片像云朵, 处处绿水扬清波。 飘满湖面飘满河。
2 / 7
水乡什么多?桥多。 水乡什么多?歌多。 东一座,西一座, 千首歌,万首歌, 东南西北千万座, 大船小船装满歌, 出门就要把桥过。 唱咱水乡新生活。
[1]水乡的__多,___多,___多,____多。
[2]水乡的水多,体现在______。(①千条渠;②万条河;③河塘一个连一个;④飘满湖面飘满河)
[3]“大船小船装满歌”的意思是( ) A.大船小船上装有唱歌的设备
B.大船小船上的渔民们唱着赞美家乡的歌 [4]你喜欢水乡吗?请写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所 见 作者:袁枚 (清) 牧童骑_______, _______振林樾。 意欲捕_______, _______闭口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文中加点字意思正确的一组是( )。
A.想要 站立 B.将要 立刻 C.欲望 自立
[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原句回答)
[4]全诗刻画了一个( )的小孩儿形象。 A.天真烂漫 B.调皮捣蛋 C.工于心计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①
两两归鸿②欲破群③,依依④还似北归人⑤。 遥知朔漠⑥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⑦。
(注释)①《惠崇春江晚景》组诗共有两首,课本中选择的是其中一首,这是另一首。②归鸿:归雁。③破群:离开飞行队伍。④依依:不舍之貌。⑤归人:回家的人。⑥朔漠:北方沙漠之地。⑦更待江南半月春: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吧。
3 / 7
[1]这两首诗都有对景物的描写。第一首诗中的景物较为丰富,有静有动,有植物也有动物,其中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第二首诗则是集中对___________这一种景物进行描写。
[2]我能猜出第一首诗中的“蒌蒿”是一种植物,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像“蒌嵩”这样由偏旁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崇春江晚景》是一组题画诗,第一首诗中提到的景物全是作者从画中看到的。
B.第一首诗“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中“上”指的是河豚逆流而上。
C.第二首诗将差点掉队的雁比作依依不舍的“北归人”,使整个情景充满人的情感,很有新意。
D.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在阅读时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第一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__________,第二首诗描写的日子是___________,都与新年有关。
2.对第一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人一种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朝气蓬勃之感
B.描写了年节的欢乐气氛,展现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民间风俗画卷
C.“总”和“换”字表达了除旧布新、时间前行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信念 D.诗中只描写了春节放鞭炮的习俗 3.这两首诗的区别是( )。
A.第一首诗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第二首诗令人觉得悲伤痛苦
B.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寂寞和绝望
10. 课外阅读。
4 / 7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①家花满蹊②,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④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小路。③舍不得离去。④可爱。⑤形容鸟的叫声婉转动听。
[1]诗中哪两个词体现了花的繁盛。( ) A.满、压 B.低 C.留连 D.自在
[2]写花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描写了蝴蝶____________和黄莺____________的画面。
11.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所见
牧童骑 , 振林樾。 意欲捕 , 闭口立。
[1]补全古诗。
[2]牧童“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原句回答)。 [3]全诗刻画了一个( )的小孩儿形象。
A. 工于心计 B. 调皮捣蛋 C. 天真烂漫
12. 古诗阅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 )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
[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 )描写。 A.动作 B.神态 C.外貌
[3]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
5 / 7
(______)
(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______)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是摇着手指。(______)
13. 古诗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词语解释 潋滟: 。 空蒙: 。 西子: 。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______季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________,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________。 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②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将下面的叠词填入语段的横线上。 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 ,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 。
(2)句①把小蘑菇比作 ,旬②把 比作蘑菇。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①、句②中“斗笠”的含义。 句①中的“斗笠”指 ,句②中的“斗笠”指 。 A.遮阳光和雨的帽子 B.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
C.指小蘑菇的伞面像一顶斗笠
15. 课内阅读。
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写的,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等习俗。
[3]诗句中_________写出了清明的天气特点,__________写出了行人的神态
6 / 7
特点。
[4]“借问酒家何处有”中“借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求知欲 B.随心所欲 C.摇摇欲坠 [6]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