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体育产业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带动了文化、娱乐、旅游、建筑、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本文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现状进行了探索,探讨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构建以多元治理为主体,以国家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主体为治理原则,以体育服务、中介、传媒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治理结构。
【关键词】新常态;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产业具有相同的特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追求经济利益,并且又有异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但与欧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较为落后。因此,体育产业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将如何发展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1.我国体育产业现状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而进行体育产品和服务提供的部门及其经济活动的总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也快速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产业飞速发展期。
相关数据显示,2006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约为 983亿元,到“十一五”的末期 2010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约为 2220 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是 2006 年的 2 倍还多。“十一五”
期间每年的增长值都有显著提高,表明我国体育产业近几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别增长值从 2006 年到 2010 年都有 2 倍以上的增长,体育服务业增长值从约 168 亿增长到约 432 亿,体育用品业增长值从约 782 亿增长到约 1693 亿,体育建筑业增长值从约 33 亿增长到约 95 亿。“十一五”期间,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增长值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一直保持在 75% ~ 80% 之间。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建筑业在体育产业增长值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仍然没有超过 20% 和 5%,比例相对体育用品业还是低很多。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增长值比例中占到70 %~ 80%,而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建筑业之和只占到20%。因此,体育产业各类别发展不均衡,这是体育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2.1治理主体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体育事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发展路径中起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体成为我国体育管理的传统运行模式,伴随体育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以运动项目中心为突破口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将“亚政府”管理主体逐步放权于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企业。从我国体育产业治理主体的角度,孕育和培养适应体育产业治理规律和发展特征的管理组织是关键因素。一方面,以现代企业为治理主体的体育产业经营机构将是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业等领域的主要培育对象。现阶段,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自贸区、一路一带、区域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经济体等经济模式成为主要特征,体育产业主体构建应在此背景下,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强化政府监管,同时迎合市场所需和消费者所求,打造治理主体。另一方面,以现代职业体育联盟和职业体育俱乐部为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治理主体,足球、篮球、排球、汽车拉力赛、马拉松等职业体育发展较好的项目,急需培育一批
独立经营管理的体育联盟和体育俱乐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能够自负盈亏、独立运行、产生效益和服务社会,有力的推动我国职业体育水平逐步提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体育项目、明星、赛事、联盟和俱乐部。
2.2.治理原则
随着体育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以治理为举措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核心理念。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的治理原则是基于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角色状态下的职能和职责。其一,政府主导性原则。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已经取消和下放了近 600 项行政审批事项,2015 年已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重点在深入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并加大对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和新产业、新业态的政策扶持力度,以结构性改革化解结构性矛盾,夯实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作为新型产业,政府已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中涉及了多项关于金融、投资和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其二,社会参与性原则。在政府为社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单项体育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企业等组织以提供体育专业服务来满足自身组织建设的需求,为其自身独立运行提供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体育产业运行中的聚集作用。其三,市场主体性原则。市场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孵化地,以现代企业和职业精神为引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企业、职业体育联盟、体育用品制造商、体育传媒运营商和体育服务机构等,非体育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均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抓住契机,形成中国自主的体育产业品牌。
2.3治理结构
在我国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背景下,优化治理结构是实现稳定增长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其一,体育产业治理结构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相一致。在国民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应以发展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等产业结构为主,将此产业与传媒、教育、娱乐、旅游等本体产业融合和跨界,实现体育产业换档升级。其二,以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活动为治理主体结构,完善政府转变职能后的体育经营事务承接体系。随着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大,政府以制定体育产业政策、监督经营行为等履行职能。在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以公共体育事务管理互动、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和其他体育管理活动为主要业务的体育管理活动成为体育产业主要业务之一,因此,从体育产业顶层设计的角度,应强化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指导和扶持,提高体育产业规划、战略发展、活动策划、对外输出等方面的能力。其三,以新兴产业为引导,适应经济产业发展新形势,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稳步增长。以知识密集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形态已成为引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结构,体育产业以绿色和朝阳产业著称,应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结合,实现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
3.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策,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育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和挑战。所谓契机,是体育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绿色经济的目标,符合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需求,更是人民生存、生活和生存的生活所需、消费所需,体育作为向国际市场对外输送的产业形态,其产业国际化和品牌化的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开放文明的程度;所谓挑战,是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效益和质量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产品创新能力还是产品的国际认可程度,还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实现体育产业机构内部和与相关产业外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5(1):5-18.
[2]薛澜.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 2013(5):18-26.
[3]谭建湘,等.“十二五”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J]. 体育学刊, 2011(7):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