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游泳馆经营管理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前在追求全面化教育的过程中,各大高校都在尝试通过加强体育教育和服务来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作成为了高校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游泳馆作为一种将教育应用和健身功能集于一身的平台,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游泳场馆运作和发展的可行性,介绍游泳场馆在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证明其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游泳馆;经营管理;可行性
0.前言
选题依据: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活动日益频繁,体育经营活动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特别是游泳场所的经营活动在推动地方群众体育健身,引导群众体育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查表明:20岁以下的年龄组花钱参与的体育项目,首选是游泳;其它各年龄组在花钱参与的体育项目中,游泳排第二,仅次于健美操。因此,参与游泳健身休闲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而高校游泳馆的建设作为体育设施的一部分,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基地,应该从院校本身的使用功能实际要求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训练、综合利用等方面全面考虑。合理定位院校游泳场馆的主体功能是为本校教师及学生教学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使用,并举办一定规模的比赛,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社区、面向体育爱好者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研究的目的:大学游泳馆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硬件设施,是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任务,具有很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高校游泳
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完成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等,管理及经营不可能以盈利模式进行所谓的自我管理。然而,各高校游泳馆的日常维护费用较大,在学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又必须走“以馆养馆”的道路。为了使其走向自主经营,避免维修保养经费的不足,使游泳馆走向良性发展,避免资源浪费,资源闲置,更高效率的使用公共资源,节能环保,特提出可开发性与可经营意见。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有众多学者对游泳馆的建筑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于游泳馆管理、运营方面研究则不是很充分,期刊与论文相对较少。在万方数据以“游泳馆”作为关键词输入,检索出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74篇,学位论文40篇,其中无有关游泳馆管理方面的文章。以“高校游泳馆”作为关键词输入检索出论文五篇,其中无有关游泳馆管理方面的文章。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游泳馆管理”作为关键词输入,检索出两篇文章,相关的也是关于“游泳馆管理系统的开发”的研究文章。而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作为题名输入,在相关数据资料库可以查到学术期刊及学位论文五万余篇。从已有的文献分析,现今国内学者对高校游泳馆经营、管理从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较多的研究。同时因为各高校政治、经济背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差异,这就决定了各高校对场馆的管理模式上的区别,而且,作为高等院校有着其特殊背景,决定了高校游泳馆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查阅了2001年-2011我国有关体育场馆现状及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状况等体育期刊杂志、学术论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等共30余篇。
以南昌航空大学游泳馆使用时间与经营时间场馆利用情况为例进行考察。
对南昌航空大学游泳馆管理员和专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游泳馆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原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游泳馆的使用现状和设施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得知南昌航空大学游泳馆使用率低下,开放较少,馆内设备需要维护。游泳馆目前完全靠学校财政拨款才能保证正常的教课使用,由于只作为教学使用,并没有配备游泳馆必有的设备,像全天候恒温系统,全套的通风系统,地热系统,水污染清洁系统,救生设备等,然而这些现阶段都只是处于正在建设筹备中,对比于周边其他院校属于落后了。
从对大学生群体调查中显示非常喜欢游泳的学生占有率为9.4%,喜欢的学生占有率为74.8%,不喜欢的学生占有率10.5%,非常不喜欢的学生占有率为5.3%。由此看出学生中喜欢游泳的人群占有率为74.8%,游泳馆的经济开发市场前景可以说非常看好。
调查中得知还有很多学生希望增设游泳选修课,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学校对游泳课的增设节次,喜欢游泳但是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这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闲置浪费。
2.2游泳馆经营中的问题
2.2.1没有完整的经营性目的
大学属于事业性单位,不适宜执行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同时游泳馆经营管理政策尚不完善,体育政策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能灵敏反应和及时适应发展变化的体育实践。既然是市场化就必不可少地涉及到收费问题。作为高校要想把公益型资源转化为经济型资源首先得打破行政的条条框框,收费标准、监督机制、经费的管理等诸多因素权衡到位后,还要与教学单位协调,不能只围绕创收这个敏感性指标,否则很难创建一个法制型场馆管理的局面。江西省各高校的游泳馆管理方法基本上都是自主制定的,缺少统一性和规范性。目前全省各高校的游泳馆经营的方式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大,还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游泳馆的经营管理。如承包主体经济责任未明确分,经济权力无法得到保证,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回馈等等。整体来说管理属于低水平和低效率,管理方法仍处于不规范和不完善阶段。而且管理人员大多数不具备游泳方面相关体育知识和设备器材的使用与管理知识,只是为了保证游泳馆正常的教学使用,他们对于专门去经营管理游泳馆是很陌生的,无经营理念,更谈不上去对游泳馆提出管理模式。
2.2.2现有的硬件设施较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校游泳馆的经济意识普遍增强,学校在以教为主,创收为辅的思想指导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利用自己的优势,自我造血,补充和完善高校体育经费。而实际上,由于南昌航空大学游泳馆新建校区,起步较晚设施较为落后,现有的硬件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消费人群,安全设施,恒温系统,维护设备都没有建设或者在建设中,专业救生人员等也没有,这个对与我校的游泳馆实现经营管理经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硬件设施不仅是一个游泳馆必须的而且起到了广告效应。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大学游泳馆作为一个以体育教学为使命的公共体育设施,其在完成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同时,没有积极面向社会和自主经营,从而导致游泳馆维护成本全部靠学校供给。
(2)受到学校资产管理的限制,游泳馆在经营管理上的自主空间较少,实现完全自主经营还是有很大障碍。
(3)游泳受到了多数人的喜爱,大家都很喜爱游泳,但是设施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于现有目标消费群体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自身的不足导致校内学生对游泳馆认识没有其他运动深刻。
3.2建议
(1)建设一个高效率高能力的经营管理团队。大学游泳馆需要通过协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来满足游泳馆专业管理人员的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层次,要从单一的服务概念里解放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挖掘自身潜力,增加服务内容,配合教学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进游泳馆锻炼、上课。为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应不断强化服务思想和理念的宣传教育,让全体员工增加使命感、责任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广大管理工作者热心于服务和管理工作。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有偿服务的水平,因此,大学游泳馆进行有偿开放时,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参与,有偿开放学校才能更多地面向社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游泳馆效益才能得到最大化。
(2)社会服务作为自身运转的平衡筹码。游泳馆在运营的过程中要明确“经营”这一概念,将市场运行中的多样化发展和财务维持放上正式管理的内容中来。游泳馆在最初的建设过程中,应用到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有财产,因此高校游泳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任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质,这一点就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但由于游泳馆的日常开支和维护费用昂贵,加上一般高校用于游泳馆内部设施与管理的资金十分紧缺,又必须走以馆养馆的道路。因此,游泳馆的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原有途径,大胆吸收行政型管理和经营型管理的理念,使在实现社会服务同时自身也能正常的运行,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3)执行自身公共义务责任加强学校游泳馆影响力。大学是国家事业单位,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公共体育场所有义务对所有人开放。依据高校人才、物质等优势,在确保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周边事业单位、社会的街道连成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大学游泳馆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使高校体育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吸引众多的团体及个人,步入高校进行无偿游泳方面的健身与体育培训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游泳馆知名度从而也会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游泳运动来。 [科]
【参考文献】
[1]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00,04.
[2]于洋.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17.
[3]刘学谦,冯云辉.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j].体育学刊,2010,07.
[4]刘勇,刘鸣鸣.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的动力[j].体育学刊,2011,02.
[5]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