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精选(1): 有哪些
提起必然联想到虎门销烟,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但可不仅仅仅是虎门销烟,只是其他许多事迹被掩盖在历史背后。小编这天带大家一齐看看他的其他事迹。
之逝后形象被收入杜莎夫人蜡像馆
嘉庆九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就在揭晓成绩排行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自此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都没有纳过妾侍,终其一生情深不渝。林则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英国的杜莎夫人蜡
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
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敬意。
之林则徐弃官
嘉庆二十五年二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
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
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导致同僚
的猜忌、冷嘲热讽,林则徐因此对官场厌倦。道光元年,
那时林宾日病危,以照顅父亲为由辞官而去。
林则徐江苏禁烟民颂‚林青天‛
道光三年正月初七,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
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
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
‚林青天‛。他并认为江苏之风气败怀,全因鸦片害人,
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之广州禁烟
自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1840
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
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
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
第一个人。‛
总结精选(2):
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1785-1850)清朝官员。字元抚,又字少穆,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
入翰林院。
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一年(1806)赴厦门任海
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十六年
(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
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
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
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
措施救灾抚民。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
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
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
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
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用心铲除弊端,
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
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
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
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
施。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
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
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
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这是中
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
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用心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时鸦片已成
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十八年(1837),鸿胪
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
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
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着。八月,
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
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能够御敌之兵,且无能
够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
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
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
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
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
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
己,当官务必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
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
鉴。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
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
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
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
(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
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
解外国状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
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
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用心备战,购臵
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
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
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
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
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
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
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
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
广州防守严密,遂被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机诬陷,旋被革职。次年5月,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军
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该地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845
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地筑
房,他联合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力主将侵略者驱逐
出城。
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
死于广东普宁县。赠太傅,谥文忠。
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中国的野心有所觉察,晚年曾
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有《林文忠公政书》、
《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林则徐不仅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他一生最光荣的
业绩,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其主要功绩在于:
一、厉行禁烟。林则徐早年在江苏巡抚任上,就认真
执行清政府禁烟法令,取得初步成效。广总督任上,又在
汉口、长沙等地设禁烟局,用自己的薪俸配制戒烟药丸,
督率部下收缴烟土烟具,命令吸食者定期戒绝,成效卓着。
1838年底辩论黄爵滋的禁烟主张时,道光帝举棋不定。林
则徐痛感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
烟。他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能
够御敌之兵,且无能够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下禁烟的决
心。林则徐遂命赴粤查禁鸦片,成为清朝统治阶级中严禁
派的代表和禁烟运动的实际领导者。1839年3月,林则徐
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
他向外商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迫令英美烟贩交出
鸦片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沉重打击,
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gs5000)
二、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用心组织群众坚决抵抗
外来侵略。在广州,他逐渐认识到禁烟的艰巨和西方侵略
势力的战争威胁,所以大力整顿海防,编练水勇,加强战
备。他认为要抵御侵略,不仅仅要‚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而且还应用‚民‛之‚众‛去抵‚夷‛之‚强‛。因此他敢于公开晓谕和鼓励民众‚英夷兵船一进内许以人
人持刀痛杀。‛在他领导下,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和进
犯。即使在革职留粤期间,仍坚持与侵略者和卖国者琦善
的斗争。遣戌途中,还用心研究‚恢复之策‛、总结抗英经
验。在新疆三年,觉察到沙俄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临终
前几个月,犹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
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林则徐忧国忧时,不仅仅
反侵略的立场始终如一,而且就其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中国的形势认识来看,也是极有眼光的。林则徐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三、主张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到广州后的斗争实践,
使他迅速摆脱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偏见。他提出了‚师敌之
长技以制敌‛的主张。因而用心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政治、军事、经济状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
军事技术等着作,组织编译《四洲志》,开创了近代研究西
方的风气。此外,在对外贸易方面,他还提出了‚奉法者
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原则。总之,在当时的条件下,
林则徐能‚实事求是,不涉时趋‛,没有‚天朝大国‛的虚
骄,也不为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化外之民‛的陈腐观念氤囿,‚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就向后人昭示着林则徐不朽
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林则徐的抗英斗争是悲壮的。林则徐
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优秀传统的体现。但林
则徐的个人遭遇却是不幸的,在一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
斗争中迭遭打击。这是腐败的政治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下,
民族的精英们往往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也是整个民族的大
不幸。后人对此,能不深思!
林则徐着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
《林则徐集》等。 书文和纪念场所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着名的封建政治家,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
‚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
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臵祸福荣辱于度
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卫了国家主权和
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
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
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着有《云左山房
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
等着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
辑为《林则徐集》。
总结精选(3):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
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
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
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
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
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简介 本名:林则徐
别称:林元抚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左营司巷(现福州市中山路9
号)
出生时间:1785年8月30日(乙巳年)
去世时间:1850年11月22日(庚戌年)
主要作品:《试帖诗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诗
草》、《黑头公集》等
主要成就:虎门销烟
逝世地点:广东普宁市洪阳镇
祖籍地:现福州市福清市海口镇岑兜村
官职: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
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
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
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
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
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
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
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
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
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
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人物著作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
‚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
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臵祸福荣辱于度
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
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
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
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
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人物经历
少年时代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
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
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
第五女。
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
(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
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
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
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家计虽不用代劳,
但林则徐每一天到书塾之前,都先会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
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贫苦
的童年,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持续清俭的习惯。
青年时期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
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
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
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
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
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
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
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
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
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谆谆教导
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
外出当塾师。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
门任海防同知书记。那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
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
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
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步入仕途
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
举人。就在揭晓成绩排行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
妻,自此林则徐在郑淑卿在世时都没有纳过妾侍,终其一
生情深不渝(但据林则徐长房后人林鸿汉表示,郑淑卿逝
世后林则徐曾续弦再娶)。林则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绪年间,
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
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敬意。
年底,新婚燕尔的林则徐离开家人前往京师参加会试
但名落孙山。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
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张师诚幕僚时期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
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
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
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见识到鸦片问
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
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
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
徐的贺启写得最好。那时正值除夕,惯例都要各地官员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
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
遍。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
遍,深感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
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所知,他
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
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
随往,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 ‚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
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同年年底,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
主持,林家经济得以改观。后林则徐又在这年参加京师会试,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张师诚当幕僚。直到嘉庆
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终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从此踏上官宦之路。
官宦之路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
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期望的入
仕做官。十九年(1814年)授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
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云
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于
是,他‚文学而潜修‛。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
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
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
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
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
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
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
湖道。他用心甄拔人才,推荐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
‚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最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
职回籍。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
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
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
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
弊端加以严禁。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
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间,陕南略阳一
带发生水灾,遂留陕暂理原职,赴略阳察看灾情,安臵受
灾百姓,同时还参与了县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
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
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应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
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
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
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
流状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一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
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
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
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应对湖北
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
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
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
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
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
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
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能够御敌之兵,且无能够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
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
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
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
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
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
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状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
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
《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
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用心备战,
购臵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
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
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
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
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
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
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
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
省备战。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
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
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
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
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推荐,不被采纳。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
在浙用心筹议战守,带给炮书,帮忙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
战船。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
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
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旋因黄
河在河南开封祥符决口,酿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黄河工地
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1841年5月,林则徐获罪免职后不久,广东民众就质
问英军:‚尔自谓船炮无敌,何不于林制府任内攻犯广东?‛
可见,当时不少民众认为:如果朝廷不撤换林则徐,英国
人是断不能取胜的。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有些‚民-意基础‛的。1841年1
月,闽浙总督颜伯焘和新任浙江巡抚刘韵珂主张重新起用
获罪革职的林则徐,其理由之一正是‚该夷所畏忌。‛鸦片
战争之后的三部史著《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
《中西纪事》,皆把之后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
去职;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
尽管众口一词,但将英军没有直接进攻广东的原因解
读为英国-军人害怕与林则徐交战,是违背基本史实的。英
军之所以没有进攻广东,并不是害怕林则徐,而是他们的
既定计划就是舍弃广东,撇开林则徐,北上清朝政治势力
的中心地区,寻找比林则徐官职更高的官员解决争端。一
旦谈判不成,将在长江下游和北方地区继续开战。
英国当局之所以有如此计划,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当时
清朝的国情,如果他们了解,必然会找林则徐,因为林是主战派的领袖。但对于林则徐而言,正是英军不懂中国国
情,给了他完身而退的绝好机会,也于偶然之间成就了他不可战胜的神话。假若英国人的战略目标就是广东,那么,
林总督必然失败。
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单从当时广东的军事实力而言,
虽然林则徐充分思考到了英国可能发动的军事行动,并用
心备战,整军修武,充实水师,加固炮台,但这与英国人的船坚炮利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实际上,以当时中国
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水平和军事实力,无论广东也好,浙江也好,直隶也罢,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一点已经被近代以
来无数次中外纷争的结果证实。因此,倘想在欧美列强环
伺的‚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求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非得痛下决断别寻新法不可。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
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推荐兵农合
一,警惕沙俄威胁。
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
巡抚。
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
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
归籍。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
西镇-压农民起义。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
逝于潮州普宁县行馆。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
挽联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
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
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同时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要正人,先正
已‛。‚身教重于言教‛,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
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时,入湖北
发出《传牌》,禁止沿途阿谀逢迎,借端勒索。在总督任内,
仍持续‚一切秉公办理‛的作风。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
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万古流芳
林则徐退休之后,欲与北京任京官的长子同住,因买
不起京中住宅,最终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臵的旧屋中。其
故居云左山房,又称七十二峰楼,他把新疆带回的七车书
册,皆藏在里面,从此,过住平淡的生活。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
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
通政使罗惇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
但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
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
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
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安村的金狮山麓。
墓用三合土筑造,为四层台结构。墓地离市区4公里。
后代不抽香烟
林则徐第六代长房子孙林鸿汉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
们林家不但一向继承祖先遗志,坚决抵制毒品,而且连香
烟也不吸,所有的林家后代都是坚决的戒烟者。
林鸿汉退休前是南京金陵石化烷基苯厂中学的校长。
‚从小长辈们就常提及先祖的事迹,加上我个性关注关于
林则徐的史料,所以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也比较深。‛林鸿汉
说,‚我的所有亲戚朋友以及我教过的上万学生中,没有一
个吸毒贩毒的,这让我很高兴。‛
‚我的祖父曾当过嘉定的七品官,后在苏州定居。到
民-国时期,我的父亲林百川有位十四叔是国民党政府的高
级官员,他把我父亲从苏州带到南京,那时我父亲只有16
岁,就在行政院物资供应委员会做了一个副官。‛林鸿汉说。
此后,林百川在南京结婚生子,林氏后裔从而在南京繁衍
了下来。
文-革期间,作为民族英雄后代的林百川父子也没幸免
受批斗,这使他们更不愿意向外人提起林则徐这位祖先。
因此,林氏长房一系一向鲜为外人所知。这一状况一向持
续到上世纪90年代。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有关部门在
南京举行了一个《南京条约》的纪念活动,林氏长房一系
才又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中。
‚以前工作忙,此刻可好了,闲暇时间很多,能够好
好地为禁毒做些事情了。‛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再加上40
年教学经验,使林老在做禁毒宣传时更加得心应手,讲的
道理总是深入浅出。
去年8月,林老来到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和戒毒
人员谈心。‚有人很直接地说:‘你讲的这些道理别人也能
讲,但你讲出来跟别人讲的感觉不一样。’听讲的人都反映说比书本上更可信,看来沾了祖先的光,这‘名人效应’
还挺管用的。‛林鸿汉说。当时,他看到戒毒所的张所长手
里夹着半截香烟,就笑着对所长说:‚你自己抽着烟,还教
育别人戒毒,这怎样行呢?‛50多岁的张所长也算是个老
‚烟枪‛了,要戒烟可没那么容易,家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丝毫不起作用。‚今年我又去他们戒毒所,张所长居然跟我
汇报,他的烟已经戒了。‛说起这事,林老很有成就感。
‚戒毒也要从孩子抓起。‛林鸿汉打算今后到南京所有
的中学给学生们上课,把禁毒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
来。他还多次呼吁,要求将‚远离毒品,消灭毒品‛纳入
中小学课本,让中小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毒品的巨大危害。
禁烟英雄
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在中国妇孺皆知,成为
民族英雄。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
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
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
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
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能够御敌之兵,且无能够充饷之银。‛
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
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入广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状况,查找
各家烟馆,掌握超多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
(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
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
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
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
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
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
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
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在查禁鸦片时期,林
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
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
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务必坚决杜绝私
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
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
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
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
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
臣到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
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
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
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
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
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
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
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
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应对林则徐的命令,
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
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
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
禀》。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
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
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
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
何处臵,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
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
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
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
销毁。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
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