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命题作文“明媚的角落”写作指导及例文

来源:六九路网


命题作文“明媚的角落”写作指导及例文

【作文题目】: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请以“明媚的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写作指导】:命题作文的审题首先是找到关键词,弄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个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角落”与“明媚”.角落是指两堵墙或类似墙的东西相接之处的凹角.角落比较偏僻,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由此可以引申为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视的人或物等.明媚是指景物鲜明可爱、明亮动人,可以引申为内心充满阳光,心灵美好,品质高尚等.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但题目是一个偏正型短语,应突出修饰限制部分.行文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明媚”,可以表述为:虽然是角落.但是很明媚.概括来说,这个命题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静态角度与动态角度.静态角度是指虽然是角落,但有明媚之处;动态角度是指本来是角落,但后因一个人的出现,或因一件事的发生,而变得明媚了.具体立意列举如下:1 写一个地方.可写某一地方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但有着淳朴的民风、古典的气息、美丽的传说.或是某位名人的故乡,可以称为明媚的角落;也可写某个荒凉偏远的地方,因某人的出现,或某件事的发生,或某项政策的实施,从而变得美丽富饶.2 写一个人或一类人.可虚实结合,写某人处在角落,不受人重视,但他有着纯洁的心灵、美好的品质,或写他经过个人努力取得了骄人成绩,都可以称为明媚的角落.也可写一类人,如下岗工人、清洁工等不受人重视的边缘人群,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可以称作明媚的角落.3 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某人内心世界孤寂消极,因某一个人的出现或一件事的发生而变得充满阳光,活泼开朗起来,他的内心变成了明媚的角落.4 编写历史故事.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官场失意,被贬到偏远的地区,但他们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开朗乐观,有所作为,造福一方,给偏远的地方带来明媚的阳光.可写的角度很多,如同学们可写城中的一角——书店,家中的一角——书桌,它们都可看作是明媚的角落.文章易于写记叙文或叙事性散文,通过写人记事,突出角落的明媚.也可写议论文,可立意为生活中不受人重视的人或物也有明媚之处,我们要善待角落,或者要善于转变角落.让

生活中的角落也明媚起来.【精彩例文】:明媚的角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坐在西行的马车上,眼中满是迷茫和痛苦.年纪轻轻便深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年仅不惑便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两广总督.眼中的皇帝勤政爱民,自以为得遇明君,心中所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上书言事,大陈鸦片之弊,手捧尚方宝剑开赴广州.虎门销烟,你一举成名,何等的意气风发?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但为何却又一贬到底?伊犁,你这次被贬的目的地,一个除了沙子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难道皇帝不是原来的皇帝了吗?难道天朝大国竟胜不过外夷?你心中的理想、抱负在一瞬间全部成为了空想,有的只是西行路上的漫漫黄沙,有的只是那总也走不到的不毛之地——伊犁.哦,终于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使再也看不到城市的影子了,本应该继续西行,但是你却病倒了.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苏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想到了“一片江山尽姓韩”,想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韩愈……于是,你疾步西行,去奔赴那原本是苦难现在却成了机遇的贬谪之地.你号召人们开垦荒田,加大生产;供水不足,你便带领人们开渠挖沟……经过你的努力.原本处在荒蛮状态的伊犁人们吃饱了肚子.改善了生存、条件,逐步摆脱了蒙昧,思想得到了教育,社会风俗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你就像光彩夺目的太阳.在广州,你可以光芒万丈;在伊犁,你仍然光彩四射.虽然远离京师,远离繁华,偏处一隅,但你没有沉默.因为你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的漫天风沙得到了扼制,曾经的落后野蛮得到了开化,曾经的风餐露宿、饿殍遍野、衣不遮体永远成为了历史……原本黑暗落后的角落因为你的到来而变得明媚温暖起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即使在重病之中,你所想的仍然是苍生百姓.没有往日的喧嚣,没有繁忙的应酬,你的心中只有伊犁,只有伊犁人民,你所想的只是让伊犁人们看到明媚的阳光.你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伊犁的明媚,伊犁人民也因为你的到来而心中逐渐明媚起来.相信伊犁人民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让这里更加温暖.也相信我们的雄鸡版图.肯定会成为一片更加明媚的热土!【点评】:文章选取了历史上林则徐被贬伊犁的故事作为写作的素材,以伊犁作为角落,以林则徐的被贬到来作为明媚的原因,很好地处理了“角落”与“明媚”的关系,动态地写出了伊犁由荒芜到明媚的过程.本文选材精当,论述到位,语言娴熟,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堪称一篇不错的文章.明媚的角落走出积木垒起的立体

生活,走向那被遗忘却依旧明媚的角落.穿过繁华喧嚣的隧道,来到曲阜一个清冷的庭院.似乎听得见战国时期青铜编钟浑厚的声响,又似乎听见了三千弟子的朗朗诵音.不过,眼前只有残破的檐牙,铺满败叶的台阶,风挟着一阵萧萧而过,似乎夹杂着一声叹息.然而,是这里的幽径编织成了整个春秋,是这里的大门通向华夏文明的平坦大路.一个伟大的灵魂久久不肯归去,用他永恒的光芒照耀着这个局促的角落,照耀着他的子子孙孙.自是一个角落,自是明媚着一方土地.踏着早已被风沙湮没的战事,我走过华容道,怀望阳关.斜阳下的满目疮痍剥落了那些血腥的光阴,而那些不曾褪色的历史却猛然袭上心头.阳关的暴风吹过了一世又一世的狼烟,吹走了一批又一批将士的思念,吹走了一声又一声怆然低鸣的羌管……吹不走的是诗人的吟唱,是那盈亏如常、亘古皎洁的月亮.城墙上的石砖斑驳着一段段历史,石砖依旧能磨出历久弥新的墨香,那墨香自能飘摇到遥远的字里行间.即便人迹罕至,但有了明月的诗章,阳关是明媚的.浩瀚的沙海上浮荡着几棵枯死却未倒下的胡杨,胡杨那边便是敦煌莫高窟了,和沙子一样,它外面罩上了一层荒凉的黄色,似乎是缺少记忆,或者是所有的记忆都变得空白了.孤独地矗立,焦灼地等待.抑或正悲苦地思考着什么.莫高窟的里面完全消散了沙漠的空旷与荒凉,别有一番明媚与生机.那飞旋的色彩.卷成一个个漩涡,汹涌着各个朝代的历史;那婀娜的飞天,翩若惊鸿,婆娑而舞,舞动着历史流韵的风骚.明媚的色彩,灿烂一个古老的文明——莫高窟.历史记忆尘封的角落里.充溢着文化最艳的明媚.历史记忆中最艳的文化,明媚着记忆尘封的角落.【点评】:该文最大的亮点是素材丰富,把名胜古迹曲阜书院、甘肃阳关、敦煌莫高窟作为“角落”入文,透彻地表现出三个角落的冷清、荒凉、无人重视,但是又分别从圣人孔子巨大的文化影响、阳关丰富的名人诗词、莫高窟优美的壁画三方面表现出三个角落各自的明媚优美,恰如其分地处理了题目两个关键词的关系.作者用丰富的知识积累,飞扬的文采,写出了沉淀的历史和文明的妩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