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藏在梅州的中国传统村落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

来源:六九路网


藏在梅州的中国传统村落,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

古镇不是只有凤凰和乌镇!大梅州就有40个中国传统村落,约占全省12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三分之一,是全省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市。想要文艺、想要复古?想要诗和远方?梅州的古村有40种你想不到的美!不用一场奔赴远途的旅行,只需一个周末的空隙,带上家人朋友,走起!

梅江区

城北镇玉水村

600多年的玉水古村落,这里有古老的盐商古道,有人才辈出的贡元堂、建造精美的崇善堂,有石砌的拱桥、茶亭,有翠绿婆娑的果树林、温润如玉的田园风光。

位于村西、有45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要七八个成年人才能将其包围起来。

村西保存着一段数尺宽的石砌小路,路旁还有一排百年客栈。玉水全村共有4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尚好的有“贡元堂”和“崇善堂”。梅县区

水车镇茶山村

茶山村居梅县南部,因村内原有一颗巨大古油茶树而得名,始建于明初。

深山藏古村,茶山有古屋。茶山村有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村里现存34座传统客家民居,其中500年以上1座(绍德堂)、300年以上3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南口镇侨乡村

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侨乡村除了那遍地的油菜花,还有31座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围屋。其中,有100多年历史的“南华又庐”是目前客家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桃尧镇桃源村

桃源村坐落于鸡冠山风景区和桃花源生态园之中,整村张姓,距今已有600余年。

张氏后人筑屋建宇数百间,绵延铺陈,长达三里。

雁洋镇桥溪村

位于梅县雁洋境内阴那山五指峰西麓。于明万历年间开村。

村内枯藤、古树、小桥、流水、民居构成一幅秀丽的客家山村风景图。

雁洋镇石楼村

石楼村位于梅县雁洋镇东南部,白墙灰瓦的古屋矗立于山脚下,古韵之风悠悠然。

汤伟青 摄遍地紫色的野花。(饶紫 摄)

石楼村风景秀美,其中的大岩石屋是景点之最。生活气息浓郁的古民居。(汤伟青)

雁洋镇松坪村

松坪村,因村内千年古松成片密布而得名。

400多年历史的继生公祠和孝义公祠隔着一口千余平方米的池塘遥相对应,200多年历史的双琳公祠和德寿公祠则在另外两侧遥相呼应,形成“天光云影四面围屋”的壮观景象。

沿着蜿蜒的小巷,两旁尽是古民居随意而有序堆叠的沧桑景象,每一处民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村目前存留的200年以上的民居便有40余座,500年以上历史的还有3座。而全村目前仍有70%的房屋还是旧式客家民居。

松口镇铜琶村

梅县松口镇铜琶村素有“金盘、宝盖银幡下”之美称。村内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约58座,还有古桥梁、古码头、古私塾、古砖塔、古庙宇、古神坛等不可移动文物建筑14处。“粤东第一古塔”的元魁塔

孙中山先生视察松口之时居住过的中西合璧洋楼——爱春楼“明朝最后的行宫”世德堂,都是必看的!

松口镇小黄村

“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千秋万载美名扬”。松口镇小黄村的山歌自然是从古唱到今。除了山歌,随处可见的古建筑甚是抢眼。50多座错落有致的客家传统民居,10处别具特色的古私塾、古桥梁,构成小黄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位于小黄村企礤坑的丹霞岩洞,

这个岩洞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松口镇梅教村

在松口镇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小村庄,它就是梅教村。

梅教村全景 (朱日晖 摄)

村里有座古老的石拱桥——云车桥,距今已有270年历史。与云车桥“首尾呼应”的是五星桥。

云车桥为松口旧八景之一。

沿着村道往里走,各式各样的客家传统民居散落其间,其中“儒林第”是泰国前总理他信、英拉外公外婆的祖居地。儒林第

松口镇南下村

南下村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

除了传统的客家古民居外,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客家民俗文化,有“赏灯(上灯)”“七月半”、爬龙船”“抢渡弧”等习俗。

兴宁市

罗岗镇柿子枰村

岗镇柿子坪村最有名的是一座方方正正、十分讲究对称的四角楼——善述围。

石马镇刁田村

位于石马镇南部,村庄虽然不大,但是这里却有10座建于明、清两朝的客家古民居。古人的气息、建筑的韵味在楼廊厅堂间无处不在。

刁田村古民居群历经数百年的日升古井至今仍在为村民使用。

叶塘镇河西村

河西村古民居最远建筑年代约400多年,全村古民居有11座, 建筑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是一个保持客家民居风格保存相当好的清末民国初年的古村落。其中较为出名的是磐安围。新陂镇上长岭村

该村较有知名度为五栋屋、四角楼、新华楼、慈恩庐等古民居。刁坊镇周兴村

该村较为有名的是棣华围,又称刁萃丰,于1914年(民国三年)春动工, 历经8载,耗资18万两白银建成,“走马楼”样式客家围屋代表性建筑之一。

由于整座屋宇房间较多(楼上楼下均有房间),群众向来有“住不尽刁翠丰的屋”的说法。

径南镇星耀村

星耀村有十多座中西结合的侨居建筑,有著名的方言学家罗蔼其的故居“荆荣第”,有

修整一新的罗氏祖祠。

龙田镇鸡公桥村

鸡公桥村村内传统建筑精美,保留较为完整,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围龙屋3座,四角楼7座,风车斗1座,较为出名的是龙兴围、大夫第等古民居。同时,鸡公桥村与兴宁特色舞蹈杯花舞的起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图片来源于兴宁市龙田镇人民政府)

龙田镇龙盘村

龙盘村最著名的是磐石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城门式的大门,厚重的灰沙、卵石夯成的墙壁,厅堂布局、透顶石柱、构架工艺都颇具匠心。平远县

东石镇凉庭村

平远县东石镇凉庭村是目前平远县最大的一个村。该村民居以土木结构的围龙屋居多,桢公祠、惟柏公祠已有300多年历史;应仲公堂、文朝祠、丰泰堂、四泰堂、土厚湖、西湖等10多座民居有200多年历史。上举镇畲脑村

上举镇畲脑村的客家相思谷景区,被誉为粤闽赣边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有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原始相思红豆林。

秋冬时节,还能看到仓子下的美丽“枫景”。仓子下民居蕉岭县

南礤镇石寨村

在梅州,具有岭南“九寨沟”的南磜镇,有着一座古老的村庄——石寨村。石寨村没有磅礴大川,也没有雄奇的山岭,但这里却被称为最纯净的村庄。石寨村有石寨土楼,距今已有400多年,是蕉岭客家郭姓先民为防御土著进攻和防盗匪劫掠而兴建。 蓝坊镇大地村

位于蕉岭蓝坊镇大地村较为出名的是罗福星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

蓝坊镇高思村

蕉岭是“长寿之乡”,而高思,则享有“蕉岭长寿村”之美誉。

高思村村落结构较为完整,这里的古民居由12座清代客家古建筑组成,被称为进士第“十二楼”,历史遗存情况良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埔县

三河镇汇城村

汇城村素有“千年六朝古村落”之称,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汇城村迄今留存文物古迹、清民居建筑且保护完好者众,成为文化积淀深厚之古村落。美丽风光

明代的古城墙。汇城村有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百侯镇侯南村

侯南村建于宋代,距今有700多年历史。

侯南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全村有以“通议大夫第”、“肇庆堂”为代表的保存完好的特色古民居100多座,古民居多为建筑恢宏,工艺精美,各具特色,有客家民居大观园之誉。全村还有古祠堂90多座,古街巷36条,古碑、古牌匾、古书、古桥、古路、古井、古树等文物古迹众多。西河镇车龙村

车龙村是个环境优美的古朴村庄。漳溪河如一条碧玉带静静地缠绕,竹林、沙滩、嬉水的孩童,悠然自得的水牛……好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佳景。著名实业家、爱国侨领张弼士的故居就坐落在这里。张弼士故居光禄第 (陈定嘉 摄)

西河镇北塘村

在北塘村寻访古宅,是件惬意的事:简单的栈道在满眼苍翠的田间蜿蜒,两旁是生长旺盛的各种果蔬,不经意间便把人们引入一座老宅子前。与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外形完全一致的辅德堂,堪称北塘古民居的代表。高陂镇银滩村

银滩村也有众多古民居,其中就有田家炳旧居拱辰楼。拱辰楼坐南向北,为砖瓦桁梁结构,上厅为楼,下厅为屋,总共5间8厅,外门楼面向东方,屋前有一条小溪流过,人称腰带水。

高陂镇银滩村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连志城 摄) 大埔县

埔寨镇埔北村

埔北村街道上有些古旧的小胡同、祠堂等,走街串巷,累了,还能吃一顿新鲜的全牛宴!汤南镇新楼村

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最著名的要数种玊(sù)上围,种玊上围又称上围古寨,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汤南镇著名的城堡式古建筑。城墙墙体由粗砂、小石子、糯米泥及红糖拌和筑成,至今坚固无损。

种玊上围内宽阔的巷道

建桥镇建桥村

距梅城69公里的丰顺县西北部建桥镇建桥村,有一座古村落——建桥围。这座始建于距今将近400年。

建桥围全景 古炎胜 摄

融合了潮、客、畲文化和民俗特色,成为粤东地区唯一一座仍然存留较完好的明、清两朝古建筑典型风格和鲜明文化传统特色的客家聚落,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最大型的一座单一张姓宗族聚居的古民居建筑。建桥围东门丰良镇邹家围

邹家围位于丰顺县丰良镇璜溪村内,至今约有350年历史。整个村落由一座建筑为“三进二横三围龙”布局的围龙屋构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以子午线为中轴对称营造,从高处俯瞰犹如一个巨大的蜂巢,规模庞大、结构独特,被众多专家誉为“既是民居的典范,也是科学的标本”。

汤南镇龙上古寨

丰顺县汤南镇的龙上古寨,龙上古祠是罗氏的宗祠,该村的特色代表古建筑。龙上古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已有460年历史。日报君推介了这么多梅州的古村落贴心附上梅州40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点击图片可放大醒看)▼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为什么有些村落日报君没有具体介绍呢其实日报君通过公开的互联网资料未发现有权威准确的信息所以无法跟小伙伴们分享更多的美景不过日报君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最美的传统村落下方投个票告诉日报君吧

记者:练海林部分内容综合自《梅州日报》历史资料、南方日报、网络网编:春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