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风险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1
1.1 编制目的 ................................................ 1 1.2 编制原则 ................................................ 11.2 编制依据 ................................................ 11.2.1法律、法规 ......................................... 1 ........................................................ 1 ........................................................ 21.3 适用范围 ................................................ 31.4 评估程序 ................................................ 31.5 风险评估报告的修订 ...................................... 3第二章 企业信息和事故风险分析 .................................. 42.1 基本信息 ................................................ 42.1.1地理位置 ........................................... 52.2 生产工艺 ................................................ 52.3主要设备设施及未使用危化品情况说明 ...................... 8
........................................................ 8 ........................................................ 9 2.4总平面布置及主要建、构物情况 ........................... 11
....................................................... 11 ....................................................... 122.5风险分析 ............................................... 12 ....................................................... 12 ....................................................... 132.6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 ..................................... 14附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 ................... 15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场区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物质,事故风险装置,确定场区事故风险源,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影响后果,评估场区现有防控能力和水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和工作思路。 1.2 编制原则
(1)事故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2)事故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场区自身事故风险状况,明确事故风险防控措施。
(3)认真排查场区的事故风险,确保全面辨识,科学分析,查找重点风险; (4)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是应急预案编制重要部分。 1.2 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笫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2017年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总局第21号令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8号令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4〕95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通知》安监总办〔2015〕27号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5月24日修订,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2017年11月13日经局
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企业职工伤害事故分类标准》GB/T6441-1986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标准》GBT27921-201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
个
体
防
护
装
备
选
用
规
范
》
GB11651-2008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日常管理和事故风险防控工程的改进、应急物资的准备、工艺改造参考资料及其它与生产安全有关的活动。 1.4 评估程序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1.5 风险评估报告的修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场区事故风险等级,编制事故风险辨识分析或修订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主要事故风险类别 (1)未划定事故风险等级或事故风险等级已满三年的;
(2)涉及事故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事故风险防范措分析主要事故风险发施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事故风险受体发生变化,导致事故风险等级变化的;
确定应急预案体系 (3)发生突发事件并造成事故影响的;
(4)有关场区事故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
第二章 企业信息和事故风险分析
2.1 基本信息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XXX,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建于X年X月,注册资本XX万元,是一家主要以研发、生产和销售XX高科技公司,具有自主进口经营权。公司主要产品XX,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南美、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XX公司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拥有由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硕士组成的优秀技术人才队伍,自公司成立以来,凭借功能齐全的研究与制造平台,与许多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同进行XXXX
公司一贯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公司在XX年成立了安全管理部并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了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公司2012年通过了中国CQC认证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0)、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公司生产规模发展很快。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投产、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开展节能降耗运动、提高生产效率等,使公司发展稳步进行。由于措施得力,近几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公司多次获得市、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消防先进单位。 2.1.1地理位置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XX,靠近光谷大道交通便利,公司建筑面积总共40000余平方米。项目周边环境概况详见图A2.1-1。
图A2.1-1 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图
2.2
生
产
工
艺
2.3主要设备设施及使用危化品情况说明
表A2.3-1 单位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简单作用说明 备注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使用危化品情况说明
目前本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 版)》中危险化学品及最大储量包括:XX、XX、XX、XX;
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如下: 1、XX属于碱性腐蚀品,XX属于酸性腐蚀品,不在重大危险源管理范围。
2、根据GB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XX危险性类别为3,次要危险性为8, 包装类别Ⅲ,(闪点50℃,)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确认其临界量为5000吨。
3、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4.2.1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根据上述分析,该企业XX最大储量10t,小于临界量5000t,因此当前该企业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4总平面布置及主要建、构物情况 2.4.1
总
平
面
布
置
2.4.2主要建、构物情况
建(构)序号 名称 筑 层数 单层建筑面耐火 积 结构形式 等级 (m2) 性分类 火灾危险备注 1 混凝土框架 一级 甲 2 混凝土框架 一级 甲 3 砖混结构 一级 甲 4 砖混结构 一级 甲 5 砖混结构 一级 甲 6 砖混结构 一级 甲 7 混凝土框架 一级 甲 8 混凝土框架 一级 甲
2.5风险分析
2.5.1主要风险分析
单位应对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来确定危险目标、等级及影响范围。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有序进行,防止出现漏项。
根据单位生产工艺特点,在对单位危险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基础上,根据《单位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中的20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确定了本单位主要危险源及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生产部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下(附分级管控表):
(1)火灾;
(2)中毒窒息(有限空间); (3)机械伤害; (4)触电; (5)物体打击; (6)车辆伤害; (7)粉尘爆炸;
(8)高处坠落; (9)压力容器爆炸; (10)灼烫; (11)电梯事故; (12)起重伤害; (13)高温中暑; (14)危险化学品泄漏; 2.5.2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
目前本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 版)》中危险化学品材料。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公司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本公司目前没有发现符合重大危险源的所需条件,因此本公司目前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依照《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对公司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了判定,该公司无判定标准中规定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2.6 风险及应急处置措施
上述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和危害程度等级,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
施,综合治理,持续改进,如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改进生产工艺,加大隐患监控力度,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能力,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单位定期组织培训与演练,使全体职工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安全生产的目标。
(1)单位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结合各类事故的特点,在各专项应急预案中规定日常监视和监测的方法,当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报警和采取措施。
(2)制定了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危险源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检查、整改、告知、及控制等,并严格执行;
(3)加强培训教育,使从事操作人员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排除;
(4)凡可能发生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和设备,均应有安全标志。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分别设置于不同场所。
(5)对危险较大的作业生产过程和设备有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及应急
防
护
措
施
。
附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
风序号 风险源点名称 可能导险致的事或场所 级故后果 别 任人 事故触发因素或条件 管控措施或应急处置 称或责警示图标 岗位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