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甫诗

来源:六九路网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年元年,卒于唐太宗大历五年。他的祖籍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他的远祖是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军事家和历史学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诗人,唐中宗时官至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只做过兖州司马,奉天令等官职。杜甫出生在一个世家“奉儒守官”有良好的文化传统的家庭,他曾经自豪地宣称:“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他自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年轻时便表露出优异的文学才华。

杜甫的生平经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时期是二十五以前,是他读书和游历的时期。少年聪明好学,熟读儒家经典。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梁等地。后识李白,高适携手同游。《望岳》一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了泰山的宏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象。尤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能体现出了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在这一时期,诗人所做的诗歌都展示了杰出的才华,雄健的气势和雄伟的抱负。第二时期是35岁之44岁十载长安困守时期。当满怀激情想大展宏图时,却遇冷酷现实的打击,壮志难酬。因为心里的巨大的反差,诗人的性格逐渐由清狂而变为深沉,自身的生活与广大的贫苦人民一样。这也为杜诗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在杜甫的《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

白骨无人收”等等这些诗句浅显易懂,社会动荡不安,直接就能表达出诗人的是想感情,何其哀愁,何其痛心。但杜甫还是挺立在“安史之乱”狂风暴雨中。第三时期是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的时期。社会动乱,携妻子逃跑,颠沛流离。第三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也是思想感受最丰富,最深刻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具有“诗史”意义的作品。在《石壕吏》中,老妇说的那些平淡的话直接突出了主题,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之残酷,触目惊心,这些作品的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感。第四时期是48岁至59岁漂泊西南时期。在这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总是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创作热情,从而形成他平生又一个创作高潮,与以前的创作相比,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感情更加深沉,诗律更加细密,形式也更加多样。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诗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这条主线,可见杜甫之伟大。

杜甫在四个不同的时期里,写作的诗所流露出来的情感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单纯的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要把他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去分析和评价。我之所以喜欢杜甫,也许就是因为在他的一生中各种曲折与坎坷,而他的心态还是很好,且忧国忧民的精神有增无减。他经历了由盛唐向中唐的转变,由荣走衰落。我想他面对此情此景,他是怎么样来让自己的内心承受住这样的现实,在杜甫的心中又留下多大

的伤痕,其实我们在读他的诗歌的时候也是可以感受的出来的。他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特别强烈。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的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的一种险恶的形式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杜甫诗充分的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的的对立:“朱门骨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不朽的诗句被代代所铭记。杜甫胸怀天下而发出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人说,杜甫连吃喝都顾不上了,连自己的人身安全及家人的暖饱都成了问题,写出这样的诗歌会不会觉得很矫情,,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更证明了他的爱国之心。在他的其他一些诗歌中也表现了他那种爱国的热忱,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的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车兵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我想在杜甫身上经历的太多波折,岂一悲字能概括,值得我们肯定的是他身上那种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在支撑着他的爱国的信念?我想和他的经历有关吧。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他内心的呐喊,他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喊出了心中最真实的情感。他的诗如果你能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下感受的话,我想你也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也会喜欢杜甫。那

种诗中所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懂,只有经历了那么一个时代才有资格说话。

从谈论到杜甫的爱国精神到我们当今世界,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代,有些人却不懂得好好感恩,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觉得在这个物质时代泛滥的时代,人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杜甫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还能用诗歌为表达形式来支撑自己,这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表现。在想想现今,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最大化来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对自己有利,都会挤破脑袋去进行。先不说爱国,就拿最简单的事情来说,在大学的教室里,学生理当擦的黑板却都是老师在做,没有人愿意去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最可笑的是,在黑板的侧边还有提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老师擦黑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现象而已,和爱国几乎都挂不上钩,但是却是很常见。所以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在生产力水平如此高的情况下精神文明这么不尽人意。这些事情是在高校发生难道这是国家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爱国是一个每一个个体应该要自觉发出来的行为动作,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在我们现实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英雄人物,然后就用物质的方式来奖励他,最后无限夸大他的功劳并教育人们把他当作榜样来学习。我想这样的做法也没有错,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到了,那世界何处不充满精彩。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代是中国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尤

其是盛唐,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中国诗歌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白和杜甫就是盛唐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唐玄宗时代是一个最富有戏剧性的时代,开元盛世使唐代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安史之乱又使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极盛摔衰落下来,从此走上了历史的下坡路。因此盛唐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各种矛盾最激烈的时代,理想与现实,美好与丑恶,光明与黑暗,理智与愚昧的冲突表现的也最突出。这样的时代背景给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打下了烙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