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殖健康

来源:六九路网
生殖健康

水利水电学院

生殖健康是指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生殖健康已经从最初主要涉及计划生育、孕产妇保健、婴幼儿保健和性传播疾病控制四大领域,逐步扩展到包括人类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越来越重视保健的质量,力求使人人能够拥有一个满意而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适;从以孕产妇为重点的狭隘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更宽泛的以人为本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保障人人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如何生育的自由;妇女的权益与地位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和保障。

作为一名学生,我更关注的是和我们大学生相关的生殖健康问题,因此以下我将以“大学生同居”开始浅谈如今大学生中所存在的生殖健康相关问题。

大学生同居现象

近日,信息时报联合专业大学生网站——亿聚网对2000名在线实名注册的广东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在校大学生结婚,超过七成学生认为同居是正常现象,超过半数的学生打算毕业后才结婚,只有3%的学生接受在校时就结婚。而近五成大学生表示如果同居怀孕会选择流产。

随着大学校门的逐步敞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以爱情的名义”,出双入对,共筑爱巢,这一现象引起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关注。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在校结婚的看法非常包容。不过可以看出,学生仅是认可这项权利,但自己则不会轻易“下火线”,超过三成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别人结婚,但绝对不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同居的看法,比起结婚而言更为包容。超过七成学生认为同居是正常现象,表示反感的不到两成。调查的学生当中,所在班级人数多在30~50人,过半学生班级同居人数为零,半数学生所在班级存在同居现象。三成学生所在班级同居人数为5%,超过一成的学生所在班级同居人数在10%~

20%之间。

“同居”这个名词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小学生出现了“性早熟”,中学生流行“早恋”,而大学生则已经开始进入“同居时代”,它深刻地反映出现在社会同居现象严重的事实,学生的性成熟期正在不断的提前,性观念不断开放,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爱情风险,怀孕流产

最近有一张图片在微博上很火,得到大批网友的转发,照片讲的是“凭学生证,人流费用优惠”。那张图片被大量的转发,绝不是空穴来风,也具有莫大的讽刺。

大学生对于同居怀上孩子又是如何对待呢?近五成的学生会选择把孩子流掉。值得一提的是,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会把孩子生下来,显示了他们对于生命的重视,这些学生当中又有绝大多数是愿意奉子成婚的。由于害怕影响学习和身心发展、担心自己经济上无力抚养孩子,学生在对待孩子上相对理性,八成学生绝不接受自己怀上孩子。

据了解,暑假期间,大学生恋人的同居现象愈演愈烈,去医院流产的女生不少。临近开学,医院计划生育科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前去做妊娠检验的人逐渐增多,而药房里早孕测试棒最近也成了紧俏货。随着社会观念的日益开放,大学生同居、怀孕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而社会也对此视若平常。只是还在学习阶段孩子是万万不能要的,于是绝大多数选择了流产。在上海市各医院妇产科,利用节假日前去做人流的年轻女孩不少,且60%以上是未婚女性,其中,女大学生尤为常见。几乎每批住院者中都能看到女学生的身影,这些女大学生流产大都是性行为以后的意外,处理这种意外,少男少女们都没有准备,没有经验,并且她们在性问题上都很盲目,不懂如何有效地去避孕,因而很容易出问题。因不慎发生性关系而前去做人流的少女,其中高中和大学女生占了多数。同样让人忧虑,一位少女竟然做过3次人流了,今年暑假,她又一次怀孕。因为开学就是大四,处

于找工作的关键时刻,这位女孩又一次躺在了手术台上。

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未婚先孕的女大学生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和耻笑往往不会去正规医院做人流手术,而选择一些地处偏僻的私人小诊所。而这些私人小诊所有些没有营业执照,医生也没有执业证书,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比如,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给患者生殖器官带来病菌,导致病毒感染;物品的重复使用造成患者交叉感染;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不过关致使近年来女性不孕、宫外孕、稽留流产疾病率的上升等等,未婚先孕的女大学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抱恨终身。

大学生同居的风险不单是女方可能怀孕、可能感染性病等,最主要的还是分手等恋情不完美结局对大学生心灵的伤害。我国的大学生年龄多在18-22岁之间,社会阅历少,还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今后的生活变数较大。根据调查,初恋的成功率只有10%,再加上毕业、工作困扰,大多数的大学生恋情都是以分手为结局的。“毕业即分手”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大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毕业公式”。目前我国的社会舆论对女大学生的道德要求较高,大学生同居一事对当事人双方中的女性伤害较大。还有些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在分手后往往有过激行为,在社会上都造成不良影响。

性教育迫在眉睫

一项涉及22个省区市、38所大学、1.5万名学生,包括近140个性健康教育问题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调查报告,历经4年调查、分析终于出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肤浅,需求强烈。在“当前我国男女大学生对性知识需要的情况”调查中,面对34个性知识的问题,85.2%的男生和88.2%的女生首选“异性交往心态与礼仪”的内容,对于爱情与婚姻知识的需求排在其次。“性美的标准”、“性审美文化”、“性交际调控”、“性道德的基本原则”、“人类性反应周期”以及“避孕原理及方法”等也都是大学生盼望了解的知识。

近年我国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而从调查中看出,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

等。低年级学生偏向于从“报刊”上寻求性知识,而高年级学生多从“医学专用书籍”中探询性问题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父亲对儿子成长过程中有关性知识的需求尚未予以关注,有69.8%的男生最早的性知识不是从父亲那里获得(母亲对于女生的首次性知识指导率达51.3%)。无论在何种背景下,大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性知识的人数比例都很低,最多没有超过1.4%。这种来源状况与父母和教师应当承担的性知识引导任务极不相称。独生子女与有兄弟姐妹的学生相比,异性向往的比例也明显偏高。最早在小学出现异性向往的男生,有半数以上是因为父母对其漠不关心,不愿与父母交流。

对于开展性健康教育,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有85.1%的同学认为目前性教育状况“太保守”,多数同学认为所在学校没有正规的性健康教育。对于“何种形式开展性教育最好”,26.9%的男生和30.8的女生认可“办讲座”,其次为“开设公共课”或“选修课”。

慎行,责任

大学生情侣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要出现问题才想办法解决。学校也要加强性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才能防止各种错误发生。最好配备有经验、素质高的专门辅导员,在学生中普及性教育,把后果的严重性告诉学生,似懂非懂最容易出问题。

大学生有能力辨别理智与情感问题,恋爱是种情感,但结婚需要理智。我们能相信学生会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何不相信他们能对自己的婚姻、人生负责?学生有谈恋爱的自由,情到浓时做出这种举动可以理解。现在光靠“堵”是不行的,关键在于教育和疏导。从整体上来言,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对女生来说,应该更加懂得爱护自己,对男生来说,应该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不要为所欲为,懂得为别人考虑,更加关爱对方。

婚前同居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业,而且在没有经济基础,前途不确定的状态下,同居并不能有效的引导爱情走向婚姻,最终可能给双方留下更大的伤害。这种关

系不仅得不到社会的保护,而且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道德舆论。这尤其对于女生而言非常之不利,因为虽然传统观念已经不断的淡化,但是它还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这一代人,大部分男生表示他们会要求自己以后的老婆是贞洁的,只有小部分的男生表示他们并不在意这个问题。

同时,对女性来说,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自己将来的另一半,都应理智地面对男友,自爱自重,守好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因为女友坚守底线而抛弃她的话,那么他要的其实是身体而不是感情。就算真的守不住了,起码也要先普及一下性知识。同居很容易会出现未婚先孕的现象,而作为大学生,大部分人会选择流产,但是无论是药物流产还是人工流产都可能对女性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多次人工流产,很容易导致生殖系统的损害,还可能引发各种妇科疾病甚至终身不孕不育。倘若男女双方因为不合而分手,女生不仅要承受来自身心的伤痛,还必须承受更多的社会舆论压力。大学生同居问题到目前为此看来都是弊大于利,作为一名大学声来说,还是以学习为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