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引领,以法为主——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靳晓军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外国语小学 河南郑州 451150)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其习作水平仍处在低段时的“写话”水平,对“作文”这个陌生的新生事物,更是存在着恐惧心理。而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也被老师们形象地形容为“三难”:辅导难、写作难、批改难。面对“三难”压力,很多老师和学生也视习作为“洪水猛兽”,谈“文”色变,而“以趣引领,以法为主”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一、以趣引领,轻松入门 (一)立体体验,走近习作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在告诉人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先从消除孩子们的精神顾虑入手,花费近两个礼拜的时间,让孩子们走近习作。我采用“身边的名作欣赏/精彩片段品读”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好作品的魅力。进而通过听觉、视觉、大脑、语言等部位感官的直接参与,初步消除作文的恐惧感,然后会进行有趣的自我介绍,当学生被我幽默诙谐的长篇大论逗得捧腹大笑的时候,我话锋一转:“孩子们,通过我刚才的介绍,你们了解我了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趁机说:“那老师也很想了解你们呢!怎么办呢?”孩子们“哗哗”地举起了小手。我乘势引导:“这么多人都想介绍自己啊,老师真想一下子把你们全认识了,可是时间有限,人又太多了。这样吧,请大家给老师写一份你们的自我介绍,比一比,谁的介绍最能吸引老师,好吗?”
就这样,我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用自我介绍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揭开面纱,亲近习作
为了进一步揭开习作的神秘面纱,帮助学生亲近习作,每次习作前,我都会特意安排习作准备课。如《有趣的课间游戏》这次习作,我会先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玩老鹰捉小鸡、丢沙包,一边玩,一边和孩子们交流:你为什么这样藏?你这样把沙包丢过去,会怎样呢?孩子们边玩边聊,不知不觉,在玩中完成了习作前的交际,不知不觉在玩中会看、会听、会想了。
然后我会不失时机地提醒孩子们:玩累了,是不是该去教室歇一歇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到教室,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个不停。我再次趁热打铁:“孩子们,把我们刚才的游戏记录下来才值得回味呢!咱们比一比,看谁写的最有意思,可以吗?”孩子们正意犹未尽呢,都是满口答应。
在练笔的过程中,我还不时地提醒他们:要抓住最有意思的瞬间说清楚,写通顺。就这样,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展现在我们面前。
习作结束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分享习作的感受。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原来习作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我再也不害怕写作文了。”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心情也因为学生的收获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28
新教育时代
二、渗透技巧,直观指导
当然,对于刚刚入门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因此适当的技巧指导也是必要的。但是又不能过于抽象,力求直观一点。我常用的是自己摸索的“圆形筛选法”。即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集体点播,把主题作为一个圆心,环形展开选材。例如,有一篇介绍家乡风景的文章,学生写得大多都不成功,内容简单,浮于形式。我就以多数学生选的《郑风苑》为例,进行“圆形筛选”辅导:
(一)咨询原因:孩子们,多美的郑风苑,从你们的文章里我怎么感受不到它的美呢?(学生:不知道写什么?)
(二)引导交流:郑风苑都有那些美丽的景物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三)总结规律:告诉学生,可写的内容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善于选择,文章就一定会言之有物。
三、以练依托,增强信心
小练笔是三年级习作阶段的重要训练形式。教材是最好的范例,教材中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教学中,我常常以课例为载体,给学生的习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范例。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
习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表达和交流中才能提高习作水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沿着名师之路,走向成长之路,与学生一起漫步于“多汁多味”的习作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彦林.农村小学中年级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35):121-122.
[2]胡珊.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8(34):153.
[3]张红英.“美篇”软件让三年级学生作文轻松起步——“互联网+作文”教学初探[J].教育观察,2018,7(12):21-31.
作者简介
靳晓军,自2000年走上工作岗位,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的结合,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