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1、“明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种植的是( )
A、粟和小麦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2、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和“半穴居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西周宗法制的基础是
A.血缘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 C.授民授疆土 D.禅让制 4、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5、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称霸中原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策略是
A.退避三舍 B.尊王攘夷 C.卧薪尝胆 D.围魏救赵 6、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7、综合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可以说明的最佳主题是
A.
B.战国争雄 C.政权分立 D.秦的统一
8、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9、小明去中医院看病,医生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为他诊断疾病,历史上最早使用此方法的医生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扁鹊 10、刘秀的贡献是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11、下列物产中,有些是从西域传到中国的,它们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14、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 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5、将下列图示文字按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16、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17、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8、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9、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称赞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王羲之的书法 C、顾恺之的绘画 D、云冈石窟的雕像 20、假如你要查询我国最早的数学资料,你应该查阅下列哪一名著 A、《九章算术》 B、《缀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每题1分,第22题每空1分,共12分) 21、我国古代诸多著名战役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武王伐纣关键战役是____ (2)项羽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____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战役是____ (4)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关键战役是____
22、请把下列朝代前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①西晋 ②西汉 ③东晋 ④南北朝 ⑤秦 ⑥东周 ⑦商 ⑧西周 三、辨析改错(6分)
23、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如有错误不改正则不得分。 【 】(1)炎帝和皇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改正: 【 】(2)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改正: 【 】(3)少林寺是中国内地第一座佛教寺庙。 改正: 【 】(4)按照许慎《说文解字》构字法的说明,“林”是一个会意字。 改正: 【 】(5)墨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改正: 【 】(6)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定都建康,南朝开始。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4分,共24分) 24、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请给这幅图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
(2)图中的a、b、c表示三国的都城。请仔细阅读 后,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的位置填出三国的国名、都城和 建立者。(每空1分,共8分)
国名 魏 都城 a b c 建立者 25、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规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的措施?(4分)
(2)材料一的改革中有一项内容确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写出这项内容。(2分)材料二的改革者为了推进改革将都城迁往何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在当时各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4)请你谈一谈材料中的两次改革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五、分析探究(18分)
26、某校七年级(10)班针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人口南迁】
从东汉末年起,许多官民陆续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1)发生这次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北方人口往南移动范围极广,主要方向有:西线进入____地区;东线进入到 今____ 地区;中线进入今天两湖和江西地区。(4分) 【经济开发】
史明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了下面的知识框架体系,其中有四处缺失。
形成江汉等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 ① 农业 出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 江 南有许多手工名特产品享誉一时 经 ③ 济 ② 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开
发
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商业繁盛。 ④
海上贸易是一大特色,向东到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 商业 向南至天竺、波斯、大秦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
A、手工业 B、广州和鄮县是新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 C、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D、犁耕的推广和改进,实行稻麦两熟制等
(3)以上ABCD四项是缺失的四处内容,其中①处应填 项 ②处应填 项 ③处应填 项 ④处应填 项(8分) 【关系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南迁与南方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4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华师大版)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6、(1)牧野之战(2分) (2)巨鹿之战(2分) (3)官渡之战(2分) (4)赤壁之战(2分) 17、按顺序依次为:⑦⑧⑥⑤②①③④(每空1分,共8分) 三、辨析改错(6分) 18、(1)【×】皇帝改为黄帝(1分)
(2)【√】(1分) (3)【×】少林寺改为白马寺(1分) (4)【√】(1分) (5)【×】墨子改为韩非子(1分) (6)【√】(1分)
四、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4分,第20小题8分,共24分)
20、(1)材料一:商鞅变法(2分);材料二:孝文帝改革(2分) (2)建立县制(2分);洛阳(2分)
(3)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2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4)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学生围绕改革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五、分析探究(1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