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科医学

来源:六九路网
 1.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家庭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科,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一门新型临床二级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2.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世界卫生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组织公认的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最佳提供者。 3.全科医生的角色及双重守门人的涵义

(1)对病人与家庭:医生----健康监护人(代言人)----咨询者---卫生服务协调者; (2)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

(3)对社会:社区/家庭成员、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

双重守门人:作为首诊医生和医疗保健体系的“门户”医疗保险体系的“门户”。 4.全科医生的素质

(1)强烈的人文情感:热爱、兴趣—基本前提; (2)出色的管理能力:管理、协调---团队核心; (3)执着的科学精神:严谨、合作—终身学习。 5.全科医疗基本原则与特点 (1)基层医疗保健; (2)人格化照顾; (3)综合性照顾; (4)持续性服务; (5)协调性服务; (6)可及性服务; (7)以家庭为照顾单位; (8)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

(9)以生物—心理—社区医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与诊治程序; (10)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 (11)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6.以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的内容

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community-oriented primary care,COPC)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提供照顾。将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范围、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两者有机结合进协调性的基层医疗实践中。 7.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1)主动—被动模式:适应急症抢救治疗情况,特征是:为病人做什么;

(2)指导—合作模式:大多出现在病人患有急性、一般是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病例刚刚 (3)相互参与模式:用于大多数慢性病的管确诊时,特征是:告诉病人做什么;理中,特征是:帮助病人自疗。

8.医患交流技巧

医患交流不仅是信息交流,也是一种同感传递和行为调节;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重要手段,主要包括:

(1)语言交流:理解对象,语言个体化;开放式提问;避免不同观点直接暴露与交锋;语言通俗易懂;必要的重复;及时表扬和鼓励;语适时的打断和引导;支持和消除顾虑;总结。

(2)非语言交流:副语言;身体言;个人空间;个人嗜好的表现。 9.全科临床诊断思维的类型

模型辨认:对与已知图像或模型相符合的病人问题的即刻辨认; 穷尽推理(归纳法):详细病史、查体、辅检; 假说-演绎方法:猜想、推理。 10.全科临床判断的及其基本过程

(1)临床资料收集: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全科医生对心理社会资料的采集(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社会情境);

(2)临床判断:模型辨认、穷尽推理、假说-演绎方法三种类型;

(3)临床流行病学:概率方法运用。基本过程:①根据相关背景知识,医生对病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即刻的观察,按照病情大小、急慢性等标准将病情归入不同类型;②医生进行模型辨认并形成诊断;③将诊断假设按照疾病发生率、严重性和可治疗性来排列优先顺序;④医生就用向病人继续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假设;⑤医生对病人做扫描式的询问有关病人背景的问题;⑥查体结束,能得到的基本资料基础上,医生如能证实一个或几个诊断假设,便形成了诊断;⑦接着是作出处理决定。 11.全科医生的临床策略

使用时间帮助诊断;经济学考虑:预防疾病和杜绝浪费;循证医学方法。 12.病人管理的基本内容

支持、告诫、处方、转诊、实验室检验、观察/随访和预防。 13.家庭的定义、类型、结构和功能

家庭是指在同一居住的,靠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的单位。

类型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类型。

结构包括家庭权力结构、家庭角色、家庭沟通类型、家庭界线、家庭气氛与生活空间和家庭价值观。

功能:满足感情需要的功能、生殖和性需要的调节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社会化功能、经济的功能和赋予成员地位的功能。 14.家庭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遗传的影响;对儿童发育及社会化的影响;对传播疾病的影响;对成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家庭对求医行为、生活习惯与方式的影响。 15.家庭资源的分类

①家庭内资源:经济支持、维护支持、医疗处理、爱的支持、信息和教育和结构支持;

②家庭外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宗教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和医疗资源。

16.家庭压力事件包含的内容 家庭生活事件; 个人生活事件;

工作生活时间和经济生活事件 17.家庭照顾的定义

家庭照顾是指全科医生在行医实践中充分考虑服务个体的社会、家庭背景,考虑家庭对病人疾病和治疗的作用以及通过对特定家庭的评估、咨询和干预等手段使家庭正常发挥其应有功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发展,为家庭成员的幸福和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家庭照顾、家庭咨询、家庭治疗和家访。 18.“以家庭为照顾单位”涉及的内容

(1)个人和其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直接或

(2)家庭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亦可受到家庭成员健康或疾病状况的影响;生活周期理论是家庭医学观念最基本的构架,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若处理不当而产生危机,则可能在家庭成员中产生相应特定健康问题,对成员造成健康损害。

19.社区的定义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构成社区要具备五个要素:有聚居的一群人;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群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 20.社区诊断的定义

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21.社区诊断主要内容

①查明社区卫生问题及其范围与严重程度;②确定应优先解决的社区卫生问题;③明确目标人群有关特征;④查明优先卫生问题的必须和辅助原因;⑤明确社区可利用的资源。 22.全科医生的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

病人教育、免疫接种、筛检、病例发现和周期性健康检查。 2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6种形式及其核心和重点 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 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

管理人员培训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其核心是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重点则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24.完整的全科医疗档案内容、纪录方式

完整的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其在纪录上广泛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纪录方式(POMR)。 25.POMR的主要内容

病人的基础资料、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病程流程表等。 SOAP的定义

全科医疗中以问题为导向的病历记录所采用的形式。 S代表病人主观资料; O代表客观资料; A代表对健康问题的评估; P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 家系图的绘制方法

家系图一般包含三代人,长辈在上,晚辈在下,长者在左,幼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

绘制时可以从最年轻的一代开始,向上延伸。

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旁边可再标上成员的出生年月日、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和慢性病等。

绘制家系图可一次完成,也可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 完整的社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

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等。 全科医生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1)确立并处理现患问题:中心任务;(2)对连续性问题进行管理;(3)根据时机提供预防性照顾;(4)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定义CHC/CHS)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内容 (1)社区诊断;

(2)全人群死因监测和疾病监测;

(3)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并进行计算机管理; (4)慢性病人社区系统管理和保健; (5)老年人社区系统管理和保健; (6)残疾人健康管理与社区康复服务; (7)精神病人的社区保健,康复和就业指导

(8)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系列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健康咨询,开设健康处方; (9)社区、家庭和个人不良行为干预; (10)社区康复;

(11)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孕产妇、儿童、妇女社区系统保健。 三级预防概念

公共卫生措施通过不同级别的预防在全体居民中实施,称为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措施两大类;

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和伤残;对丧失劳动力和伤残者,通过恢复治疗,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肌体的功能。 三级预防措施

(易感染期)无病防病,包括非特异性的健康促进和特异性

(1)第一级预防:的疾病预防措施,避免疾病侵入人体;(2)第二级预防:(症候前期临床早期)有病早查早治,防止疾病恶化蔓延,预防合并病发生;(3)第三级预防:(临床中后期濒死期)

限制残障,减少后遗症、合并症,提供康复与善终服务,最大限度地改善生命质量。 社区用药原则

“验便贱”的原则;扬长避短原则;常备不懈处理

调查研究找出特点原则;急症原则;深入掌握现有药物原则;合理用药简约为佳原则;社会效益是根本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