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来源:六九路网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教学考试要求:

<一〉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考纲要求:

1.硅元素及其化合物: 2.氯元素及其化合物: (1)了解碳、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碳、硅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氧、硫元素及其化合物 4。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1)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了解氮单质及其主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二、考点梳理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考点一 碳、硅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1.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 硅 存在形态 游离态和化合态 化合态 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 物理性质 泽、熔点高、硬度大,有硬度小、电的良导体 脆性 金刚石用于制造切割刀具, 用途 半导体材料和合金材料 石墨用于制造电极、铅笔芯 2.化学性质

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考点二 碳、硅的氧化物 1.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毒,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燃烧:2CO+O2错误!2CO2. ②还原CuO:CO+CuO错误!Cu+CO2。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比较

[深化拓展]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盛放氢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只能使用塑料瓶,因为玻璃中含有的SiO2可以与NaOH溶液、氢氟酸反应。

(2)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它与水作用制备H2SiO3。 (3)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2的熔、沸点却很高。 (4)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却能与氢氟酸作用。

考点三 硅酸及硅酸盐 1.硅酸

(1)溶解性: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制备:可用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 (4)用途:硅胶可用作干燥剂的载体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 2.硅酸盐

(1)硅酸盐:是由 Si、O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是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成分。 (2)硅酸钠: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3)硅酸盐组成的表示: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如硅酸钠(Na2SiO3)可表示为Na2O·SiO2,长石(KAlSi3O8)可表示为 K2O·Al2O3·6SiO2。

3.无机非金属材料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 玻璃 陶瓷 生产原料 石灰石、黏土 纯碱、石英、石灰石 黏土 主要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熔炉 陶瓷窑 生产条件 高温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 [深化拓展] (1)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而H2SiO3却难溶于水。

(2)因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所以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能发生下列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在高温下Na2CO3+SiO2错误!Na2SiO3+CO2↑也能发生。

(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与玻璃的成分不相同;即水玻璃又称为泡花碱,但它却是盐溶液(存放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不是碱溶液。

(4)氧化物形式只表示硅酸盐的组成而不表示其结构,切不可认为硅酸盐是由氧化物混合而成的。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考点一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毒性 溶解性 黄绿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比空气大 有毒 可溶于水 2.氯气的化学性质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次氯酸(HClO)

光照

①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ClO=====2HCl+O2↑。 ②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电离方程式为 HClOH+ClO。 ③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

(2)Ca(ClO)2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它的稳定性比HClO强。

--

②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 ClO+H2OHClO+OH。

③与酸反应生成 HClO,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lO)2+CO2+H2O===2HClO+CaCO3↓。

考点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2.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3)实验室制取Cl2时,常常根据氯气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 3.注意事项

(1)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

(2)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制Cl2的装置,可用于具有“固体(或液体)+液体错误!气体”特点的反应。 (5)尾气吸收时,不能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石灰水浓度太小,吸收不完全。

考点三 卤素的性质及X的检验 1。结构与性质

卤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ⅦA族,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 7个电子,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和H2的反应:X2+H2===2HX。 (2)卤素单质和H2O的反应:X2+H2OHX+HXO(X为Cl、Br)。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将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Cl2+2NaBr===2NaCl+Br2。 将溴水滴入碘化钾溶液:Br2+2KI===2KBr+I2. 2.特殊性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除了具有共性外,都有其特殊性质。 (1)氟:

①无正价,非金属性最强,F的还原性最弱。 ②2F2+2H2O===4HF+O2,与H2反应在暗处即爆炸.

③HF是弱酸,能腐蚀玻璃,故应保存在铅制器皿或塑料瓶中;有毒;在HX中沸点最高. (2)溴:

①Br2是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②Br2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进行水封,保存液溴不能用橡胶塞. (3)碘:

①I2遇淀粉变蓝色. ②I2加热时易升华。 ③I2易溶于有机溶剂。

④食用盐中加入KIO3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3.卤素离子的检验

(1)AgNO3溶液——沉淀法 未知液错误!生成错误! (2)置换——萃取法: 未知液错误!错误!

有机层

红棕色或橙红色,表明有 Br

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 I

(3)氧化——淀粉法检验I:

未知液错误!错误!蓝色溶液,表明有I

考点四 卤素单质的工业制法 1.氯的提取-—氯碱工业

海水―→粗盐错误!饱和食盐水错误!错误!

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错误!2NaOH+H2↑+Cl2↑ 2.海水提取溴

(1)流程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3.海带中提取碘

(1)流程

H2O Cl2 ↓ ↓ 海带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I===I2+2Cl。

第三节 氧、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O3和H2O2的性质及应用 1.O3

(1)组成:臭氧的分子式为O3,与 O2互为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O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2可以转化为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O2错误!2O3 .

②强氧化性:O3容易使淀粉­KI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I+O3+H2O===I2+2KOH+O2. ③漂白性:O3因其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可用作杀菌消毒剂。

(3)用途: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2.H2O2

(1)结构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电子式,结构式H—O—O—H,是极性分子。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加热、加催化剂都能使分解加快。 2H2O2错误!2H2O+O2↑ 。

②弱酸性:相当于二元弱酸。

++

H2O2H+HO错误!,HO错误!H+O错误!. ③强氧化性

a.用10%的双氧水漂白羽毛及丝织品;

2+

b.氧化Fe、SO错误!等还原性物质:

2++3+

H2O2+2Fe+2H===2Fe+2H2O, H2O2+Na2SO3===Na2SO4+H2O;

-+

c.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H2O2+2I+2H===I2+2H2O。 ④弱还原性:遇强氧化剂时作还原剂。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考点二 硫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1.硫单质

(1)自然界中的硫

①游离态:硫单质俗称硫黄,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②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有关化学式为: 硫铁矿 黄铜矿 石膏 芒硝 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 (2)硫的物理性质

色态 溶解性 黄色晶体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硫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色态 无色气体 (2)化学性质:

气味 刺激性气味 密度 比空气大 溶解性 易溶于水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3.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SO3错误!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 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催化剂=2SO3、 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

考点三 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物理性质

H2SO4不挥发,易溶于水,浓H2SO4溶于水放热,所以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 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3.浓硫酸的特性

将有机物中的H、O以原子数2∶1比例脱去,如使蔗糖变黑 4.SO错误!的检验

被检液错误!取清液错误!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错误!)

考点四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 如: H2S+H2SO4(浓)错误!S↓+SO2↑+2H2O 3.相邻价态的微粒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 硫元素错误!

第四节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氮及其氧化物

1.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转化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

(2)N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3)N2的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N2+O2错误!2NO。

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与氢气反应:N2+3H2错误!2NH3。 2.NO与NO2

考点二 氨和铵盐

1.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2.氨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3+5O2错误!4NO+6H2O。 (2)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产生白烟.

+-

(3)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4+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4)与盐溶液反应

FeCl3溶液 +Fe(OH)3↓+3NH,4 AlCl3溶液 Al(OH)3↓+3NH错误! 现象 生成红褐色沉淀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离子方程式 Fe+3NH3·H2O=== 3+生成白色沉淀 Al+3NH3·H2O=== 3+3.氨的用途

(1)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用作制冷剂。 (2)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 4.氨的制法

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5.铵盐及NH错误!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4的检验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提升]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错误! 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浓氨水+固体CaO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NH4HCO3错误!NH3↑+H2O+CO2↑,H2O、CO2被碱石灰吸收,得到氨气

加热NH4HCO3固体

考点三 硝 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4HNO3错误!2H2O+4NO2↑+O2↑。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C+4HNO3(浓)错误!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2+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等还原性物质。

2++3+

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4H+NO错误!===3Fe+NO↑+2H2O.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C6H6+HNO3错误!C6H5NO2+H2O。 ②颜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完整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考点四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的综合应用 1.

2.有关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推断题常以产生白烟、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等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3.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 (1)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

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归中—-同一元素高价态和低价态生成中间价态. 歧化:3NO2+H2O===2HNO3+NO。 归中:6NO+4NH3===5N2+6H2O。 (2)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3错误!NO错误!NO2错误!HNO3; N2错误!NO错误!NO2错误!HNO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