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本体,提升核心素养

来源:六九路网
课程探讨

基于本体,提升核心素养

江苏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群力小学

端义云

【摘要】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咬定青山不放松”,将思维、审美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渗透其中,在进行言语实践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语文本体

核心素养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渗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可见,课标将语文本体内容放在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位置,可谓是核心中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既突显语文本体,又兼顾思维、审美与文化,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把握语言规律,发展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探求和把握语言表达规律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如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是以季节为序的,但它并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细读文本,发现“烟台恰是北面临海,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这一句统领全文,再细述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以及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关键词是“独特”,而冬季烟台的海最为独特,作者当然是先描述冬季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和烟台人的豪迈性格,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样,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也是按照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这又是为什么呢?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课文并不是线性结构,而是循环的结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冬天、骆驼队还会再来,但是童年却不会再来了。“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复还了。”这句可谓画龙点睛,那种对童年的依

XIAOXUEJIAOXUEYANJIU

数据在运动参与程度(T=-2.690,P<0.05)、体育学习消极兴趣(T=-2.197,P<0.05)和自主学习程度(T=-2.719,P<0.05)成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传统游戏课程的开展在对我校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程度有促进作用。

分析:传统游戏课程改变了普通体育课中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项目的多样化符合学生爱玩和探索的心理,在游戏中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目的,提高了学生兴趣,从而更主动参与到体育课中去。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

1.传统游戏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传统游戏课程中没有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

3.传统游戏课程在分类方面不够完善,分类有待细化。

(二)研究建议

1.继续开发传统游戏课程,并在我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

2.选取可用于全体学生教学的传统游戏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

3.对传统游戏课程内容按照身体素质发展进行细致分类。

【参考文献】

[1]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4]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018.05

25

依不舍之情尽泻于笔尖,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再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接着描写了“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凋谢”这四种形态的花。然而,精彩之处还在后面:“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这一循环结构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与文章结尾:“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一气贯之,遥相呼应。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者的言语智慧正是源自其独特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内化、建构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思维方式。

二、再现语言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都是我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限,但教师正可利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以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学生初读诗歌,首先感到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整首诗歌押韵,给人回味悠长的感觉。这仅是对这首诗非常粗浅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画面,学生认为从莲叶碧与荷花红感受到画面的色彩美。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绿叶与红花相映衬的场景,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绿叶有了红花的映衬就显得更绿了;红花有绿叶的衬托就显得更红了。学生内化了衬托这种美学手法。教师再补充语文知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还是一种互文关系,文义上是互见的。莲叶接天,荷花也接天;荷花映日,莲叶也映日;莲叶无穷,荷花也无穷;荷花别样,莲叶也别样……这该是一幅怎样壮美的情景啊!学生凭借诗句,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发出由衷的赞叹。教师再让学生联系诗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送别林子方,没有写送别,却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来,共赏西湖之美。但是,全诗只字未提,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离去决定的尊重。这种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之美,尤为让人感动。学生在诵读、想象、品味的过程中,发展了感受、欣赏、评价、表现美的能力。

再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把大自然比作一位母亲:“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既贴切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又充满理趣。文中的省略号给学生的练笔留下了空间。教师

26

2018.05

课程探讨

先让学生完成填空:这句中把()比作()。学生在品味了语言特色之后,尝试续写:灿烂的朝霞是她绽放的笑脸,浓浓的晨雾是她神秘的面纱,轻盈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子……这时的学生不仅仅是在欣赏美、评价美,而且品尝到了创造美的快乐。

三、探究语言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文字得以传承和交流。忠孝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语文教材中有关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课文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有关孝道的课文就比较少。《少年王冕》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王冕是个()的孩子。课堂交流时,有学生说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教师就势提问:你从哪里看出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学生回答:1.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2.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教师追问,你还从哪里能看出来呢?学生开始细读课文,有学生找到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王冕与母亲的对话。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时教师问:王冕是真的不想在学堂读书吗?学生一致认为:当然不是,王冕这样说,是为了安慰母亲,不想让母亲难过。教师小结:孝敬父母不仅是有钱的时候买东西给父母,更要懂得理解父母,替父母分忧。学生通过探究语言的内涵,加深了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域外的文化,教师要努力寻找我国文化与之对应的元素,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爱之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则英国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乔伊的真诚与无私可以从他修车时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看出来。在老妇人要付钱给他时,他想道:他从来都认为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这时教师提问:乔伊的这种行为在我们中国叫作什么?学生脱口而出:助人为乐。教师小结:是啊,我们中国人不仅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而且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这样的联系比较,既没有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追求。

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咬定青山不放松”,将思维、审美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渗透其中,在进行言语实践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