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班级:视传四班 姓名:施维芝 学号:09B05060126
作为一个上海人,中共一大会址我也是去过很多次了。虽然位处上海现在繁华地段,边上上海新天地的时尚繁华都掩盖不了它的历史性。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观念 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 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 感触颇深。
每次来信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 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 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 虽不是 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 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 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 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 450 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 照片 148 件。 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展厅按中共 “一大” 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 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 佛又让我回到 1921 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 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 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 进的步伐, 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 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 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 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 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 经
历艰难曲折无数, 时至今日, 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 “艰 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 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 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 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 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这是一幢建于 1920 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 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 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 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 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 53 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 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党纲和 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 7 月 21 日, 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 但是由于吸收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 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 孙中 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 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 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 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 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 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 ,但事实 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 ,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山 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 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 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 党的领导人 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我刻骨铭心的, 但我只想用我们后 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 开放的几十年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 立足本职, 率先垂范, 增强主人翁意识, 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党旗添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