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总则 照明方式 照明种类 光源选择 照明器选择 照明器布置要求 照度标准 照度计算 照明网络与电压 允许电压降
照明负荷和电压损失计算与小型断路器的选择 导线选择与敷设 照明配电箱选择和布置 照明开关和插座的选择 接地方式 制图规定与符号 施工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附录A 照明配电箱、检修箱统一编号 附录B 单芯橡皮、塑料绝缘导线穿管配合表 附录C 单芯塑料绝缘导线的持续载流量表
附录D 单相220V网络(单相和零线)电流力矩为1A·km时的电压损失表 附录E 三相四线380/220V网络电流力矩为1A·km时的电压损失表 附录F 配置接线图格式 附录G 照明部分常用符号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 总则
1.1 照明设计应遵守《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照明技规”),并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以下简称“手册1”)第18章“照明部分”为补充。其他参考资料有:
1.1.1 《电力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1.1.3 《电气照明技术基础与设计》; 1.1.4 《照明工程设计手册》等。
1.2 设计前应首先熟悉“照明技规”和“手册1”照明部分的内容。
1.3 本统一规定是结合本工程要求对“照明技规”作必要的说明和补充,未提到的部分应以“照明技规”为准。本统一规定的编排顺序基本与“照明技规”一致。 1.4 本规定适用于发电分公司电气室设计的工程的照明设计。 2. 照明方式
以一般照明为主,按“照明技规”要求装设局部照明。 3. 照明种类
设正常照明、事故照明、障碍标志照明(不设警卫照明)。事故照明包括交流事故照明,直流事故照明和疏散照明。 4. 光源选择
光源宜采用荧光灯、白炽灯、高强气体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 4.1 高压钠灯(选择显色性较好的改进型钠灯泡):屋外,煤场,输煤系统,较高的辅助车间和厂区道路等;
4.2 荧光灯:事故照明,控制室,继电器室,办公室,主要生活间,主要建筑物的过道,楼梯间。
4.3 金属卤化物灯:主厂房、屋外或显色性要求较高的高大车间,输煤系统,锅炉本体等。
4.4 白炽灯:事故照明,小库房,过道,卫生间,门灯和不适宜用高强气体放电灯的生产场所。
5. 照明灯具选择
5.1 一般照明灯具按各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5.2 尽量采用开启式照明灯具,同一建筑物内照明灯具的型式应统一几种,全厂型号应
2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基本统一。
5.3 高压配电装置、变压器场地一般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5.4 煤场一般采用升降式高杆灯。
5.5 控制室采用高效栅格荧光灯,并应与建筑专业协调。 5.6 楼梯间、过道、卫生间、门灯采用吸顶灯或壁灯。 6. 照明灯具布置要求
6.1 应保证规定照度并使工作面上照度均匀和与建筑空间相协调,相同房间应采用相同布置。
6.2 生产厂房的照明器不应低于2.2m,否则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6.3 在没有检修箱的车间内应设检修用插座(防爆车间除外)。
6.4 一般房间至少设一个(或一组)插座;办公室、会议室等不少于两个(或两组)。 6.5 过道灯约6m设一个。 6.6 一般雨罩处都设门灯。
6.7 每单相回路电流不宜大于15A,灯具和插座总数不宜超过25个。 7. 照度标准
7.1 以”照明技规“为准,不宜高出20%,但控制室可适当提高。
7.2 楼梯间、过道、卫生间、门灯都选用60W白炽灯或20、40W日光灯。 8. 照度计算
所有照明设计都应计算照度,但一般建筑物可只对典型房间进行计算;对汽机房运转层、控制室等重要场所要求写出计算书。 9. 照明网络与电压
9.1 正常照明电压为380/220V。主厂房由照明工作段供电,辅助车间一般由就近的车间电动机控制中心(MCC)或低压配电箱供电。
9.2 交流事故照明正常时由正常照明变压器供电,事故时由400V保安段供电。 9.3 直流事故照明:仅在控制室、柴油发电机房设置直流事故照明。直流事故照明一般由220V蓄电池供电。
9.4 主厂房的主要入口、通道、楼梯间以及远离主厂房的重要工作场所的事故照明可采用应急灯。
9.5 按“照明技规”第7.1.3条设低压工作照明。
9.6 插座回路宜与照明灯具回路分开供电,每回路应设漏电保护。
3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0. 允许电压降
以供电电源盘侧为额定电压,照明灯具端电压损失应控制在以下范围以内: 10.1 控制室、主厂房、生产办公楼≤2.5% 10.2 其他场所≤5% 10.3 事故照明≤5%
11. 照明负荷和电压损失计算与小型断路器的选择 11.1 计算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11.1.1 插座负荷除有明确用途外,每个(或每组)按100W, cos=0.6考虑。 11.1.2 在配置接线图中装置容量等于灯泡容量与插座容量之和,标注方法如下:
白炽灯(kW)
气体放电灯加插座(kW)
11.1.3 一般情况下气体放电灯的附加损耗系数a=0.2,cos=0.6。
11.1.4 为在工程中简化计算方法,分支回路的装置电流采用白炽灯、卤钨灯的计算电流与气体放电灯插座的计算电流之和。每1kW装置容量的计算电流查表11.1.4。 表11.1.4 1kW装置容量的电流值(A) 白炽灯,卤钨灯 气体放电灯,插座(已考虑附加损耗) 单相 220V 4.55 11*=P/0.22/ cosx(1+0.2) 注:*为已考虑了各种气体放电灯以及附加损耗、功率因数后的一个平均值。 11.1.5
各照明配电箱的总装置计算电流为最大一相装置电流乘以装置需要系数(Kx),Kx按“照明技规”P23表7.5.1,如下表所示。
表11.1.5 照明装置需要系数 Kx
工 作 场 所 正常照明 主厂房、运煤系统 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
4
三相380/220V 1.52 3.66* Kx值 事故照明 1.0 1.0 0.9 0.85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工 作 场 所 正常照明 化学水处理室、中心修配厂 办公室、试验室、材料库 屋外照明 0.85 0.8 1.0 Kx值 事故照明 - - - 11.1.6 两个及以上照明配电箱并联时的电源电流按各箱总装置计算电流之和乘以0.9计,照明网络图中也以总装置电流表示。
11.1.7 小型断路器热脱扣器的额定电流选择应满足如下要求: 11.1.7.1 对只有荧光灯、白炽灯的线路:
0.8Ite≥Ijs
11.1.7.2 对有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的线路:
a) b)
0.8Ite≥1.25Ijs
Ijs——计算电流(或装置电流) Ite——小型断路器脱扣器额定电流
注:小型断路器脱扣器电流考虑多个小型断路器的工作状态下的个数系数0.8。 11.1.7.3 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Ite。
11.1.7.4 上下级小型断路器之间的整定电流,应有级差,一般1~2级。
11.1.8 电压损失计算:采用电流力矩法,并查本规定附录D、附录E电流力矩为1A·km时的电压损失表。一般cos=0.5,当白炽灯占一半及以上时查cos=0.9。 12. 导线选择与敷设 12.1 导线选择
12.1.1 采用BV、BV-105两种单芯导线。最小截面如下:铜芯:1.5mm2。 12.1.2 表示方法: BV-1.5, BV-105-1.5… 12.1.3 使用场所: a. b.
BV —除高温场所采用BV-105外,全厂都采用BV 。 BV-105 — 锅炉房和其他高温场所。
12.2 导线敷设和照明控制
12.2.1 宜采用穿电线钢管暗敷。一般建筑(如办公楼、试验室、修配厂等)也可采用阻燃塑料管暗敷。在没有条件暗敷时,采用穿水煤气管明敷。当穿管直埋时也应采用水煤气
5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管。明敷和直埋的水煤气管应选用镀锌管。
12.2.2 对于潮湿或有酸、碱腐蚀场所宜采用阻燃塑料管暗敷或明敷。 12.2.3 管内可穿电线根数见附录B,导线载流量见附录C。 12.2.4 主厂房、辅助车间室内照明一般由照明配电箱集中控制。 12.2.5 办公室等较小房间照明一般由进出口照明开关就地控制。
12.2.6 变压器场地、屋外配电装置、煤场、不紧身封闭的锅炉本体和道路等室外照明可采用光电时钟控制。
12.2.7 集中控制的照明分支线路上,不应连接插座、就地控制的照明灯具和其它电气设备。
13. 照明配电箱选择与布置
13.1 照明配电箱均要求带小门,照明箱的底距地面1.5m。照明箱的安装方式应与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致。箱内单极回路数大于3回时最少应留有1回作备用。对多尘及潮湿场所应选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照明箱。
13.2 交流系统选用小型断路器,直流系统选用直流型小型断路器。
13.3 2极漏电断路器用于单相插座回路, 4极漏电断路器用于三相插座回路。 13.4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应装设照明配电箱。向该区域供电的照明配电箱的出线回路,应装设双极小型断路器。
13.5 照明配电箱的进线电缆截面宜不大于35mm2。 13.6 照明配电箱配置接线图格式详见附录F。 14. 开关与插座的选择 14.1 开关
14.1.1 安装高度1.3m(中心线)。尽量不采用拉线开关。
14.1.2 门灯开关宜装于室内,书写为“单联单控开关,250V,10A,方形白色”。 14.2 插座
14.2.1 采用“2、3极扁园两用插座”,辅助车间和办公室安装高度明装1.3m,暗装0.3m。 14.2.3 除有明确用途外,每个(或每组)按100W考虑,书写为“2、3极扁园两用插座,250V,10A,方形白色”。 14.3 14.4
开关与插座安装方式与导线敷设方式一致。 专用插座回路宜设漏电保护断路器。
15. 接地方式
6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5.1 采用TN-C-S系统(见附图F.1)的接地方式。在电源侧PE线和N线合并,进入车间照明箱或建筑物照明箱后PE线和N线分开。TN-C-S系统的实际接线系统图,详见附图F.2。
15.2 照明网络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15.2 照明网络的工作中性线(N线)必须有两端接地,可按下列方式接地:
15.2.1 在具有一个或若干个照明配电箱的建筑物内,可将底层照明配电箱的工作中性线(N线)母线与外壳同时接入接地装置;
15.2.2 当建筑物或构筑物无接地装置时,可在就近设独立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
15.2.3 当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照明配电箱进线设有室外进户线支线时,宜将工作中性线(N线)与支架同时和接地网连接;
15.2.4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架空线的工作中性线(N线),其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以及干线每一公里处,应重复接地(但据接地点不超过50m者除外)。重复接地,应尽量利用自然接地体。
15.3 PEN线的截面与相线相同。
15.4 以下装置应和PE线连接,在照明箱处与照明箱外壳连接并与PEN线连接。 a. b. a) b) c)
插座的接地极; 下列场所的灯具: 有爆炸危险场所; 电缆隧道;
锅炉本体低于2.2m的灯具。
16. 制图规定与符号
16.1 执行《电力工程制图标准》DL5028-93,常用符号详见附录G。 16.2 照明灯具的标注: 在一组灯具的适当位置标注如下:
cd(x)afea — 灯具数
c — 每盏灯具中的灯泡数,一个灯泡时不写
7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d — 每个灯泡的容量(W)
e — 安装高度(m)(吸顶时画“—”) f — 安装方式
16.3 (x) — 在容易混淆时加注光源符号 16.4 安装方式代号 X — 固定线吊式, B — 壁装式,
L — 链吊式, D — 吸顶式, LG — 立管式
G — 管吊式 DR — 吸顶嵌入式
BR — 墙壁嵌入式,
16.5 图中照明箱分支线表示方法:
分支回路排列顺序为面对照明箱从左至右1、2、3…。
照明配电箱编号
F1~12—□×□+□□□
管子的公称直径 穿管管型
G—水煤气管 DG—电线钢管 VG—硬阻燃塑料管 RVG—软阻燃塑料管 VXC—阻燃塑料线槽
保护地线的导线型号 导线型号与截面见第12.2条 根数 支路
16.6 采用线槽敷设时规定如下: 16.6.1
17. 施工图中注意的问题 17.1 图纸比例
17.1.1 室内照明一般为1:100。对于室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1:200,1:500,1:1000。 17.1.2 对于隧道、输煤栈桥等较简单建(构)筑物宜采用1:200。 17.2 应防止灯具与设备和管道的碰撞和被遮挡。注意躲开土建的梁与柱。
17.3 导线的布线位置应尽可能与实际布线一致,并应尽量减少接线盒的设置。当土建采
8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用现浇板和有焦渣垫层的预制板时,可直接暗布线至灯。当用于垫层厚度不够或无垫层的预制板时应沿板缝布线。
17.4 应与有关专业联系,了解需要加强照明或设局部照明的位置。
17.5 图纸应表示出墙、柱、门(开门方向)、窗(可画成单线)、平台、主要设备外形,并采用细实线;灯的上方楼板有孔洞、吊车轨道以及雨罩应用双点划线示出。
17.6 配电箱出线应向外出线(不得向墙内出线)。分支回路排列顺序为面对照明箱从左至右1、2、3…。
17.7 在图中应说明如下:
17.7.1 电源分支线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照明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插座的接地极都应与保护地线连接,保护地线应在照明箱处与工作零线连接,并在照明箱接线图中示出。 17.7.2 室内导线采用穿G(或DG、VG…)型管明(或暗)敷设。开关安装高度1.3m, 插座安装高度明装1.3m(或暗装0.3m)。 18.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18.1 爆炸危险场所的照明设施,应符合照明防爆的有关规定。在爆炸危险场所内必须装设电源插座时,应选用防爆型插座。插座应布置在爆炸性混合物不易聚积的地点,局部照明灯具应布置在事故时气流不易冲击到的位置。
18.2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两线制单相网络中的相线及零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零线。
18.3 不同电压的插座与插销应选用不同的结构,严禁用单相三孔插座代替三相插座。单相插座应标明电压等级。
9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附录A 照明配电箱、检修电源箱统一编号 按照KKS码和建筑物代码统一编号
10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附录B 单芯橡皮、塑料绝缘导线穿管配合表 线芯截面 焊接钢管 管内导线根数 2 3 15 15 15 15 20 25 25 32 40 40 40 50 50 70 70 80 70 50 50 70 80 80 32 40 50 70 70 20 20 25 25 32 40 50 32 40 20 25 32 40 20 25 4 5 20 25 20 20 25 32 40 25 32 40 6 2 15 20 25 32 电线钢管和塑料管 管内导线根数 3 4 20 25 5 6 25 mm2 1.0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注: ① 本表适用于BX、BLX、BBX、BV、BLV型等单芯导线。
② 当管线长度等于或大于50m、一个弯,40m、两个弯以及20m、三个弯(弯曲
角度均指900或1050)时,应装设接线盒,或应选择大一级的管径。 ③ 每两个1200、1350、1500的弯曲角度,相当于一个900或1050的角度。 ④ 管径单位为毫米。
11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附录C 单芯塑料绝缘导线的持续允许载流量表 截面 mm2 1.0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导线在金属管中 3根 Cu 11 15 21 27 36 50 64 83 100 127 Al - - 16 21 28 38 49 61 78 96 4根 Cu 10 14 19 24 32 44 57 74 91 113 Al - - 13 19 24 33 44 57 70 87 导线在塑料管中 3根 Cu 10 13 18 24 31 43 57 74 91 115 Al - - 14 19 23 33 43 57 70 89 4根 Cu 9 11 17 22 28 38 50 65 81 102 Al - - 12 17 22 29 38 50 61 78 备注 注:环境温度+35℃,线芯工作温度+65℃。
12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附录D 单相220V(单相和零线)电流力矩为1Akm的电压损失表
cos 铝芯 电缆 或 铝芯 导线 穿管 铜芯 电缆 或 铜芯 导线 穿管
u’%mm20.2 2.64 1.68 1.15 .072 0.48 0.34 0.26 0.21 2.62 1.61 1.04 0.72 0.47 0.32 0.23 0.19 0.15 0.3 3.9 2.47 1.67 1.04 0.68 0.46 0.35 0.27 3.87 2.36 1.51 1.03 0.65 0.44 0.31 0.24 0.19 0.4 5.16 3.26 2.2 1.35 0.87 0.58 0.44 0.33 5.11 3.1 1.97 1.34 0.84 0.55 0.38 0.29 0.23 0.5 6.41 4.04 2.72 1.66 1.06 0.71 0.52 0.39 6.35 3.85 2.44 1.65 1.02 0.66 0.45 0.34 0.26 0.6 7.67 4.82 3.24 1.97 1.25 0.83 0.61 0.44 7.59 4.59 2.9 1.95 1.2 0.77 0.52 0.39 0.29 0.7 0.8 0.9 1.0 2.5 4 6 10 16 25 35 50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8.92 10.17 11.41 12.63 5.6 3.75 2.28 1.44 0.95 0.69 0.5 6.38 4.27 2.58 1.63 1.06 0.77 0.55 7.15 4.78 2.88 1.81 1.17 0.85 0.6 7.89 5.26 3.16 1.97 1.26 0.9 0.63 8.83 10.07 11.3 12.49 5.33 3.36 2.26 1.38 0.88 0.59 0.43 0.32 6.06 3.81 2.56 1.56 0.99 0.65 0.48 0.35 6.79 4.26 2.85 1.73 1.09 0.71 0.52 0.38 7.49 4.68 3.12 1.87 1.17 0.75 0.54 0.38 13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附录E 三相四线380/220V网络电流力矩为1Akm的电压损失表
cosu’%mm20.2 1.32 0.84 0.58 0.36 0.24 0.17 0.13 0.1 0.08 0.07 0.06 0.06 0.05 0.81 0.52 0.36 0.23 0.16 0.12 0.09 0.08 0.07 0.06 0.05 0.05 0.05 0.3 1.95 1.24 0.84 0.52 0.34 0.23 0.17 0.16 0.11 0.09 0.08 0.07 0.06 1.18 0.76 0.52 0.33 0.22 0.15 0.12 0.1 0.08 0.07 0.06 0.05 0.05 0.4 2.58 1.63 1.1 0.68 0.44 0.29 0.22 0.16 0.13 0.1 0.09 0.08 0.07 1.55 0.99 0.67 0.42 0.28 0.19 0.15 0.11 0.09 0.08 0.07 0.06 0.05 0.5 3.21 2.02 1.36 0.83 0.53 0.35 0.26 0.19 0.15 0.12 0.1 0.08 0.07 1.93 1.22 0.83 0.51 0.33 0.22 0.17 0.13 0.1 0.08 0.07 0.06 0.06 0.6 3.84 2.41 1.62 0.99 0.63 0.41 0.3 0.22 0.17 0.13 0.11 0.09 0.08 2.3 1.45 0.98 0.6 0.39 0.26 0.19 0.15 0.11 0.09 0.08 0.07 0.06 0.7 4.47 2.8 1.88 1.14 0.72 0.47 0.35 0.25 0.19 0.14 0.12 0.1 0.09 2.67 1.68 1.13 0.69 0.44 0.29 0.22 0.16 0.12 0.1 0.08 0.07 0.06 0.8 5.09 3.19 2.14 1.29 0.82 0.53 0.39 0.28 0.2 0.16 0.13 0.11 0.09 3.04 1.91 1.28 0.78 0.5 0.33 0.24 0.18 0.13 0.1 0.09 0.07 0.06 0.9 5.72 3.50 2.39 1.44 0.91 0.59 0.42 0.3 0.22 0.17 0.13 0.11 0.09 3.4 2.13 1.43 0.87 0.55 0.36 0.26 0.19 0.14 0.11 0.09 0.07 0.06 1.0 6.32 3.95 2.63 1.58 0.99 0.63 0.45 0.32 0.23 0.17 0.13 0.11 0.09 3.75 2.35 1.56 0.94 0.59 0.38 0.27 0.19 0.13 0.1 0.08 0.06 0.05 铝芯 电缆 或 铝芯 导线 穿管 铜芯 电缆 或 铜芯 导线 穿管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14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5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配置接线图格式
16
附录G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7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8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19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20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21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22
照明设计统一规定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