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摄影作品赏析与点评】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
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我以为,欣赏摄影作品大概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较大众化的如普通民众看挂历那样,只能说出风景漂亮,妹妹漂亮、颜色鲜、照片清楚之类的评价,其实只要掌握好天气,只要你到了风景点,或者妹妹长得漂亮一些,是较容易拍出好看照片的。拍摄的人也容易产生成就感。难怪一些导师不主张初学者多拍这样的片子。 第二种是摄影爱好者
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照片的构图、影调、色彩、用光的技巧上。一般说来,他们拍出的照片已开始向艺术摄影方向发展,这些照片有些看头了。 第三种是发烧友
他们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他们非常关注摄影器材的选择。如相机、镜头、胶卷、相纸、药水等。因为他们已懂得,摄影作品的质量与器材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切不能唯 武器 论。 第四种是摄影艺术家
他们更注重摄影作品构思、思想内涵,拍摄时机与人物神态的把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主题的手法技法、后期制作等等。因此这些大师的作品总是很耐看,越看越有味道了。
◆ 一幅照片的好与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第一,构图要美,要新颖。一幅好的照片,首先吸引你目光的一定是它的构图。好的构图不会沿袭别人的手法,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它所反映的主题应该突出,不呆板。
第二,对于彩色照片,应该色彩丰富、鲜艳、冷暖搭配得当;而黑白照片则应该对比明显、柔和。
第三,主题突出。每一幅照片都有它的主题和主体,不是主体的部分都应该虚掉或暗淡下去。背景要干净,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包罗万象,什么都照下来,结果什么都没突出。
第四,要有时代感染力。一幅好的照片出现在你的面前,应该使你感到非常震撼。它不仅反映的画面有时代气息,而且很有独特的个性。
第五,光源运用恰当。逆光、侧光、顺光、顶光、底光、自然光、反射光等光源,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反映主体和整个画面的内容。一般来讲,一幅好照片,运用逆光和侧光的比较多。除非是纪实性的新闻片或艺术照片,顺光是很难出好效果的。
第六,照片的层次要丰富、分明。前景、中景、远景都要清晰明朗。 第七,关于广告片,主题要突出,色彩要鲜明夺目。可以运用夸张、虚构等手法加强号召力。简单明了、幽默、含意丰富、大众化、独特、有个性,这些都是广告片的要素。
第八,要处理好照片的特殊效果。如黑白效果、油画效果、水彩画效果、版画效果、雕塑效果、条纹效果、水纹效果等等。这样,照片就有了特殊的美术效果. 如何点评摄影作品
许多优秀正直的照片评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试图通过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摄影师。很多人文采飞扬能够让他们的评论非常的贴切流畅。可是实际上作评论不一定非要有文学学位才能对提高别人的照片水平给与帮助。关键是要诚实的评价一幅作品。需要知道的是:当你评论一幅作品时,你是在花时间帮助另外一个摄影师。你的意见不是废话。你到这里来是指出该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的。一幅完美的作品属于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优秀的作品。完美远远超越优秀。完美意味着不论你再怎样努力,都不能让这幅作品更好了。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1.你的评论能否给原作者一些特别的反馈,帮助他提高作品质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评论的策略,不要冒犯作者。原因非常简单:你是在对别人的时间,花费的精力和努力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评论。 因此,作评论的法则是: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更不要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淡化了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达成的。与摄影师所付出那部分没有差别。如果摄影师是到这里来学习提高的,他不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对他个人的攻击,相反,他们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经验的学习,是用来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经验。 好照片的共同特点有下列几点: 主题明确
照片的主题一定要明确,能从背景跳脱出来。 浓度范围大
要在照片上有很大的浓度范围。 线条有秩序
画面上的线条不能太过零乱,最好是有方向性,或辐射状的排列。值得注意这里的秩序的是视觉上秩序而非概念上的秩序。画面上要能表现出丰富层次的变化。 造形重复
造形的重复 ,能使照片富有节奏感。 有立体感
能在照片上表现出立体感。拍出质感要将物体的特殊质感表现出来。 有想像空间
物体的局部能给观者更多的想像空间。 图与地的比例适当
图与地的比例必须适当才不至于显的空洞或过于拥挤。 有光影感
能捕捉光影的变化。反差不能太弱 反差太弱,整个画面的力量就显的不够。
关于摄影作品如何欣赏鉴赏是否美的观点
摄影虽然只有短短的100多年的时间,但是对于美的事物与作品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追求,只是如何确定一张相片的美与不美还是应该有一个标准的。
很多人都说艺术没有标准去衡量,不能像工程构件那样用一个标准的尺度去衡量,但是也不是无章可循的。
在摄影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包含下面三个方面:
1、从摄影家和摄影作品的欣赏者角度来进行探讨,说明摄影美的最根本本质,以及摄影第一审美主体(专门从事摄影审美创造的摄影艺术人士)的审美意识、审美心里素质和审美标准
2、探讨第一审美客体(可供摄影创作的具有审美特征的一切自然原型或社会生活原型以及那些以视觉形式存在的艺术形式,病与摄影家这个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审美因素的总和)、第二审美客体(以摄影作品方式存在的审美对象),说明摄影艺术的美的本质,以及摄影艺术美的各种存在形式和摄影艺术美的范畴
3、从摄影艺术美的创造方面,研究摄影物化的表现形式,说明摄影艺术的各类题材,以及摄影艺术创造的各种流派的活动规律。
美的存在(自然美和社会美)、美的感受(摄影家和欣赏着)、没的创造(摄影艺术美),就是摄影美学所要研究的范围
中国东晋画家顾恺之就当时的绘画提出了 以形写神 的主张,要 形 、 神 并重,强调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时眼睛的处理最为重要。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也曾提出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的美学观点,在进行创作时,要先立意,要在心中先形成意象,然后才能一气呵成唐代另外一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以诗歌为例,提出艺术作品要有意境, 意境 学说是我国美学中独有的审美范畴 。
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精辟的 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者深,不独出于器而已 ,音乐之所以能够感动听众,不是因为乐器这些物件所至,而是因为音乐家所表达的审美情感,打动了人们的心灵。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摄影艺术也不应以器材的改进儿成为唯一的追求,当以摄影家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去打动观众才行。他还在《梦溪笔谈》中提出 风停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以辩证的动静关系,描绘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我们在摄影中不是也正式在动与静的互换中感动着欣赏者吗?
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的美学观点,意思是说在审美时,人与物或人与作品不发生占有性的关系,保持一种 净化 的心理状态,一旦审美结束,人与物或人与
作品的关系立即终止。那种 留意于物 以达到占有为审美的衡量标准的意识,则不是审美应有的态度。
由上可以看出,美学虽然没有固定的尺度,但是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还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对美的诉求与欣赏美的途径。这些也是我们现在人在欣赏美的作品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础,如果我们摒弃这些,那我们又会以什么标准去欣赏美呢?
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的特征,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已经熔入了摄影家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感情、审美认识、审美想象和审美理想等心灵化的过程,并且用可视形象的方式,入线条、形状、色彩、光影、时间、空间等事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类自己的命运等人类生存的时空,并以可视的方式诉诸人类的感觉器官。 摄影艺术美的存在方式:
1、摄影艺术美是一种摄影语言的美。
摄影作品是摄影艺术美存在的方式和载体,就摄影作品而言,内容和形式是构成作品的两个主要元素。摄影艺术的语言是由摄影的器材以及被拍摄物体的形、线、光、色等造型元素和摄影家对摄影语言所特有的掌握、组织能力综合而形成的。各种再现于摄影作品中的美的信息,就是美的摄影艺术语言。
2、摄影艺术美最终是以物化的形态显现在审美主体面前。摄影是减法,要达到的目的是 照一个很美的人或物 而不是 很美的照一个人或物 。
在我们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直接表现 美 的事物,来达到欣赏美的境界与享受,也可以通过表现 丑 的瞬间,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摒弃那些丑陋的形态或者事物,是从反面来隐喻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美。
摄影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复印,而是加入摄影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审美观点,是经过摄影人酿造后的神没结果。这种审美思考,通过摄影人的取景、构图、用光、色彩的选择,、瞬间的选择等艺术处理将其审美态度凝固在摄影画面中。因此摄影的创作过程,就是摄影人审美实践和心路历程的过程,是摄影人审美趣味高低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收他自己审美心理的驱动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品来看一个摄影人的个人修养与情趣的高
低。对于那些给人带来压抑而不是美的享受或美的唤醒的摄影人来说,只能证明这个摄影人自身的卑劣。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和方面来欣赏摄影作品的美:
摄影美存在的形式可以从内容(包含题材、主题)和形式(形线美、影调美、色彩美、对称、均衡、整齐一律)来体现,而摄影美的内容存在的形式又分为反映自然美的景观美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美两方面来体现。
摄影题材不同于摄影素材,摄影素材可以是零散的,不典型的,是带有不确定性的。而题材是在素材提供的那些分散的不集中的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有审美价值的成分。题材虽然来源于现实存在,但不等同于现实存在,是摄影人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提炼、加工、予以表现的,是具有美的本质的生活材料。题材无所谓美与不美 。 摄影主题表达的是摄影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标准、审美态度、审美追求和审美评价的。是摄影人从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中产生,由自然美的原型和社会美的原型暗示给他的一种新的审美判断的结果。 摄影审美的内容的形式:
1、反映自然美的景观美(包括对自然景观美的反映:对完全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界中的壮观、奇观和幽美的反映;对人文景观美的反映:对自然美经过人工艺术加工后表现出人类文明程度的景观的反映)。
2、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美(包括:摄影艺术形象的心灵美:艺术形象只要体现了人的心灵美,就会具有审美价值;摄影艺术形象的行为美:摄影艺术必须是借助原型原貌,再现出一个铭刻着摄影人审美个性印记的新形象,摄影人的审美行为实际上是靠 借影还魂 ,直接把自己的审美愿望反映在摄影作品中,创作出新的作品;摄影艺术形象的伦理道德美:这是美的内容中相当重要的条件之一,不论摄影人持着什么心态去审美,只要审美态度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其作品的内容也不会是美的。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只有在反映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伦理道德时,才会是美的内容) 摄影作品中形式美的表现途径:
1、形线美:客观存在的,依靠作者去发现、提炼、重新组合,获得对大自然形体的再现,成为作品视觉要素之一,与观者的心理相呼应引出观者的审美特征。
2、影调美:通过视觉刺激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结合具体的画面形象,直接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
3、色彩美:色彩的审美表达十分明显,能向人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着那些能牵动人们情感的各种信息。可以再人们的视觉中、感情中、意味中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不同色彩在表达具体摄影作品时,人们会自觉地结合作品内容产生兴奋与沉静、冷与暖、开放与收缩、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意味。人们在审美时,会将摄影作品色彩与画面中具体艺术形态相结合,自觉地赋予各种色彩不同的含义。
4、对称:画面中布局合理、相互协调适应
5、均衡:摄影中的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 原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重量一样,但是体积就差别很大,在摄影作品布局中,如果一边是如同一斤棉花一样大体量的景物,另外一面就要有相当于一斤铁的景物相呼应,才能做到画面的均衡)
6、整齐一律:同类图形相同的排列或者不同图形错落排列,均要保证画面整体性的完整统一,不能破坏画面的均衡。摄影画面中形象大小,比例适中,满足视觉悦目的需求,保持形象之间的协调,于变化中求单纯,于变化中求愉悦,于秀美中求和缓。
综上所述,摄影作品首先要从内容上追求主题立意的美,在表现手法上通过上述六条刻画拍摄者心目中的审美情节,才能拍出真正大美的相片。
许多优秀正直的照片评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试图通过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经验来帮助其他的摄影师。很多人文采飞扬能够让他们的评论非常的贴切流畅。可是实际上作评论不一定非要有文学学位才能对提高别人的照片水平给与帮助。关键是要诚实的评价一幅作品。需要知道的是:当你评论一幅作品时,你是在花时间帮助另外一个摄影师。你的意见不是废话。你到这里来是指出该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的。一幅完美的作品属于凤毛麟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优秀的作品。完美远远超越优秀。完美意味着不论你再怎样努力,都不能让这幅作品更好了。
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 2.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
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
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5.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
6.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7.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
8.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 9.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
10.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
11.你的评论能否给原作者一些特别的反馈,帮助他提高作品质量? 重要的是要注意评论的策略,不要冒犯作者。原因非常简单:你是在对别人的时间,花费的精力和努力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评论。因此,作评论的法则是:不要因为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淡化了你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你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达成的。与摄影师所付出那部分没有差别。如果摄影师是到这里来学习提高的,他不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对他个人的攻击,相反,他们会把你的意见和建议当作是经验的学习,是用来提高自己新作水平的经验。
许多摄影爱好者在刚刚踏上摄影之路时,面对众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时,不是很清楚如何欣赏它,往往会忽略了作品中隐含的其他内容,学会欣赏是一个摄影者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只有学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今天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摄影是一个还原现实事物、景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讲究摄影器材、技法外,更要求摄影者瞬间的感觉。当我们面对不同种类的摄影作品时,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评价?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自然、社会、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更能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激情。当然也有一部分如抓拍、纪实类的作品对于构图、光线、角度不做苛刻的要求。面对不同题材、风格的的摄影作品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去欣赏它?
由于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有它独自的艺术特征,从而决定了它自身的艺术规律,摄影艺术欣赏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四个方面。
首先,摄影艺术是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等能被欣赏者直接感观的基础要素入手,这些要素不光是构成一幅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者感受和认知摄影作品的艺术前提。
其次,摄影艺术也是技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一幅优秀作品离不开技术与技巧的应用。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的摄影作品所采用的拍摄技巧,使画面主体突出、背景虚化,让整个画面更具动感效果,使人身临其境。如果你具有一定的摄影知识,一看便知照片拍摄时所运用的拍摄方法,并进行评价和推敲,从更深层次去感受和认识。反之,如果你对于相关摄影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看到照片时,只会感之照片虚实之间的动感效果而忽略了作品中精彩瞬间、人物神态的等内容,而错过了一次学习的宝贵机会。
第三,艺术的表现方法也是欣赏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摄影家在艺术观、主题的指导下,根据主题创作的需要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在当今很多商业摄影作品和艺术类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艺术的表现方法,对于欣赏这一类作品,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及个人的艺术修养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从而从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第四,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贯穿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般新闻类题材的主题思想比较明显,风光类的作品有时候主题不是很突出,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实,无论摄影艺术还是摄影作品欣赏都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形成自己独立的创作风格。在我们所看到的众多摄影作品中,我们不必苛求每一张摄影作品都是具有美感的,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感情去欣赏,相信每一张摄影作品总会给我们带来独特的美丽和感动!
【篇二:摄影作品赏析与点评】
点评嘉宾: 子健
poco空间:
2010年度poco网站厦门地区优秀摄影师
厦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艺术摄影家协会理事,喜爱拍摄旅游风光片,作品曾被《厦门航空》、《海峡旅游》、《旅游纵览》、《锦绣国家商业地理文化读本》、《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等国内多家杂志和摄影书籍刊登,拍摄的“金光洒鼓浪湾”被厦门市摄影30周年专辑书刊收藏!
【篇三:摄影作品赏析与点评】
摄影图片1 作者: blackstation
赏析:来看一张框式构图与对称式构图相结合的作品,此图没什么过多的讲解,用拱门做的天然框,对称式的建筑,地面向远端的延伸线引导视觉中心,中心点在画面中央,夜晚暖黄色的灯光打破了沉闷的暗部区域,让整个画面更加透气,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灯光,路面上一片黑暗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摄影图片2 作者:阿四
a55 / minolta 50mm f1.7 silver efex, 温哥华columbia天车站。 摄影图片赏析:看到车站两端的这对男女的角度,我立刻掏出相机咔嚓了几下,眼瞅着地铁快进站了,调慢快门到1/13秒,连按几下找到这个奇妙的时刻。这张照片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非常幸运。 以上是作者的自述,这是一张扫街的片子,从作者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优秀作品是要有运气成份的,如果几次快门都没有按到这样一个正好能有个车窗能透出那名女子身影的瞬间,那就只是一张普通的人人都能在地铁进来时拍到的片子了。但是摄影也绝不是只靠运气的创作,技术和创意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这张的作者,在看到现场情况后,首先做的是把快门调慢,为什么?他的思维告诉他,要的就是这种动与静的对比。还是传统的三分构图,当然在其中的一部分加入了框式构图的元素,这个是作者一瞬间的摄影之眼起了作用,整个画面的动静结合,大小对比,明度对比,两个人之间的某种呼应,完成了这样一张优秀作品。摄影难么?不难,只是需要用你的技术实现你的创意思维,再期待一个小小的机遇。摄影简单么?绝不简单,毫无意义的随手一拍,没有脑子里系统的创意过程,你是拍不出优秀照片的。 摄影图片3 作者:新海诚
赏析:此图取自《秒速5厘米》。想跟大家交代一点,很多参考图取自于电影或取自于动画,这是一张我在以前其他摄影论坛上看到的一张参考图,本身是日本家新海诚的作品,当然本人其实没看过
这部片子,虽然这不是照片,但是只要有好的地方,就可以来学习。此图是想说明构图中阴影的问题,评论主要也是原来一个者的,我觉得他已经说的挺完整了,那么我就省电力了。如图,阴影压住了右下角,用树的投影来做压角有几个好处,一个是可以把画面面积压的多,也就是可以压的住。另一个是树的投影会产生细节,比用建筑物的投影来压好好。没有那么实,也没有那么死板。还有就是树叶的边缘可以产生优美的曲线。当然就图而论的话,个人认为此图左边太空,似乎加一个人会好一些,(人家大师画的,这么弄有他的道理。)或许再整个片子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拍片,压树影一般也就左下,右下平衡构图用的,当然很多优秀的作品在上方用树的剪影来压,别拿这些来噎我的话,喷子做多了就是这个不好,说话都战战兢兢地,怕给别人抓把柄,我了个去。所以有时候当我们觉得画面左右不平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下压脚的问题呢?各位自己掂量着办吧。
摄影作品4 喀纳斯是个自恋狂 作者:晓稀 摄影作品点评:
哈纳斯湖的秋色迷人、醉人,处处景观皆入画。作者将色彩丰富的水面作为前景来表现,但主体不够突出。
要选择有特点倒影来表现,再现自然之美。为强调水中的倒影而将画面一分为二,水天各半,略显呆板。
应按三分法来构图,可将水面倒影放到三分之二处,这样可使画面稳定均衡,也有利于表现主体。
摄影作品5 神奇的九寨 作者:狮王 摄影作品点评:
很好地利用水的倒影,将小树置于两山之间,寓意清晰,讴歌在自然状态下生命的抗争,赞美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构图虽然中规中距,但方构图在此也是最好的选择。如将上部裁掉或取景时完全利用水的倒影,那么主体将更加突出。 摄影作品6 竹江村秋色 作者:渡轮 摄影作品点评:
作者前景选择得不错,利用河滩碎石压住画面底部,增强了稳定性。同时流水形成的曲线在画面中穿过;溪水潺潺、轻翻波浪,给画面带来了生机与动式。
摄影作品7 丽江山水 作者:湖山镜影 摄影作品点评:
时机把握得不错,前景中的山梁在光的勾勒下,层次丰富,彩云也前来帮衬。天时地利人和,应该出一张很好的风光片,但把画面安排得太满,远处主体的大山堵住了整个画面,使人透不过气来。如果把前景拉开,比重加大,把大山推出去增强空间感,将是一张很好的风光作品。画面结构要讲究留白,留有一定的空间。 摄影作品8 巴丹吉林沙漠 作者:tomy 摄影作品点评: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光影的不断变化可以赋予物体新的生命。作者把握了大漠之中的最后光线对沙丘的描述。但缺少美感。拍摄沙漠要选择造型有特点的曲线,使之有韵率有。远处的沙山要有势,近处要有质。拍摄沙漠最忌讳的就是乱踩的脚印,它直接破坏画面美感。
摄影作品9 吻着霞光入梦 作者:ammoy 摄影作品点评:
作者很有诗情画意,利用海水、色调及废弃的船屋轨道的引伸来舒展情怀,寄情于景。
在写意风光的表现上,看得出作者是有想法的,选择的前景虽残破但恰到好处。
一块块不规则的基石如同人的思绪变化万千,共同融入这奇幻世界。 摄影作品10 甘南 片断风景 作者:路子 摄影作品点评:
甘南的春天鲜花满地,蓝天白云。作者描写的是草原自然生态的变化过程。作为生命,生和死是自然规律。
画面中牦牛的骸骨在鲜花的簇拥下,显得安详自然,虽然描写的是死亡但却是对生的歌颂。
佛教中死既是生,是下一轮回的开始。生命在这里结束又从这里开始,世界是美好的。
摄影作品11 独立寒秋 作者:雪人冰心 摄影作品点评:
金秋十月,是胡杨树最美的季节。每逢此时热情好客的胡杨都会毫无保留地将绚丽的色彩奉献给大自然。
作者在散射光下,拍摄了此图。从构图的角度来说应将画面右移,等骆驼走到两棵胡杨树下再拍摄,
这样画面会更加均衡。另外水面也可以适当加大,它对稳定画面也会有积极作用。
欣赏摄影作品:主题、情感、简洁。
摄影图片12 摄影图片赏析:这张摄影作品也存在着我们摄影人通常说的 线条 ,在摄影构图中线条的运用确实能增添美感。但是,这幅作品的平行线条显然与《醉美深秋》的s形线条不能相提并论的。 作者在拍摄时有意的采取了大画面的处理手法,结果是相同的画面反复叠加,问题就出在这种叠加缺少变化。
摄影图片13 摄影图片赏析:这幅作品还是不错的,主要问题是构图时画面过于拥挤,没有一点空间;同时,整幅作品缺少一个亮丽的闪光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焦点 。
我们都知道中有一种叫 留白 的技艺,一幅画中一定要给欣赏它的人留一点空白之处,让视觉上有一个过渡、停顿、回味的过程。另外,一幅画一定在欣赏者的黄金视点上要有一个值得叫好之处,将欣赏者的视线收拢,寻找到一个趣味点。
当然,这幅作品还有一个不之处,就是画面右上角的太阳光斑没有形成一条链状,单独的一个光斑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感。
摄影图片14 摄影图片赏析:作品的对分式构图给于我们视觉上一种平稳的感觉,虽然因此有一些平淡,却平铺直白告诉了我们岁月的风貌,沉淀了我们的思绪。
作品一处明亮一处暗淡,一处实一处虚的创作方式,说明作者的深思熟虑。它好象是不经意间的创作,却由此显现作者的用心。
摄影就是这样,你要在创作中多走动拍摄的位子,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发现自己的存在。
摄影图片15 摄影图片赏析:这幅照片平淡无奇,缺少可圈可点之处,尚不能称为作品。当然,拍摄者能够有意识的将地面倒影纳入画面,这还是值得赞许的。
另外,照片的天空部分留了太多,死黑死黑的,构图不够好。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拍摄者分别拍摄左右两栋建筑,以便突出主题。 摄影图片16 摄影图片赏析:这是一幅影调不错的作品。
从表面上看,也许有人会说缺少了前景,但由于前景有色彩、明暗关系形成的空间深度,由此填补了我们的视觉,画面就变得丰盈起来了。影调的运用也是构图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远景中马匹扬起的尘埃虽然只是占据画面很小的一部分,但却给宁静的画面带来了动感,形成了趣味点。可以说作者较好的运用了光线,将透视效果扩大化,实现了她的艺术构思。
摄影图片17 摄影图片赏析:上图是很大气的一幅作品。
鱼眼镜头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高档器材的魅力。镜头焦距的长短,虽然不会改变透视,但能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作品中镜头产生的畸变效果,大大刺激了我们的视觉。
另外,作品中光芒四射的太阳夺人眼球,为画面添上了光彩的一笔。在谈摄影时我一般不谈器材,但就这幅作品,我不得不说好器材更能创作出好作品。
总而言之,作品曝光准确,色调明快,被摄对象主要特征表现突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