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教材情境图,从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9×4=36(人) 5×7=35(人)
说说在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名称及所表达的意义。
2、认一认。
以9×4=36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这里出现了两个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今天我们就来学校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1、师: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又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2=9,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根据算式说一说。
出示25×3=75,20×5=100.
师:25和3是75的什么?75是3的什么?也是25的什么?(抽生答)
师:如果我们说25是因数,75是倍数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主讨论,说明理由。
老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
3、找7的倍数。
师:找到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组长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学会了怎样判断哪些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5×7=35
5和7是35的因数,35是5和7的倍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2、5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你随便说一个数,我能马上判断出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学生说数,老师判断。
师: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
1、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33页,这是一张百数表,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把5的倍数用红笔圈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观察百数表中和同学们圈出的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个位上要么是0,要么是5。
2、解释与验证。
师:那是不是所有5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或5呢?你能举出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举例验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验证,你们能说说5的倍数的特征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师:我们在百数表中探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到2的倍数,探究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吗?
学生自主探究
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2的倍数都是双数,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等等
师:我发现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2的倍数都是一位数或两位数。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0、2、4、6、8呢?你们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码?
学生举例验证
总结:无论是几位数,只要个位上的数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判断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哪一位就行了?
生:个位
师:2的倍数与十位上的数有关吗?
生:没有
4、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在自然数中,像2、4、6、8、10、12……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叫做偶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数。而像1、3、5、7、9、11……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叫做奇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单数。
师:同学们观察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征?
小结: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偶数的个位上是0、2、4、6、8。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吗?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
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你们的猜想对吗?在书上的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3、建议学生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看
4、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53 87 36 65 60 128 453
三、试一试。教材第36页第1题。
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
四、练一练
1、准备卡片:3、0、4、5 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 (2)30、54 (3)30、45 (4)30
2、在书上第36页第4题。
1)在百数表中找出9的倍数,观察9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2)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征?
3)如果这个百数表扩充到200,并找出99后面是9的倍数的数,它们将在表中的什么位置?做一做,检验你的答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找因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
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2、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4、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12共有几个因数?
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一说)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大家思考: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学生组内交流,小组汇报。
三、引导学生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地找,这样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找出18的全部因数,并与同桌交流。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介绍教材第37页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用除法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2×6=12 3×4=12
12的因数有:1、2、3、4、6、12.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找质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自主探究
(一)拼一拼,填一填。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2、师:下面我们用不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学生边拼边汇报,教师填表。
(二)找一找。
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组内交流
2、为什么2、3、5、7、11只能拼一种长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师:(指着合数说)为什么它们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师:请你仔细观察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小组讨论
(三)认一认,填一填。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出示: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判断。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1。
师生小结: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 。
三、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找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是1。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