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嘶哑(yǎ) .
B.水藻(zǎo) .C.干瘪(biě) .D.簇新(cù) .
蹂躏(lì) .
蓬蒿(gāo) .淤滩(tān) .虔信(qián) .
锦幛(zhàng) .
蝼蚁(lòu) .
胚芽(pī) . 瞰望(kà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迷罔 呻吟 疲惫 长夜漫漫 B.隧洞 海鸥 仓茫 取义成人 C.绯红 旌旗 熄灭 血雨腥风 D.驳船 妆饰 谎言 伤痕累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母亲》《安娜·卡列尼娜》。 B.《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他是我国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因创作了代表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D.《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是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 阴影。
(2)2015年“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们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 ,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A.蒙受 弘扬 妄自菲薄 B.蒙受 宣扬 妄自尊大 C.承受 弘扬 妄自尊大 D.承受 宣扬 妄自菲薄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
A.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
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1
D.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6.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16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7.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 ⑤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④③②①⑤ 8.名著阅读。(4分)
(1)《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 ,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 。
(2)课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请写出课文部分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之前(前因)或之后(后果)的情节。(任选一个作答,限2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7分)
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家】幸福的家
(1)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2分)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 ④ 【国】强盛的国
(2)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的发展,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走了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2分)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梦】复兴的民族
(3)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
2
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10.诗人的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4分) “ ”: →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1.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意象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做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海燕(节选)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3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黑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3.请你概括选文所描绘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找出选文中描写暴风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选文第5段中,“大海”最终战胜了“闪电”,这样写有什么深刻的含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意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4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7.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2分)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③ 18.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3分)
。 19.“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2分) . 。 20.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2分)
。
21.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2.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
5
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6
第一单元测试卷
1.D【解析】A.“躏”应读作lìn;B.“蒿”应读作hāo;C.“胚”应读作pēi。
2.C【解析】A.迷惘;B.苍茫 取义成仁;D.装饰。
3.A【解析】A.《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4.A【解析】“承受”则是指承担,接受,与“阴影”不能搭配;“宣扬”指的是狂妄地自高自大,与语境不符。
5.B【解析】“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这里不恰当。
6.B【解析】A.“随着”使句子缺主语;C.语序错误,改为“深受读者喜爱”;D“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
7. D
8.(1)功名富贵王冕
(2)前因:周进任广东学道,因可怜范进而录取了他。后果:范进母亲因忽然变得阔绰而兴奋过度致亡,范进服丧。(答出一个即可)
9.(1)示例:忆点滴关爱、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答出两条即可) (2)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竞风流、留芳名、树楷模)
(3)提示:座右铭要语言精练,具有激励、警醒之意。 10.摸索痛苦与仇恨轻抚热爱与幸福
11.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被日本侵略者摧残的祖国大地);③表现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炽热的爱。
12.示例一:想象:诗人想象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诗人借助“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情景,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寄寓了深厚的情感。
示例二: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了祖国遭受的苦难及诗人的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13.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呼唤暴风雨。
14.“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作用:象征愈来愈激烈的革命风暴,为刻画海燕的形象创设典型环境。 15.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16.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号召。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 17.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8.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19.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
7
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0.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21.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初中 语文 作文结尾 闪光 的十二种方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我概括十二种常见的手法,以飨广大学生朋友。 一、 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8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 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 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 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 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 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 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9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 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 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 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