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2.仪具与材料
⑴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
⑵容量瓶:100ml,也可以用磨口的光口玻璃瓶代替,并带玻璃片。 ⑶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⑷标准筛: 、 。
⑸其他:刷子、毛巾等。 3.实验准备
将取来样过筛,对水泥混凝土的集料采用,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用筛,分别筛去筛孔以下的颗粒。然后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表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式样最小密度 公称最大粒径(mm) 每一份试样的最小质量(kg) 1 16 1 19 1 2 63 3 75 3 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子啊水中,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实验步骤
取试样一份装入容量瓶(广口瓶)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高出试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溢出。盖上玻璃片,在室温下浸水24h。
向瓶中加水至水面凸出瓶口,然后盖上容量瓶,或用玻璃片沿广口瓶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玻璃片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的水分后,称取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将试样倒入浅塘瓷盆中,稍稍倾斜,倒掉流动的水,再用毛巾吸干漏出的自由水。再用干毛巾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状态。整个过程不得有集料丢失。 立即称取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0)。 注:恒重是指两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实验所要求的精密度,即%。一般在烘箱中烘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h~6h。
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盖上瓶盖,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紧贴广口瓶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5. 计算
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 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a
m0mm-m01
2 a
m3mm-m31
2 a
m0mm-m31
2式中: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