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校德育管理
百年树人,德育为本。教书育人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全面发展。因此,在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基础好,我们以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德育资源,依托德育管理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构建,自主管理,和谐发展”的学校德育文化,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自我管理;关心集体,珍惜集体荣誉;同学间能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呢,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校园环境自主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力度。
小学生意志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还是很差的,他们总是不自觉得乱丢果皮纸屑。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得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学校的少先队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让同学们认真学习规章制度。 还有通过宣传“校园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演讲增强学习力度。同时学校建立红领巾督察队对学生进行五项常规评比,通过夺得流动红旗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明白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过程。使得学校的校园环境能够得到改善。此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习惯要求取代墙壁上铁板似守则规范。诸如“不乱扔随手捡”,“漫步轻声靠右行”、“不把大小便弄在外边就是文明”“文明从问好开始”、“文明从会走路开始”、“把水溅在外面就是浪费水”等等以此来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和计划性。
认识自我是人对自己本身的反省和认识。少年儿童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让他们懂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目标,找到自我教育的突破口。我们总能看到,在低年级中,很多学生都很会指出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但同样的缺点在他自己身上,他是认识不到的。因此要帮小学生养成守时和按计划做事等的良好行为习惯。每周利用班会课和学生一起做出本周作息时间表和学习、活动计划表,每天按计划要求及时完成各项活动。养成早睡早起、及时学习、活动,整理自己房间、书桌、收拾自己的书包等一些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好习惯。
三、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学校以主题队会为基本形式的德育活动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比如低年级可以以“一年级,我学会了……”为主题,通过读儿歌,表演唱等形式来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好的行为学习,不足之处进行改正。而中年级则可以:故事大王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高年级则可以通过结合节假日来开展活动如:“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各个岗位上的劳动的人民的辛苦,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护环境、关心家人等道理。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应扮演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德育实践证明:人的德性的生成、成熟和发展,不是靠“灌输”,不是外界的“授予”,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因此要发挥学校的管理能力,针对各个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