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应试须知:
把握审题速度,做好知识转换;稿纸简列提纲,分值不能忘记。
理论实际造句,卷面分条作答;遇到难题不死抠,临时想起不回头。
牢记老师教诲,拼搏取得佳绩;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选择题解题技巧
1.题型特点:选择题是客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题干(题目的意思)和题肢(选项)两部分构成,它的基本要求是题肢与题干相结合,这也是做好选择题最重要的原则。经常出现的选择题类型主要有:陈述式选择题(包括不完整陈述式选择题和正确陈述式选择题)、因果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包括排序式选择题)、最佳选择题(又称程度式选择题)、图表(画)式选择题等。
2.方法技巧点拨
答题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
“四审”:(1)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要意思。
(2)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
1
(3)审题肢(正确或错误)。
①本对(本身就对,正确,打勾√);
②本错(本身就错,错误,打差×);
③本对不符(本身是对的,但与题目不符或无关,打半勾乄)。
(4)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五排”:(1)排谬法(排错法);
(2)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3)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乱法:题肢的共性可以确定候选题肢中哪些应该选或不该选。在四个题肢中,包含不该选的内容的可以排除,不包含该选的内容的也可以排除,即排误与排对相结合。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漫画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漫画题是道德与法治试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通过直观生动、极富趣味
2
和幽默的漫画来创设某种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揭寓意、析现象、谈启发、提建议、说做法等。漫画题寓意深刻、形式活泼,且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方法技巧点拨:解答好漫画题要做到“三步走”。
(1)析漫画,点本意。首先,要理解漫画的寓意;其次,要观察漫画的标题,这是沟通漫画与教材的桥梁;再次,要观察漫画中的文字。
(2)连教材,觅“结合”。在观察漫画的基础上,联系教材的有关内容,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寻找漫画与教材的结合点,这是解题关键。
(3)组答案,亮观点。针对漫画中所反映的问题,抓住漫画和教材的结合点,亮出观点,组织答案,这是解答漫画题最重要的一步。
(二)图表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图表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图表题一般由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如何解决图表中的问题。
方法技巧点拨:
首先,要注意看图表的标题,一般来说标题直接反映了图表的内容。
其次,要做到“三比”。
3
(1)横向比:把同一横栏的数字作比较。
(2)纵向比:把同一纵栏的数字进行比较,看比较出来的数字有何变化。
(3)综合比:就是把横向比和纵向比的数字综合起来比较、考虑,概括出整个图表反映出的中心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图表下的注释。答题时要做到“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类非选择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出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现象还不够,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揭示出事物背后的本质联系。
(3)由理论到实践。道德与法治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评析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对判断题和分析说明题的综合、教材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综合。
4
第二,具有较强的迷惑性。
第三,具有联系实际生活的“实践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设问方式:(1)上述材料中人物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
方法技巧点拨: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首先进行性质判断(对、错或不全面);其次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公民个人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再次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后果或影响;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表明正确的观点、态度或做法。
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厘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四)建议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建议类试题在道德与法治中经常出现,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分值和难度也相对较大,较容易失分。
方法技巧点拨:首先,要明确建议的对象,即向谁提出建议。如向“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居民”等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次,要找准所提建议的切入点,要多角度、多方位,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经济、政治、文化;(2)国家、社会、学校、个人;(3)思想、道德、法律等。
5
再次,所提建议不能好高骛远、不可捉摸,要合理、贴近现实,具有可行性。
最后,答案要语言规范、言简意赅、有侧重、一目了然。
(五)做法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该类型试题一般是以与个体有关的社会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个人角度回答应该采取的行为、做法,这类试题发挥的空间很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方法技巧点拨:(1)成才报国方面:此类试题一般从树立理想、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作答,注意答案要全面。
(2)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此类试题一般从公民的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敢于作斗争等方面作答。
(3)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此类试题有两类不同的设问,若问青少年这样做的原因,可以从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情国策等方面作答;若问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注意答案一定要具体,回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
(4)守法、护法方面:解答法律试题,应包括学法(增强法律意识)、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几个方面。
(5)维权方面:维权类试题一般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能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必要的情况下再起诉。
(六)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解题技巧
6
题型特点: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1)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2)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3)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4)如何认识……或如何看待……(5)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方法技巧点拨:其步骤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是什么——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即材料所反映的内容)。通过理解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所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根据设问明确要求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依据、原因、意义,不做的危害。
(1)依据: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依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2)重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等。
(3)必要性: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4)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情将导致的后果。
怎么办——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学校、企业、公民、消费者、青少年等怎么做或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7
(七)关系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关系类题型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目,考查学生在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梳通知识之间的关联的能力,这一类试题有一定的深度。
设问方式:“谈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或“这两者(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或“A对B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方法技巧点拨:两者关系一般包括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其中两者的联系又包括两者的相同点及相互作用、影响。通常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两者的联系,重点在于考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考试中经常考查两者关系的题目的答题思路应该是:总——分——总。
(1)总述:A与B的关系,促进关系、因果关系,等等。
(2)分述:A与B的关系或B与A的关系是什么。
(3)总述:因此我们应该……
(八)实践与探究类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具有生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很多考题的要求是让学生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说出活动感言,写出倡议书等;或是面对某种情况,写出解决措施、整改建议等。
方法技巧点拨:
8
1.主题班会
(1)活动主题——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材料和教材的内容,中心思想要明确,切中要害,可以是单句式,也可以是对联(对偶)式,但不要过于冗长。
(2)活动目的——依据主题而定。
(3)活动准备——①进行社会调查;②发动同学查阅、收集资料;③准备好相关文字资料;④写发言稿或倡议书等。
(4)活动步骤——①观看有关录像或宣传材料;②请专家(或教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开展讲座);③分组讨论、交流;④推荐同学发言或谈感想;⑤进行相关的活动,如开展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等;⑥老师总结发言,提要求;⑦发出倡议等。
(5)发言稿或提纲——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回归教材,找要点)。
2.社会调查
(1)调查题目——有关什么的调查(或一般的主题也可)。
(2)调查目的——要依据主题而定。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网上调查、座谈会、观察记录、实地考察等。
9
(4)收集资料的途径——上网查询、查阅报刊资料、访问专家或教师、观察记录等。
(5)活动准备——①确定活动时间、地点;②拟定调查问题;③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任务;④强调注意事项(安全、细节等)。
(6)活动步骤——①拟定调查提纲,明确各组职责;②采访有关人员、实地调查或参观访问;③整理调查资料,就调查结果讨论、交流;④写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题合理化建议。
(7)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有条理。
3.倡议书
写倡议书的一般要求:主题鲜明,中心明确,观点正确,说服力强。
(1)标题:通常只写“倡议书”三个字。
(2)称谓:有明确对象的,写上倡议对象的名称。
(3)正文:倡议书的主体部分,包括倡议的目的和事项。倡议的目的包括倡议的原因、意义,理由要充分。倡议的事项要具体、可行、简明扼要。
(4)署名、时间。
4.主题活动设计
10
(1)活动主题:围绕题目的要求,设计活动主题。
(2)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培养……观念和自觉性,提高……认识,养成……良好习惯。
(3)活动准备:一般是先设计活动步骤(形式),然后根据活动步骤反推活动准备。
(4)活动形式: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出一期黑板报或手抄报,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图片展览会等等。
(5)活动步骤(形式):课前收集资料(哪些准备活动),其余可以跟主题班会的步骤一样。
11
1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