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王永华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35期
[摘要] 为适应国家市场经济建设和口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经过探索和实践,制订了具有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奠定了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实施提供了工作平台,创新课程体系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高了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12(b)-007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调整结构,办出专业特色,应扩大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有意识地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推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依据[2]。该校结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点和义齿制作企业单位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经过实践和探索,制订了具有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色、符合教学规律的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了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了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标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奠定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
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好转,大众开始关注口腔健康保健,注重义齿修复,2000年左右我国各个院校开始创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3]。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于2002年创办,开办之初即与义齿加工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2002—2008年期间,该校邀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在义齿生产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学生在校进行两年的理论加实操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形成产学合作,毕业的学生亦广受欢迎。但是由于学校、企业双方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都不甚明确,学生在校的实际操作技能锻炼效果不理想,学生下实习到顶岗独立工作仍需培训一段时间。为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8至今,该校不断寻求校企合作的更好模式,通过十几年的摸索,该校与深圳康泰健牙科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双方均参与投资建设,创办校内义齿加工厂,按照该校和康泰健牙科技术技术有限公司各自拥有的比例确认股份,共同管理校内义齿加工厂,成立董事会;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基本设施,企业引进先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管理模式、一流的生产设备以及负责市场的开发,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义齿产品生产融为一体,将生产车间变成实训室、企业技师担当生产一线老师、校内义齿加工厂集生产实训于一体,彻底地解决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双方在合建的实训中心和义齿加工厂进行生产和实训教学,通过建立校内义齿生产线提高了学生实训的真实有效性,学生在校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优化。
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工作平台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来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反映、规定了高职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些人的思维走向与遵循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4]。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将“学”与“工”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实现了劳动与学习这两种行为之间的亲密合作。模式中的“学”包括了:学生在校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学习,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在企业学习技术与实践课程、职业素质的培养;“工”指的是:学生于企业实践期间,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进行生产工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5]。
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我校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思维和新实践体系,打破了传统以课堂为中心这一违反职教育人规律的落后观念,强化了实践育人的过程,引导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走向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在学校与企业两种育人环境和资源中,强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育人的基本特点具有以下表现: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计划,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应的学历教育,同时又能经历、获得职业资格培训。②学校与义齿制作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并由该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校内义齿加工厂,学生校内学习环境更加贴近生产一线。③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为可摘义齿制作工艺、全口义齿制作工艺、固定义齿制作工艺三大模块,这些模块共同对应五个不同岗位组成的岗位群,每一个岗位分别对应各自的实训项目,将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④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同样按正式员工的要求和待遇来管理。⑤校园文化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加强,建设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合符社会要求的现代职业高技能人才。⑥学校的毕业生受到合作企业的重视,并作为企业录用和培养的重要部分。
该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下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突出、培养义齿制作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强调知识、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创新课程体系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整体反映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校与义齿制作企业共同合作教育,培养具有义齿制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融合,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集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口腔医学技术课程有以下特点:①课程综合性强、知识体系庞大,学生不但要掌握牙体的基本形态和各部分的生理功能与意义,熟悉了解正常的牙列、牙合与颌位的关系; 还要认知各类口腔的常见疾病(例如: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牙列缺损与缺失、牙颌面畸形、肿瘤、外伤、感染和颅颌面发育异常等)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的基本原则,掌握口腔各类修复方法,包括:各类活动修复、固定修复、正畸保持器等。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令学生能够获得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实际技能,并达到口腔高级修复工职业技能要求。②课程所涉内容广泛,新工艺新标准多,产品更新换代快,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制作等方面的新技术层出不穷。③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义齿制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规范入检、固定修复体模型并完成副模型的制作;能看懂设计单,并按设计单上的要求,规范制作出可摘修复体支架、可摘修复体排牙、固定修复体熔模并包埋铸造、正畸保持器及活动矫治器、成型可摘修复体树脂,并对其进行最终处理;能完成瓷修复体进行涂塑与焙烧,研磨金属与瓷修复体并完成最终处理,所有的操作都需以理论为基础要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该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课程设置匹配工作任务,依照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设。根据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义齿制作企业,来共同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结构,一、是减少医学基础课程;二、是适当削减口腔医学课程模块的课时,二者以够用为度;三是口腔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全面增加,加强学生在有关雕塑、美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质是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②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将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作为主线,构建模块化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把口腔义齿加工行业中的实际生产工序完整地引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来反映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如铸钛技术、精密铸造技术、全瓷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完成修复体技术(CAD/CAM)等。③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组织建立由口腔义齿加工行业的技术骨干和学校的专业教师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筛选与归纳义齿制作企业的基本结构设置所对应的岗位。教学与生产实习同步进行,课堂既是传授、获得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训练思维、演练技能和培养团队精神的平台。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主干专业课程与校内义齿加工厂生产实习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综上,该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一直坚持做好5个方面:①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当地中南地区以及行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符合。②坚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③参照口腔高级修复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合乎义齿行业要求高技能人才。④创办校内义齿加工厂,以真实的义齿制作制作代替模拟的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训,理论实践相结合。⑤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核定职业岗位能力更新课程目标与知识,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显洪.提高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几点经验[J].科教文汇,2015(315):95.
[2] 王伟杰,李达生,李葛洪,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9):5.
[3] 欧祥林,张华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前景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3):44.
[4] 李月.基于职业实践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125.
[5] 刘东辉,胥晓丽,曹阳.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212. (收稿日期:2016-09-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