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精选(1)

来源:六九路网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精选(1)

光阴如梭,岁月流转,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刹那芳华尽释然。四十载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岁月的一个缩影,渺如沧海一粟、恒河一沙,犹如江河泛起的一朵浪花,然而,对于见证了中国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信合人来说,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披荆斩棘,四十载一路跋涉,四十载展翅高飞……信合人,踏着改革的旋律,挺着奋斗的脊梁,日积月累的付出,与信合的一起蜕变、成长、奉献芳华、焕发光华。 蜕变

翻开厚重、沉甸甸散发着墨香的《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一页又一页,一年重一年,记录尼勒克信合从最初的成立到历经计划经济时代,再走向改革开放的漫长、艰辛而又难忘的发展历程,眼前浮现尼勒克信合风云历史、峥嵘岁月,似一段无声的影像,似一首绵长的歌声,令人肃然起敬、心潮澎湃之余,不觉感慨万千:在信合工作十余载,尼勒克信合的历史,无法一一亲历感受,社志,记录尼勒克信合的发展史,演绎一首饱含青春和汗水、忠诚和奉献、时代的变迁之信合赞歌。心中感激,感恩社志之编撰,弥补心中所憾。

“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经济

和金融市场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组织形式变化,农村经济巨大变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多样性要求。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尼勒克县支行成立,全县各信用社业务划归农业银行县支行管理。为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需求,1985年,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所组织的资金,除按规定向农业银行交付存款准备金外,全部归自己使用。迎着改革的春风,1997年1月,尼勒克县联合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农业银行县支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这是尼勒克县联合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管理体制改革征程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998年,尼勒克县联合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召开,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体制确立,实行以尼勒克县联合社为主的统一核算,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益。自此,在农村信贷市场中,联合社占主导地位,成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2006年,统一法人社改革,组建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次年,联社被《经济日报》县域经济最具影响力银行评选委员会评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具影响力十佳银行”之一。

改革四十年,浓缩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透视着中国“三农”发展历程,一幕幕精彩的体制改革“大戏”,展现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发展美景。1980年,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年末存款余额170.8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0万元,股金余额2.98万元;截至201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30139万元,各

项贷款余额172318万元,股金余额8010万元。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尼勒克县信合,用它的蜕变描绘了一幅破茧成蝶、梦舞蝶飞的画卷。 成长

尼勒克信合发展初期,办公场所是几间乡镇府借用低矮的瓦房,办理业务全凭手工操作,常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在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的年代,下乡办理业务更是艰辛,整天拎着个大提包,怀揣着手工账本、算盘,全靠两条腿,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吸收着几十元、几百元的存款,办理着几元、几十元的贷款,将业务开在田间地头,山边草场,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为“草根银行”“背包银行”。改革春风落地,在党的优惠扶持政策下,农村信用社由此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快速、稳健发展期。如今,今非昔比,从低矮的瓦房营业办公场所到精品化网点建设,办公工具从算盘到计算机,会计结算由手工操作变成计算机电算化处理,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农信银系统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的玉卡相继开通,方便、快捷、安全的网银、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支付渠道,形成了以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为基础,票据业务及其他新兴业务齐头并进的多元化服务格局和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由那本泛黄、老一代信合不能忘却的烙着时代印记的“社员经济手册”,到科技进步孕育而出的农信社手机扫码支付;

从那记载着信用记录的红色贷款证,到“信用工程”电子化建档评级;从农牧民骑马辛苦跋涉几十公里方能办理业务,到助农取款点开到家门口、“农贷通”贷款的便利深入人心,人们消费支付方式、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尼勒克信合日新月异的成长和巨变。改革使尼勒克信合轻装上阵,发展使其活力无穷。“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业务飞速发展等方面正逐步向现代银行迈进的是信合人的执着追求;在百舸争流的“银海”中,信合人不辞辛劳走村入户揽储户,倾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带动农民富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忆往昔,四十年风雨历程,四十年艰苦磨砺,尼勒克信合秉承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诚信服务,现已发展成为县域金融机构中资金实力雄厚、网点遍布城乡、业务范围广泛、服务功能齐全、综合势力强大、支农业绩突出的金融劲旅。 光华

“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岁月匆匆过,一代又一代的信合人早已两鬓斑白,失去了青涩的模样,成了爷爷奶奶辈,有些已经退休,仍有些人依然默默在为信合耕耘、奋斗。四十年改革开放,伴随着信合人的青春不羁,芳华初静,如玉岁月雕琢,信合人已成熟稳重

如山。感叹年华飞逝时,新时代的信合却朝气尽显,欣欣向荣。但那一份坚守和光华犹如明灯照亮着后来者的路。

年代也许会褪色,记忆的画面依然清晰如昨。曾记否,初入社时,笨拙的双手,掩饰不住的青涩慌张;曾记否,党旗下,紧握拳头,那心中无比庄严神圣的誓言;曾记否,那一天,第一次穿上工装的兴奋与自豪;曾记否,那一次,被客户误解,委屈的暗暗留下泪水,最终升华成最灿烂的微笑;曾记否,那一月,新疆农信核心上线不眠不休,忙碌的身影熬红的双眼;曾记否,那一回,为贫困户送温暖,那位胡子花白哈萨克老大爷颤巍巍伸出的感激之手;曾记否,发放的第一笔贷款,那位一脸风霜,家中有病人急需用钱的农民企盼的眼神;曾记否,那一笔,经长途跋涉、遭遇种种困难终于清收回的不良贷款;曾记否,第一次从理事长手中接过光鲜灿烂先进工作者奖状的喜悦;曾记否,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喜讯传来,联社被评为“全国十佳精准扶贫机构”的欢呼雀跃……

改革四十年,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粒粒颗颗,汇聚起来,如海如河,灌溉信合人的心灵,如光如火,照亮信合未来锦绣前程。改革四十年,给予每个信合人的,不仅是信合改革的酸、甜、苦、辣、咸的亲历品尝,也给予信合人一种享受、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收获,一番成就,成就芳华书写辉煌的梦想。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信合,何其幸运,生逢灿烂,在改革的浪潮中扬帆起航,光华熠熠,创就辉煌;作为信合人,生逢灿烂,何其幸运,记录:信合改革的风云历史,亲历: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见证:改革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又何其幸运,生逢中国改革的灿烂时代,在党的引领下,传承前辈无穷的智慧、坚强的脊梁、勇敢的气魄,用坚定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迈向新时代灿烂美好的明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