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领地转让”,也不
意味着教师“无为”,而是更进一步强化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学生的“稚嫩”和思维“漫游”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凸显。
这种超越常规的课堂,要求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仅仅一堂课,在如此之小的时间单位里,如此大密度的群体参与,学习如此大容量的内容,教师起到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和开悟作用,展示的随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都是常规课堂难以见到的。
我们的课堂也不再是“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还有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思想交锋和掌握知识的深博,会令我们大为震惊。 要善于打破常规,还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上,实行“一谈二警三停”的惩戒措施。
所谓“一谈”,就是发现第一次课堂未按要求模式组织时,学校领导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同意教师相同情况出现第二次时,要在教研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出现第三次,该教师应停课一周,学校为其安排专人作辅导教师,被停课者一边听优秀老师的课,一边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
要打破对学生的评价常规,即要确定一个认识:好学生就是指在某一个学段获得一个或几个终身受益习惯的学生。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是获得知识的习惯。 也要打破理念常规,重新定义好学校:好的学校是让学生建立起一生自信的地方,因为中华民族需要的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