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86例

来源:六九路网
方药应用 _l民躅疗法 CHINA’S NATUROPATH ̄Feb 2010.Vol 18 No 2 见效,前来就诊。主诉咳嗽时胸胁痛,痰少,舌边尖红, 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86例 杨志良 (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036200) 苔白腻,脉弦。症属外感咳嗽,余邪未清,有热象。治以 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加减:荆芥15g,白前 12g,桔梗12g,紫菀15g,款冬花15g,厚朴12g,百部 lOg,半夏lOg,杏仁lOg,陈皮lOg,栀子lOg,黄芩10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5剂后咳嗽 痊愈。 体会 外感咳嗽是门诊常见疾病,特别是我们晋西北高寒 地区每年春冬季节气候干燥,外感咳嗽病人较多,有些 病人咳嗽数周不愈。笔者近年来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外 感咳嗽86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最大6O岁,最小18 岁;发病时间1周内的25例,1~2周40例,2~3周16 例,3周以上的5例。咳嗽伴有头痛的11例,鼻塞流涕 者1O例,喉痒或痒痛者58例,胸部不适者31例。痰白 37例,痰黄49例。舌质淡红48例,稍红38例。苔白 或白厚66例,黄或黄白20例。脉浮缓52例,略数34 例。已用中西药治疗无效的5l例,没用药物治疗的35 例。 治疗方法 均用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紫菀、百部、陈皮、甘 草)为基础。临床随症加减。若外邪偏盛见头痛、鼻塞、 流涕等加防风、苏叶、桑叶、菊花;痰湿偏盛见痰多难咯, 咳时欲吐,伴有胸闷不适,舌苔厚腻等证,加茯苓、法半 夏、厚朴、杏仁;若有热象,见喉痛口干、痰黄、脉略数等 症,加栀子、黄芩、瓜蒌。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服药最少2 剂,最多8剂,平均3剂。痊愈(治疗后咳嗽消失)42 例,好转(咳嗽症状减轻)11例,无效(咳嗽无减轻)3 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52岁,2008年11月20日初诊。患 感冒已半月,曾发热39℃以上,经西医治疗热退。现咳 嗽喉痒,痰多白色不易咯出,胸闷,舌淡红,苔白腻,脉弦 缓。证属外感咳嗽,余邪未清,痰湿偏盛。治以疏风宣 肺,燥湿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加减:荆芥15g,白前 12g,桔梗12g,紫菀15g,款冬花15g,厚朴12g,百部 lOg,陈皮lOg,甘草6g。服2剂后,咳嗽大减,咯痰较 多,自觉胸膈舒畅,照方续服5剂获愈。 例2.患者,女,28岁,2007年12月18日就诊。咳 嗽2周,喉痒痛,咽干,在院外曾服蛇胆川贝液和中药不 36 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2,-I第l8卷第2期 止嗽散是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一书治疗咳 嗽的一个方剂。程氏指出:“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 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 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 气留恋而不解。”说明了外感咳嗽病位在肺,肺为娇脏, 最易受外邪侵袭,过热则咳,过寒亦咳。病在初治疗必 须发散,过早用苦寒和酸涩药物不适当。方中自前、紫 菀、百部、陈皮理气化痰止咳;荆芥、桔梗疏风宣肺;甘草 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清咽利喉。诸药合用,止咳化痰, 疏表宣肺。 (收稿Et期2009—08-19)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0例 高于英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昆明650224) 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血管神 经性头痛4O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 最小15岁,最大7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2例,高 血压合并冠心病6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1O例。病 程最短3个月,最长4O年。 临床表现:头痛反复发作,多为头部一侧疼痛,少数 呈全头痛,疼痛性质多呈跳痛、胀痛、刺痛、昏痛、隐痛, 严重者头痛欲裂,多数伴抑郁或烦躁,睡眠质量差、精神 不振,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数天,长者持续数周。 服镇痛类西药无效或可暂时减轻疼痛,其中28例做了 头部CT检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基本组成:麻黄lOg,附子30g,细 辛8g,桂枝、荆芥、防风、薄荷、黄芩各15g,羌活、当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