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hydrology Remote sensing 课程编码:
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水文水资源本科四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遥感技术与应用、GIS概论、地图学、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工程数学。 大纲主撰人:
大纲审核人: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 本课程为水文水资源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2.本课程目的是水文水资源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遥感软件的使用,掌握如何应用遥感技术技术进行水文水资源化监测与评价和管理方法步骤和流程。并为将来将遥感技术优势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中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遥感概述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1-1掌握的遥感相关概念
1-2熟悉遥感的原理、分类、学习目的、意义、研究必要性。 1-3了解遥感器与遥感平台 1-4了解遥感的发展及应用趁势。
重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的分类方法及主要类型;遥感传感器的结构组成 难点:遥感的发展及应用趁势 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2-1掌握遥感技术使用的电磁波分类名称和波长范围 2-2熟悉遥感的分类方法及主要类型;
2-3熟悉地物的波谱特性和常见地物的波谱曲线。 2-4了解物质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原理; 2-5了解太阳辐射与地物的作用
第 1 页/ 共 5 页
2-6了解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等作用
重点:、地物的波谱特性和常见地物的波谱曲线、遥感技术使用的电磁波分类名称和波长范围。
难点: 地物的波谱特性,物质和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遥感卫星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3-1了解各类卫星的特点和参数、熟悉各类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3-2掌握各类卫星光谱段功能和作用。
重点:图像数据的几何特性和图像分辨率,各类卫星光谱段功能和数据的特点 难点:各类卫星光谱段功能。 第四章:遥感数据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4-1掌握遥感数据的几何特性和遥感数据格式及特征 4-2熟悉陆地卫星图像的几何特性,
4-3了解数字图象的概念和陆地卫星图像的符号及注记及多通道数据概念 重点:图像数据的几何特性和图像分辨率, 难点: 遥感数据格式及特征 第五章 微波遥感概述 授课学时: 2 基本要求:
5-1了解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遥感的优点和常见雷达卫星特点 5-2 熟悉微波辐射的特征和微波传感器分类 重点和难点:微波波段划分和微波辐射的特征 第六章 侧视雷达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6-1、侧视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合成孔径雷达特点
6-2掌握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信息特点、雷达图像的影响因素、水、冰、土壤、植被、城区等地物的雷达影像特点
重点: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信息特点、雷达图像的影响因素 难点:合成孔径雷达原理、雷达图像的分辨率和雷达图象的处理与判读。
第 2 页/ 共 5 页
第七章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概述及校正 授课学时: 2
基本要求:
7-1掌握几何校正的步骤和计算方法,大气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方法
7-2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概念,熟悉其主要几种方法。 7-3了解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和影响辐射畸变的因素 重点:几何校正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难点:大气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方法。 第八章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增强 授课学时: 4
基本要求:
8-1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概念及其优点。 8-2熟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增强主要方法效果和作用 8-3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增强主要方法与步骤 重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增强主要方法与步骤,
难点:假彩色等密度分割方法,彩色变换的方法,数字图像彩色合成方法、线性变换 比值处理方式选择 第九章: 多源信息复合 授课学时: 1
基本要求
9-1掌握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时配准和合成的方法技巧
9-2熟悉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直方图的要求和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中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方法。
9-3了解多源信息复合的概念与意义
重点: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时配准和合成,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直方图调整。 难点: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中地理数据的网格大小确定和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第十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授课学时: 4 基本要求:
10-1了解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和解译基础
10-2 熟悉遥感摄影像片和扫描影像及微波影像的地物特征和解译标志 10-3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和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第 3 页/ 共 5 页
10-4掌握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10-6熟悉常规制作遥感影像图的步骤
10-7了解遥感影像地图的特点,遥感影像地图的发展趋势。
重点:遥感摄影像片和扫描影像及微波影像的地物特征和解译标志。目视解译方法与基
本步骤,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地理基础底图与遥感影像复合;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
难点:遥感摄影像片和扫描影像及微波影像的地物特征和解译标志,遥感影像镶嵌与地
理基础底图拼接。
第十一章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 授课学时: 2 基本要求:
11-1熟悉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方法和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基本过程 11-2掌握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及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方法。
11-3了解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和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 重点: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时配准和合成,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直方图调整。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方法,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中地理数据的网格大小确定和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难点:,监督分类方法与过程,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直方图调整。 第十二章 遥感图像专家解译系统 授课学时: 1 基本要求:
12-1熟悉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构成
12-2掌握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12-3了解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重点: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难点: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实现 第十三章 遥感技术在水文中应用 授课学时: 6 基本要求:
13-1了解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13-2 熟悉水体的光谱特征和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原理
13-3掌握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洪水监测和损失评估优点和方法、水体悬浮物的确定和水体 污染的探测方法
第 4 页/ 共 5 页
13-4了解水文遥感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重点:遥感技术进行洪水监测和损失评估方法、水体悬浮物的确定和水体污染的探测方法。 难点:遥感技术进行洪水监测和损失评估方法、水体悬浮物的确定方法、遥感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三、 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为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 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3 内 容 遥感概述 遥感的物理基础 遥感卫星 遥感数据 微波遥感 侧视雷达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校正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增强 多源信息复合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解译 遥感图像专家解译系统 遥感技术在水文中应用 合计 讲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总学时 2 2 2 2 2 2 2 4 1 4 2 1 6 32 2 2 2 2 2 2 2 4 1 4 2 1 6 32 四、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遥感概论》彭望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遥感技术》常庆瑞主编 科学出版 2004年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周卫、孙毅中、盛业华科学出版 ,2006年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五、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占30%。期末考试分笔试进行。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