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简介
彬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县城距西安138公里、咸阳108公里,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全县总面积1183.2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4万,是陕西省重要的煤化工业基地和果品生产大县。
彬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辟洪拓荒,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先河。《诗.豳风》就是产生于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不朽诗篇。彬县自古为王畿之地,名贤著绩之乡,汉有名臣公孙贺、名儒李育,宋有政治家范仲淹、诗人张舜民,明有清官赵伦、刘昭、阎本,清有关陇大儒王吉相。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其中,大佛寺石窟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窟内阿弥陀佛为陕西第一大佛;彬塔外观雄伟,建筑精巧,是目前国内保护最好的宋代建筑。此外还有公刘墓、前秦王苻坚墓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彬县地貌多样,山川秀美,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造林绿化百佳县。彬县属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泾河自西向东斜贯全境,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境内川塬梁峁广泛分布,地貌多样。现有林地面积62.5万亩,森林覆盖率34.1%,其中,西庙头森林公园面积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5%,被称为彬县的“绿肺”,黄土高原的“绿岛”。
彬县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是煤炭生产和果业生产大县。彬县位于陕西省第二大煤田——彬长煤田腹地,境内煤炭储量32.4亿吨,占彬长煤田总储量的一半,原煤具有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等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此外还有油母页岩、石英砂、陶土等矿产10余种。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1.2万千瓦,其中,泾河在境内流长104公里,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彬县地处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是国家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现有果园42
万亩,其中水果27万亩,干杂果 15 万亩,盛产苹果、酥梨、觐枣、柿子等名优果品,素有“果乡”之美誉。
彬县基础设施完善,运输条件便利,是咸阳市北部中心城市。彬县是连接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咽喉要道,历来为交通枢纽之地,区位优势明显。312国道纵贯全境,福银高速、306省道穿城而过,西平铁路即将兴建,县乡公路四通八达,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彬县是周先祖立国之地,县城先后为郡治、州治、县治所在地,是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先后对城区9条主干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新开通了豳风路、公刘街,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主城区面积已发展到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7万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程控电话全面普及,移动通信实现无缝隙覆盖,ADSL宽带网、光缆传输、邮政专递颇具规模。金融、保险、商贸、卫生、广电、文化、娱乐、体育等服务机构俱全,是观光旅游胜地,投资兴业热土。
一、秀美山川
1、西庙头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西南丘陵沟壑区,总面积约10万亩,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树种以刺槐为主。林区有侍郎湖、漫滩水库等风景名胜,是郊游、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2、春满太极湾 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新堡子乡姚联村,这里山环水绕,泾河形似太极图,故得名。
3、侍郎湖 位于县城西南33公里处的西庙头森林公园内,属山体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水面面积370亩,总库容166万立方米,是陕西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周群山环绕,林木葱郁,湖面波光潋滟,天光云影,为垂钓、避暑、观光胜地。
4、玄武山 又名龟蛇山,位于龙高镇富仁村。伫立北塬,俯瞰泾河,两道山梁状如龟蛇,故得名。
5、睡佛灵光 位于义门镇鸭河湾村。从大佛寺隔河眺望,远山酷似巨佛仰卧。每至夕阳西下,“佛”光普照,水天一色,堪称奇观。
6、响塘冰瀑 位于红岩河史家河村段,距县城19公里。相传唐尉迟敬德在此引水鞭捶而出。河水落入塘中,隆隆作响,故名响塘。冬季河水结冰,形成冰瀑,甚为壮观。
二、文物胜迹
彬县古迹荟萃,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主要有大佛寺石窟、彬塔、公刘墓、苻坚墓、城隍庙、石龙窝、花果山石堡等。
1、公刘墓 又名“人祖坟”,系周族先祖公刘陵墓,位于距县城45公里的龙高镇土陵村。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长三里许,北枕山谷,南控泾水,草色浮动,势类伏龙,故名“周墓蟠龙”,为古邠十二景之一。
2、花果山石堡 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的水帘村。据明《邠州志》载:“南北朝时,土人凿以避兵”,俗称花果山石堡。
3、灯山 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的水帘村花果山上。相传唐贞观年间,百姓于崖面石壁上开凿连珠小窍1700余穴。每至元宵节期间,燃灯穴内,灯如连珠,依次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五种图案。燃灯之夜,火轮烟熠,吐珠弄月,蔚为壮观,天下独绝。
4、冯晖墓 位于县城以南的底店乡二桥村冯家沟,为五代后周朔方军节度使、中书令冯晖陵墓,又称冯宰相墓。墓中出土文物100余件,以壁画与浮雕砖尤为珍贵。
5、大佛寺石窟 位于城西10公里处312国道旁,原名应福寺,俗称大佛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因山起刹,依崖凿窟,雕石为像,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由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洞四部分构成。其中大佛窟主造像阿弥陀佛(俗称大佛)高20米。胁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身高均15.6米。整个石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堪称古代造像艺术的瑰宝。
6、千佛洞菩萨造像 千佛洞位于大佛窟东侧,中心柱室结构。窟内菩萨造像多呈“S”型,宽胯细腰,袒胸露腹,裙裾飘逸飞动,专家誉其为“东方维纳斯”。
7、千年银杏 位于龙高镇高村原云阳寺址内,树高11米,胸径4.5米,树龄约1300年,属珍稀树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娑罗树位于韩家乡韩家村西南佛爷寺遗址内。树高19.5米,胸径1.6米,树冠394平方米,为国内稀有树种。传为唐僧取经归来时所植,树龄约1300年,为省政府公布的古树名木。
9、彬塔 又名“开元寺塔”,俗称“雷峰塔”,位于城内西南紫薇山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塔体七层八棱,高47.64米,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城隍庙 位于县城东大街,建于明洪武初年(1370前后),由献殿、戏楼、钟鼓楼等组成。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结构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1、石龙窝 位于彬县城北5公里处的瑶池头村龙王沟内。相传周代有石龙飞卧于此,故得名。其景色以清幽著称,为古邠十二景之一。夏季“瀑布落自崖端,晴雨飞于四壁”,冬天悬崖缀满冰乳,晶莹剔透。旧时每逢天旱,州县官员在此祈雨,故又称“龙窝灵雨”。
12、南山古城墙 位于城南紫薇山上,自古为城防要塞,现存城墙为先周、隋、唐及明代所筑。相传周武王曾在此驻兵,故称“薇山武幕”,为古邠十二景之一。
三、城市之光
四、煤化工业
彬县地处陕西省第二大煤田——彬长煤田腹地,境内现有煤炭企业9个,矿井13对,年煤炭设计生产能力1500万吨;有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5.5万千瓦,年发电量4亿度。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煤炭强基、化工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思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积极发展能化工业,工业规模迅猛扩张,骨干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1、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之一,拥有下沟、百子沟五矿和蒋家河三个煤矿及2×200MW煤矸石电厂等企业,公司总资产25.18亿元,是咸阳市骨干企业。
2、大佛寺煤矿位于县城以西12公里的城关镇菜子村,是彬长矿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5亿元建设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年煤炭生产能力600万吨。
3、官牌工业广场 位于县城以北的城关镇官牌村,是由河北中达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的煤炭生产企业,年煤炭生产能力为300万吨。
4、下沟煤矿位于县城以西5公里的城关镇下沟村,是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一座现代化生产矿井,年生产能力300万吨。
5、枣渠水电站 位于县城以东20公里处的新堡子乡枣渠村,总装机容量400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是陕西省地方水电先进企业和全国优秀电站。
6、程家川水电站 位于县城以东28公里处的香庙乡程家川村,为泾河干流四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500KW,年发电量4270万度,是全国农村水电行业文明示范单位。
7、330千伏变电站 位于县城以北的小章镇王家塬村,占地面积52亩,总投资2.63亿元,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输变电工程。
五、农村新貌
彬县新农村建设起步于2005年,两年来,全县累计投资4.74亿元,其中县财政投资4500万元,捆绑涉农项目资金1.45亿元,筹集帮扶资金80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6亿元,实施了8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建成农民新居5067户30388间59.4万平方米,建成村级活动场所57个,探索出“移民新村”、“联合集约”、“旧村改造”、“小城镇”、“小社区”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涌现出新民镇东坡村、龙高镇甘池村、城关镇隘巷村、车家庄乡惠民小区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六、水果之乡
1、苹果 彬县是全国县市苹果产业发展二十强县之一。全县苹果面积25万亩,年产苹果24万吨。主产的红富士、秦冠苹果以个大、色艳、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
甜适度而享誉海内外。
2、觐枣 彬县觐枣有3500多年栽培历史,《诗·豳风》有“八月剥枣”的记述。所产大觐枣色泽鲜艳,肉厚核小,味甜如蜜,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说。
3、彬州梨 是彬县特产,栽培历史约1000余年。明张金度诗云:“喜煞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历史上主栽品种有老遗生、长把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引进了砀山酥、早酥等品种,以色黄皮亮、汁多渣少、清脆爽口、甜酸适度、芳香浓郁而久负盛名。
4、柿子彬县是全国最大的柿子生产基地,栽植面积13万亩,年产鲜柿5万吨。主栽品种牛心尖顶柿,果实硕大,色泽艳丽,香甜可口,不仅是绝好的美食佳品,还有较强的食疗作用。
七、社会事业
八、文化娱乐
彬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活动久盛不衰。每逢节日盛典,群众自发装亭子、踩高跷、耍竹马、舞龙灯、舞狮子,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也空前发展,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0%。
1、唢呐 俗称“小吹”、“喇叭”、“鼓台子”,多用于农村红白喜事、节日庆典活动。
2、脸谱 彬县社火脸谱造型奇特,色彩明快,纹饰质朴,谱样齐全,以日月纹、旋涡纹、火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