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地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领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领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地思想感情。 探究: 自主探究:
一、字词积累。
(一)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重点字词,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下列字词。
qí zhì sī lìng jiǎn yuâ qíng zhe dàn shēng diàn niǔ huǎn màn chãng fáng bù duì ( )( ) ( )( )( )( )( )( ) gāo gāo sîng qǐ xú xú shàng shēng pái shān dǎo hǎ sǒng qú diǎn lǐ ( )( )( )( )立 林伯( )( ) xiã shāng huìjí xuān bù ( )( )( )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外宾(bīn bīng) 融合(rïng yïng) 直奔(bōn bân) 肃立(sù shù)率领(suài shuài) ...
(三)小组合作,理解下列词语,相互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1、理解词语的意思。
(1)、擎: ; (2)、典礼: ; .(3)、缓缓: ; (4)、就位: ; ....(5)、肃立: ; (6)、瞻仰: ; ....(7)、庄严: ; (8)、检阅: ; ..(9)、雄伟: ; (10)、飘拂: ; ....(11)、五更天: 。 (12)开国大典: 。 (13)、城防部队: 。 (14)、四面八方: 。
2、根究意思写词语。
(15)、形容旗帜等随风飘扬。( ) (18)慢慢往上升。 ( ) (16)、把高山推开,把大海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 ) (17)怀着敬意的看,一般用于庄严,肃穆的场合。 ( )
合作探究:
整体把握:
- 1 -
一、题解;(板书“开国大典”)先解释加点的字,再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解释这个词语。
二、阅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 ..1、本文是一篇 ,它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 2、__年 月 日,人物 地点 满怀 (心情)参加了 ,瞻仰 ,聆听(人物) 宣(干什么) ,观看 ,会后举行了 。
三、快速浏览课文,弄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得,理清课文的结构层。 全文开国大典的仪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场面组成。
(一)、文章按照 的顺序记叙,先讲大会开始前 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① 、② 、③ 、④ 、⑤ ;接着讲 , ;最后讲群众游行, 。
(二)全文中仪式有 ④ ①奏国歌 ② ③升国旗 ⑤宣读公告 ⑥ ⑦阅兵式完毕 ⑧群众游行 ⑨ 第一部分:(第 — 自然段)写 。 第二部分:(第 — 自然段)写 。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 。
分层研读,互动交流:
一、阅读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一)读课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 )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矗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别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1、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 ,在 隆重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有 ,有 ,估计总数 。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 2、主席台是怎样的?
3、根据课文的第二段话请你你能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
4、比较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词去替换,替换后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找出文中“耸起”一词的近义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6、概括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交代了开国大典的 、 及 和 。
第二三段:主要描述了: 。
(二)阅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 2 -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进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抹黑起床,..步行二三十公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1、给下列词找出近义词。
汇集( ) 预定( ) 滚动( )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先把 比作 ,然后把 比作 ,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汇集的人多,此壮观景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人民 的心情,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重大。这样使句意表达的更加准确。
3、本段中采用了 的写法,主要写群众队伍入场的 。本段的总起句是 4、文中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词可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此句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5、概括本段话的主要内容。
6、读完此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他写下来?
二、阅读课文的第五至十四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一)默读课文5——10节,按顺序排序。
(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礼炮响起来。
(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 )阅兵式开始。
(二)、把课文的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一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层:(第 — 自然段)写典礼的主体仪式:① 、② 、③ 、④ 、⑤ 。
第二层:(第 — 自然段)讲典礼的的又一内容: ,
① ② ③ ④ ⑥ ⑤ 第三层:(第 自然段)写: , , 。
(三)阅读课文的第5—10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1、会场上报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本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并把这句话缩写句子。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朝向、面向)主席台。(比较下面加点的的词和括号里的的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人是( )
4、正是这种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找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 5、阅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 。这 , 这 ,经过无线点的广播, , ,使 一齐欢跃起来。
(1)这段话中表示祖国各地的是的两个词语是: 、 。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3)“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 3 -
(4)、这段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6、阅读课文的第八段解答下列问题。
(1)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人是( ) (2)根据自己的体会,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表明: 表明: 表明: (3)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7、阅读课文的第九段解答下列问题。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 ....(2)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象征着 。28响标志 。 (3)“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8、阅读课文的十段解答下列问题。
(1)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是: 。 (2)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缩写句子) 。 (3)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们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反复运用这些词,突出了 ,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群众 、 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 、对 、对 之情。)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