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年事、I 管理))2010年第2期(第21卷总第1l4期 ・85・ ・应急管理・ 浅析院前急救专用车辆管理 - ̄t,t雄① 盛家鹏① 陈志刚① 丁传明① 要现代院前急救中,作为急救单元组成部分的急救车辆不仅是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病人的载体,又是实施 摘病人转运途中监护、救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急救专用车辆管理,对规范院前急救行为,促进院前急救事业健康 有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说明“120”必须统一急救市场中救护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急救中心救护车辆管理的 紧迫性和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有效管理急救车辆的制度和方法,确保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以 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确保院前急救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院前急救 急救中心 救护车 管理 现代院前急救中作为急救单元组成部分的急救 车辆不仅是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病人的载体,又 指定1名分管领导(中心副主任)亲自抓,每天掌握 本单位院前急救工作、救护车使用、救护车性能等情 况,并及时解决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各急 救车驾驶员除上下班外,定期对各自车辆进行全面 是实施病人转运途中监护、救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车辆是院前急救三要素之一lJ J,笔者所在的镇江市 急救中心根据自身实际,发现只有实现包括救护车 营运管理、驾驶员行车及安全管理、以及车辆的维护 保养管理等急救专用车辆管理目标,才能有效规范 院前急救行为,促进院前急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1 “120”必须统一急救市场中的救护车管理 检修和保养,指定专人(车务科科长)负责落实,保 持车辆性能良好,可随时调遣使用。(3)加强救护 车使用管理,按要求停放在指定位置,做好救护车使 用情况记录,出车时必须开通GPS系统并向市急救 指挥中心报告。(4)安排熟悉院前急救工作的司机 从事救护车驾驶工作,并相对固定人员,安排好救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 众需要更加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国家政 府投入和法律法规的不到位,使得当前我国的急救 市场十分混乱。几辆救护车抢一个病人的事时有发 车司机值班。(5)坚决杜绝发生非急救用车现象 (包括市外接送非急救病人),如经查实,追究当事 人、科室负责人和相关领导责任。(6)如确需市外 急救用车,须报本单位车务科同意,由车务科书面向 生。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院前急 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2 为急 救专用车辆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清理整顿非 法急救车辆提供了依据:除在市紧急救援中心备案 并安装GPS的急救车辆外,医疗机构其它任何车辆 不得使用急救专用标志,不得在车身上标注“急救 中心”、“急救”、“120”、“急救电话”等字样。原已 标注上述标志或字样的必须清除干净。严禁在医院 院内停放社会急救车辆。 2确保急救车辆有效管理的实现 2.1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为了保证急救车辆的 中心主管领导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用车。(7) 急救指挥中心对救护车使用情况、救护车司机值班 情况和院前急救出车情况等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 将检查情况反馈至中心领导。我中心将对违规使用 救护车等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 罚。 2.2完善急救车辆内部功能 院前急救人员要充 分体现“救”这一核心内容,除了应具备很强的应急 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外,离不开药品设备等。 因而使车厢内部能够容纳更多的药品设备也是车辆 管理工作的一个出发点。对此除了购买更加符合现 代院前急救理念的新车,我中心提出改变原有车辆 “健康、有序、合理”的使用,我中心加强了对急救车 辆的管理。(1)领导高度重视,在加强领导的同时 ①镇江市急救中心 镇江市212003 的内部结构,使空间的利用更加合理的方法。首先,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本中心原有救护车内部结 构简单,除座椅担架外,未设置功能区或功能区不适 用,致使空间不能充分利用,造成内部物品放置不合 ・86・ 理,部分车载设备不能上车,不利于转运途中对病人 的护理和救治,影响了急救质量。其次,逐步有效改 进救护车辆内部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院前急 救实际需要,车务科同医务科积极探讨、协商,对救 护车辆逐步进行针对性改装,充分利用救护车内空 间,使之分层分格,将药品、物品有效归类、固定放 置,并统一制作了车内平面示意图、药品卡片标识 (红笔注明失效物品名称与日期)等。这种分层放 置方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记忆牢固,便于抢救时 使用。再次,遵循制度,严格管理。为了保持车厢内 部的整洁、美观,为病人创造一个最适合的转运环 境,除了车内物品、药品要求按规定放置外,规定驾 驶员配合急救医生每日在转运病人后及时清洗车辆 及内部,有效地进行消毒。同时规定非抢救情况下 不得动用救护车内物品、药品。 2.3及时、高效出车救护是急救车辆管理关键第 一,确保120专用急救车辆专车救护,严禁用于急救 以外的一切活动,要确保急救车辆专车专用;急救车 辆待命期间必须停放在分站(点)指定的急救车专 用停车区内,严禁停放在宾馆、饭店、娱乐及旅游场 所。急救中心负责对各分站(点)急救车辆运行情 况进行督查。第二,规避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院前 急救的救护人员在疾驰的车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 现险情。在执行任务时如发生意外,可致人员伤亡, 给家庭及急救中心带来巨大损失;出诊时如地址不 明、道路不熟、开车技术欠佳等各种因素均会导致延 误救治时间,如遇到雨雾冰雪、道路泥泞以及路程遥 远影响救援工作时,家属会因为情绪激动而殴打现 场急救人员、破坏急救车辆和设备等。上述这些情 况会使参与院前抢救的急救队员动摇从事急救工作 的信心,使急救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我们急救事业的 健康发展。因此救护车驾驶员应严格遵循《新交通 法规》完成急救任务,执行任务时,非因情况紧急, 不得使用警笛和警报灯。驾驶员除需不断在工作中 熟悉道路、地址、提高驾驶技能,一名优秀的救护车 《江苏卫牛事、I 管坪))2010年第2期(第2l卷总第114期 驾驶员还应达到初级急救人员培训标准。驾驶员需 认真做好“急救车辆交接”工作,急救车辆出现故 障,应立即报告紧急救援中心调度室备案并及时维 修。 3急救车辆管理中的瓶颈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模式不统一,但是在遇到突 发公共事件、重大灾难时总会出现救护车的身影,此 时救护车的现场管理、调度和指挥往往不尽合理,造 成现场任务不清、调配不及时、人员行动不一致,不 利于现场伤员的及时救治。因此,笔者建议尽快统 一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实现120、119、110的救护统 一调度管理。院前急救是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其发 展主要靠政府投入,急救车辆的配置、购买要依靠政 府的支持。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我中心 的急救车辆配置远不能达到《江苏省急救中心建设 标准》中的规定。同先进国家的急救平均反应时间 4~6分钟相比较,我中心时常出现出车“待派”,大 大影响了院前急救质量。 4结语 对急救车辆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管理。完善急 救车辆管理,是为了做到“有求必应,有诊必出”。 实现急救车辆的严格管理,可以实现车辆调配合理 化,车辆档案登记(车型、牌号、维修保养记录等)齐 备,驾驶员档案(驾驶员的基本信息和驾驶记录、违 反交规情况等)正规化,用车申请、修配审批、统计 查询(登记驾驶员出车情况、总里程数、总耗油、月 耗油、修配费用、洗车费、过停费等情况,按条件查询 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用车申请、用车使用状况) 手续健全,这些是实现安全院前急救和“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确保院前急救质量,避免不 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必要的措施。 (收稿13期2009—09—22) ・本文编校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