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其注意事项
【摘 要】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伴随荷载的不断增大,建筑物主体与地基会产生相应的沉降现象,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极易引发安全突发事件。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程建筑物沉降预警机制,提高沉降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关系着工程建筑的施工安全。本文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方法、工作流程与监测原则入手,结合工程案例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对于推动建筑物沉降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理论。
【关键词】沉降监测;三定原则;水准测量
伴随城市化步伐加快,建设用地供应量的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日渐增多,因此对高层建筑物在施工、竣工与交付使用阶段,进行必要的周期性沉降监测,客观反映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变化状态,判断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并科学预测一定时期内的变形情况,以达到规避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与经济风险的目的。
1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概述
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隶属于变形监测中的垂直位移监测,通过对固定的沉降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水准高程联测,获取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信息。最为常用的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为液体静力水准与光学水准测量,但鉴于液体静力水准仪器在操作应用与重复性的限制,当前大部分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光学水准联测的方式进行。
由于建筑物的施工时间较长,施工场地相对复杂,必须加强相应的监测技术方案编制,实行综合布网、固定人员与线路、维持观测的精度,采用合理的平差方法与预测模型,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2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作业流程
沉降监测,作为变形监测的一种,对于测绘作业精度的要求较高,故当采用光学水准联测法在对建筑物沉降数据采集时,一般是以闭合或符合水准网的形式来进行的,起始点与终止点皆为稳固、可靠的水准点。其基本作业流程可分为:
(1)基准控制网点埋设。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基准网点必须设置于远离施工场地,并且相对稳定、易于观测的位置,宜布设于基岩或原状土中,亦可布设于稳固的建筑物上。同时,要同时埋设3个以上点位,以确保基准网点构成闭合环路,互相进行高程检核,其精度指标按照二等水准的相关要求,部分大型工程要分别埋设基准点与工作基点,控制网的精度指标详见表1。
其中L为线路总长,单位为Km.
(2)楼体沉降监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轮廓与主体特点,一般
在主体的四角、沉降缝、主体中间等特征点,布设外置L型或内置隐蔽式监测点。
(3)水准线路与沉降周期。沉降监测实施的初期阶段,要根据施工场地的环境特征,选择与确定合理的水准线路,并在后期监测过程中固定实施,尽量减少转站和单站间的较大高差,提高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沉降周期,按照规范要求为1-5层间隔施测,根据建筑物的层数、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等要素,单独设计执行,当遇到连续降雨、发现不均匀沉降时,应当加密观测频率,一般高层建筑在主体施工、荷载增加阶段为2-3层一次,封顶后3个月左右监测一次,竣工后每半年一次,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3 建筑物沉降监测案例分析
某居住小区共有2栋高层建筑,其中A楼为18F,B楼为22F,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平板式筏形基础。下面以其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情况作为工程案例,分析其作业流程与注意事项:
本项目仅包含A、B两栋栋监测对象,因工程量较小,故以基准点兼做工作基点使用,分别在相对稳定,远离施工场地的位置布设BM1、BM2、BM3基准点,构成相互检核的闭合水准基准网点环路,基准网的监测周期为每3月一测,以核实基准点高程是否存在异动;监测点高程数据采集时,采用Tr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以闭合环路的形式,从固定的起算点BM1起止完成光学水准测量,后期施工中按照3层间隔的频率施测,封顶装修期间每3月监测一次,竣工交付后每半年一次,直至沉降相对稳定,满足规程对于沉降速率的规定;沉降数据的处理方面,采用加权处理的方式,对于测段误差进行平差计算,以保证沉降监测的精度。
对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月9日的沉降数据,生成沉降总量-时间曲线(图3),可清晰的发现:建筑物施工期间,伴随荷载的增加,沉降速率明显加快,沉降总量明显增加,但伴随时间的延续,荷载逐渐稳定,沉降速率明显减低,总体沉降较为均匀,未发现明显异常沉降点。可见,通过对监测对象实行周期性的数据采集,清晰、科学、合理的判定高层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实现对施工与交付阶段的过程监督。
在复杂的工地现场环境中,为确保沉降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有必要加强对基准点的保护、监测路线与人员的固定、监测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相关举措提高水准高程监测的水平。第一,注重与施工方沟通协调,保护基准网点与监测点的稳定性与可用性;第二,按照“三定”原则,固定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方法,提高周期性监测的可靠性;第三,控制监测频率,确保监测成果的有效性,同时注意观测时段的尽量统一,使得数据排除地下水位日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4 总结
当今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物施工与运营阶段,进行有效的过程监督,对于确保施工安全,维护良好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的注意事项入手,通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沉降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遵循沉降监测过程中“三定原则”,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监督机制,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健雄,蒋金豹,张建霞.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色预测[J].测绘科学,2007(04).
[2]钱思众,樊育豪.高层建筑物地基沉降监测与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03).
[3]李仲.高层住宅楼沉降监测与分析研究[J].测绘科学,2009(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