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来源:六九路网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60岁至衰亡时期,60岁或65岁是老年期的起点)

老化: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衰老: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等。

一、 老化的原因

(一) 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

1. 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

2. 行为老化学说:老年行为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并主要从行为中反映出来。行为老化就是随年龄增长,对刺激的反应时间会延长,各种能力减退。

(二) 强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学说

1. 疏离学说: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

2. 适应学说: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人际交往的增多或减轻是老年人的不安感,可以从朋友的反馈中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发展观

(一) 老年丧失期观点

该理论认为,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丧失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并把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的相继丧失认定为老年期的基本特征。

这理论肯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常规,应予以应有的重视。但是这种理论过于注重生物机体的变化和年龄因素对心理变化的影响,而把心理发展看做是线性的上升和下降,这不符合复杂性的客观规律,不可取。

(二) 毕生发展观

1. 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任何时候发生。

2.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

3. 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是增长与衰退的对立面的统一。

4.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共同决定的,但各个子系统对不同时期的影响强度有明显的区别:成熟因素对儿童期、社会文化因素对成熟期、非规范事件对老年期的影响最大。

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发展的新观点,强调人到成年以后,心理仍继续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它对于老年期心理变化的下降和衰退总趋势,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科学地、正确地认识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三、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 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1. 视觉减退(视觉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

2. 听觉减退(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明显)

3. 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二) 老年期的记忆衰退特点

1. 人的记忆发展变化趋势

儿童的记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少年期开始到成年期是记忆最佳的高峰期,为个体记忆的“黄金时期”,40-50岁期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减退,其后基本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70岁是记忆衰退的一个关键期,此后便进入更加明显的记忆衰退时期。

2. 老年期记忆衰退的特点

①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机械记忆衰退为慢

② 再认能力表现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记忆回忆保持较好

③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3. 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① 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

② 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 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

④ 有无文化对记忆影响显著

4. 对老年期记忆衰退的主要解释

① 加工速度理论:加工速度减慢是记忆减退的主要原因。加工速度包括反应速度、感觉运动速度、知觉和认知速度。

② 工作记忆理论:因为缺乏信息加工资源,即缺少一种“自我启动加工”的能力。

5. 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①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

② 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秩序,必要的事情可以写备忘,按规定事项提示注意。

③ 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按适合自己的速度从容地进行各项工作。

④ 有意识地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提醒自己注重运用记忆策略。

⑤ 增强记得住的信息,不能背“遗忘”的包袱,以顽强的意志改善记忆,延缓记忆衰退。

(三) 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智力是综合的心理特征,由很多因素构成,老年人的智力减退并不意味着各因素以同一速度衰减。说明了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

四、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1. 人格具有稳定性,同时也有变化

① 不安全感(身体健康、经济保障)

② 孤独感

③ 适应性差

④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⑤ 回忆往事

2. 造成老年人格变化的因素

① 生物学的衰老(大脑、视力、听力的衰退)

② 心理上的老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老了之后就会产生对生活的热情,丧失希望,影响人格;疑病和对死亡的恐惧)

③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关系逐渐减弱:社会疏远老人;老人退出社会)

五、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1. 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2. 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3. 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4. 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5. 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6. 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成熟型、安乐型、防御型、愤怒型、自怨自艾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