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常言道: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即学困生成为学海搁浅之舟。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特别地引导和关爱,照亮和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所谓的“学困生”,过去又称“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专家学者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极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
1 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学困生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学生天生的智力障碍导致了学生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功学习,其学习成绩始终难以提高;(2)受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动力和激情,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3)应试教育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题海战术等抹杀了学生个性特征及能力的全面发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学得呆板,学习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4)随着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学困生在逐渐增多。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5)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当,致使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低下。(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2 爱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保证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因为学困生不仅学习“困”,心也“困”, 学困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心扉的钥匙。要使学困生逐步由“厌学”转变为“愿学”,直至“乐学”,这位教师必定是学生最喜欢和敬佩的老师。这种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十分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 唤起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
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学困生成绩虽然差,但他们又何尝不想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呢?面对老师的问题,当学困生想回答但又不敢回答时,老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仿佛向学生传递“你真行!”,这些真情的流露,诚恳的鼓励,就会促进学困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科学的学习方法——成功之门的钥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应教会学生:(1)预习的方法,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前几分钟的朗读、课前精选小练习等均为预习的有效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2)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在听课时必须专心,抓住重点作上笔记,对于老师强调的重要问题,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极参与课堂各种活动,多和同学老师合作,探讨。(3)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小结,并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5 借助集体力量,潜移默化获感染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榜样的力量无穷,有了榜样就有了“参照物”,学困生心目中就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从而使学困生心中产生羡慕之情,增强模仿学习的有效性,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和源泉。
6 降低学习难度——我也是很棒的
学困生之所以被称之为“学困生”,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困”的方面。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较其他学生有一定差距。如果我们老师用“一刀切”的方法势必导致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结合学困生的实情,降低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使他们通过一定努力,能感受到“我也学会了,我也是很棒的!”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学
习产生兴趣。例如,我的一个教学班上约有6个学困生,我从计算入手,应用题一两步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教学,使班上的学困生走上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轨道。班级的学数学、用数学气氛浓,数学成绩理想。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帮助这些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但这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我们所有学校老师都应给以重视,并付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学困生的现状,才能唤醒差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教育不是艺术,但艺术地教育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对待学困生,我们永远记住“不抛弃!不放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