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地侧向推铅球

来源:六九路网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投掷原地侧向推铅球 作者及工作单位 王彦凯 永清二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为德育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目标。采用体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重点在推铅球用力顺序和出手的高度进行“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的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启发中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在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第四章第三节田径中投掷铅球。难点是两腿用力蹬地,送髋展胸,两臂用力掷球。主要能够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腹背力量,以及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冷静、果断等心理品质的形成。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对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表现欲,喜欢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对于投掷这样的运动项目,他们一般不给予太多的关注,一是嫌器材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呢?是我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安全的的因素考虑,我采用了多种练习手段,器材的多元化使用,其次又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性别差异,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用沙包代替实心球,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械和练习方法,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运动技能目标:初步学习投掷铅球技术,让80%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 (2)身体健康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力量、协调性等素质。 (3)社会适应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出手的速度和角度;难点:身体的协调性及用力顺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第一部分:激发兴趣阶段,本阶段的目的为鼓励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通过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活动各关节的热身目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然后进行简单的徒手操练习;第二部分:探索实心球阶段,也是课的主要部分采用体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重点在抛实心球用力顺序和出手的高度进行“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的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启发中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三部分能力延伸,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掷技术。结束部分:恢复身心阶段,进行集体放松让学生心理逐渐趋于平缓并进行师生间相互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阶段 (7′) 本阶段的目的为鼓励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通过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活动各关节的热身目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教学常规: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明确任务,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全力以赴上好本课。1′ 2、喊数抱团 3′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一开始采用让学生原地做高抬腿、纵跳、后踢腿等动作,我喊出数字,数字用2 、2*3、4/2等形式出现,然后学生抱团。既活动了学生的身体,又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双人操 3′ (1)压肩运动 (4×8拍) (2)弓步推掌(4×8拍) (3)体侧运动 (4×8拍) (4)互背运动(4×8拍) 学生认真练习,把生理机能的活动水平调动起来,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出准备,并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双人操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 二、探索铅球阶段(11′) 本阶段是课的主要部分,采用体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重点在抛实心球用力顺序和出手的高度进行“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的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启发中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 4、直腿坐投掷练习 3′ 方法:采用直腿坐,体会手臂的发力,但投的并不远;有的同学为了使投掷的距离更远,会尝试性的加大上体的摆动幅度,但毕竟从仰位需要花费较大的腹部力量。教师在这个练习中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手臂动作、以及出手的角度。 5、跪姿投掷练习 3′ 方法:双膝跪地,体会腰背部力量对投掷的作用,学生发现这个姿势使腰部的活动范围变大,可以用得上力了,这时在强调手臂动作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腰背部的力量,提醒学生不能坐在腿上进行投掷,因为坐腿上腰部的力量会发不出来,只用到腹部的力量。 6、双脚开立投掷练习 5′ 方法: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直立、双脚开立,体会上肢的协调用力,有了前面几个动作的练习铺垫,学生已基本能正确使用腰腹部力量进行实球的投掷练习,教师可设置一定的高度,解决实心球的出手角度。 三、学习双手向前投掷实球技术阶段(22′) 教学步骤: 我讲解投掷在生活的应用及价值,要想能够投的远,还要认真的学习技术。本课重点学习的是双手向前投掷铅球技术。 讲解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观看挂图,我讲解双手向前投掷实球的方法,要领,然后示范动作。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动作的表象。3′ 7、徒手模仿及采用沙包练习 5′ 分四组,小组长发挥体育骨干作用,我巡回指导。徒手模仿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用力的顺序。沙包比较轻让学生体会挥臂甩腕的鞭打动作。这两项运动容易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8、向前投掷铅球练习 10′ 方法:学生分成四组,相向站立,距离15米,我站在中间强调安全,统一指挥。 这项练习是本课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学会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 9、教学比赛 培养学生不怕苦、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在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课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4′ 四、放松阶段(5′) 教学步骤: 10、集合、放松、小结、师生道别 5′ 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原地侧向推铅球1、激发兴趣阶段。2、探索铅球阶段。3、学习双手向前投掷实球技术阶段。4、放松阶段。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因为往往上课时老师太注重动作技术教学的缘故,所以学生不感兴趣。本节课,我们抓住了学生兴趣的激发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玩”的学习氛围,采用了多种练习手段,多元化器材的使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体育源于生活,也应贴近生活。也只有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才会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