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17课时 2012-10-28 邱楚才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1、自主学习: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 ? 【探究结论】
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 (赤道地区多见)
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 C、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1、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 (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2、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乞拉朋齐降水较多的原因。 强调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完成65页活动题。(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探究结论】列表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比较内容 降水量(多、少)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中纬度沿海地区 中纬度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
学习任务(三) 合作探究:
多 少 多 少 多 少 【探究问题】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师精讲点拨】
1、注意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
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 :℃),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 2、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讨论66页活动题1、完成:
1、判断:(1)、乌兰巴托最高气温出现在__7_月,约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
(2)、昆明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约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__℃。
2、计算;估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降水量 3、分析: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差别主要有哪些?
4、拓展: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1、以图析文;降水分布规律必须借助地图总结出。总结各地降水的情况又必须落实到地 2、 2、“勤动手、多练习、勤动脑、找规律”是学好气候资料分析图的关键。在总结某
地气候特征时,应把握的要点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五、附板书设计: 一、气温 二、降水:
(一)、降水形成的条件:1、 2、
(二)、降水类型:1、对流雨 2、地形雨 3、锋面雨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分布规律:①、 ②、 ③、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