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 谈 生 本 理 念 下 的 前 置 性 学 习

来源:六九路网


浅 谈 生 本 理 念 下 的 前 置 性 学 习 夏官营美丰实验学校 张菊芳 生本教育是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也是提升生命的教育。生本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指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而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习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地为学服务。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更不可能做到先学后教。通过“前置性作业” 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前置性学习,它与传统的预习有什么区别 所谓前置性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明确的自主性预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与我们传统的预习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不同。

传统的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对某篇课文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前置性学习则是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教学要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步阅读法,教学中反复训练,不断引导、指导、激励,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中的生活世界,体味读书的乐趣,而后不断内化,形成习惯。

(二)学习内容不同。

我们小学语文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那几篇文章,而前置性学习既有阅读性内容、积累性内容,还有生活性内容。就一篇文章而言,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麻烦、敷衍了事。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课文粗略读上几遍,对生字词进行圈划,这就算是预习了。这样预习的结果是低效的,最多解决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基本上没有领悟。而前置性学习则是对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读懂课文,提前解决生字词,还要开展延伸阅读,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资料,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三)教师作用不同。

传统的预习中,教师只是提常规要求而已,诸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个学期布置一次要求,每一课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模式化”,预习变得机械性,兴趣缺缺,效果不理想。而前置性学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两者相比,我们会发现传统的预习内容仅限于课文,老师的指导性不明显,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或应付学习的状态。这种预习虽然可以“因人而异”,但由于总的目标不明,学生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迷失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而前置性学习则是在目标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中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实践前置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前置性学习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

(一)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前置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学习起点。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

(二)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可一旦在课堂让学生探究起来,常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等现象。如果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前置性学习后,课堂上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证。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信心更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前置性学习后,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探索经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我们的课堂成了他们展示、发现的天地,他们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个性,信心也更足了。

总之,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光是阅读文本,学习文本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树立大教学观,大力提倡前置性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