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两种换药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2016 年8月 第3卷/第13期全科口腔医学杂志Vol.3, No.13, Aug. 2016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39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两种换药方法的比较研究󽗅?󼗳1󺎬󾏆󽃇󼢪2󺎬󼓏󽃀󼣙I2󺎬󼆺󼳬󾟹1(1.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山西 太原 030001)【摘要】目的 对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两种换药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2015年~2016年收治20例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切开引流后在感染间隙内置引流管,缝合固定,术后第一天患者取坐位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换药;对照组同法行切开引流后置橡皮引流条,术后第一天患者取平卧位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换药,更换引流条处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操作简便性、患者换药不适感及满意度、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采用间隙置管,坐位冲洗换药方式后,操作方法简便,患者无明显不适,对换药较为满意,且与对照组方法比较,住院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底多间隙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行间隙置管、术后坐位冲洗换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换药方法;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6.14.039.02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可伤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同法1次/d,若渗出较分为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和血源性等,其中以牙源多,可2次/d,至敷料24 h无明显渗出后去除引流管,敷性最为常见,往往由智齿、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病变料覆盖即可。引发[1-2]。病变发展在组织间隙形成脓肿后往往需要行切1.3 对照组换药措施开引流术,而切开引流术之后切口处会有大量炎性坏死对照组在行脓肿切开引流后,在口底间隙内置橡皮物质渗出,及时有效的清除坏死病变物质对控制感染有片1~2条,敷料覆盖创面。术后第一日,换药用物准备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4]。目前临床上脓肿切开引流之后换有:换药碗2个、弯盘1个,50 mL注射器1支,无菌手套药方法有多种,如常规的橡皮引流条、盐水纱条、碘仿2副,墙壁吸引装置1套,一次性连接管1根,一次性吸痰纱条,也有使用引流管引流,还有学者提出负压引流等管1根,500 mL冲洗盐水1袋,碘仿棉球若干个,无菌辅措施[5-7]。但哪种措施更为简单有效,尚无明确的统一意料若干包,胶布1卷。具体操作过程:患者在床头或换药见,本文就常规皮片引流卧位冲洗换药与间隙置管坐位室取平卧位,肩部垫一次性尿布1块,由助手左手拿弯盘冲洗换药两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患者在这两种换紧贴皮肤置于切口下方,右手拿吸痰管连接负压装置,药方式下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冲洗方法同实验组,最后更换橡皮引流条,辅料覆盖固定,引流条去除时机同实验组。1 资料与方法1.3 观察患者换药过程1.1 一般资料观察患者换药过程中的不适反应,调查患者对该措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施满意度及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来评估两种措施治的口底多间隙脓肿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的优缺点。准:经CT或穿刺检查诊断为口底多间隙脓肿;不伴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患者。2 结 果1.2 实验组换药措施实验组10例患者中有9例在换药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实验组在行脓肿切开引流后,在口底间隙置引流管反应,仅1例出院轻度不适,而对照组10例患者中有8例(输液器制作,前端剪若干侧口)2根,缝合固定,敷出现明显疼痛不适,有2例自觉无明显不适,见表1。出料覆盖创面;换药用物准备有:换药碗2个、弯盘1个,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发现实验组10例患者对换药方式全50 mL注射器1支,无菌手套1副,500 mL冲洗盐水1袋,部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1例患者对换药过程较为满意,碘仿棉球若干个,无菌辅料若干包,胶布1卷。具体操作有9例患者认为换药方式需进一步改进,表示不满意,见过程:患者取坐位,自行手拿弯盘紧贴皮肤置于切口下表2。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8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方,去除原有敷料后,用50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接引流8.0天,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管冲洗,直至引流口流出液体清亮为止,碘仿棉球消毒通讯作者:南欣荣,E-mail:xr_nan@sina.com全科口腔医学杂志402016 年8月 第3卷/第13期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Vol.3, No.13, Aug. 2016表1 两组患者换药过程中有无不适情况的前提下,患者接受间隙置管坐位冲洗换药可获得更舒不适感适的体验,有助于提高间隙感染患者的出院满意度。组别合计不适无不适参考文献实验组1910[1] 瞿百玲,任志伟,王海龙.19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的临对照组8210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17(2).合计91120[2] 李庆隆,高峻鹰,王建国,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换药方式的满意度调查情况顾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12):985-988.满意度[3] 张春旭,梁新华,ZHANGChun-xu,等.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组别合计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1):55-57.满意不满意[4] 王愿林,程 莉,王和平,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实验组10010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7):1606-对照组19101608.合计211920[5] 周龙女,蔡佩佩,童小文,等.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 4(3):198-3 讨 论20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类疾[6] 曾大顺,陈剑云,喻 棣,等.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28):108-病,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患者亦可出现头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严重者109.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生[7] 苏 纲,张 平,李 敏,等.微创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命[8-10]。为减轻患者的局部及全身症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取局部切开引流、抗生素控制感染与营养支持治疗20(1):54-55.并用的措施。尤其是切开引流与局部冲洗换药,在治疗[8] 孙玉荣,苑芳胜,邵明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3032-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反映换药过程痛苦,冲洗液体溢出浸湿衣服3034.等引起不适。为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满意度,我[9] 黄玉球.颌面部间隙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3):17-18.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尝试,试图改进传统的换药方法。本实验随机将二十名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常规[10] 朱志国.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J].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3):61-61.皮片引流卧位冲洗换药与间隙置管坐位冲洗换药两种方式下患者的舒适感与满意度。发现在住院日无明显差别本文编辑:李 豆(上接38页)无并发症发生,同时,16例患者中,护理显效为11例,响,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在护理期间需要上护理有效为5例,护理无效为0例,护理总有效率达到述几种风险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提升整体护理效果,100.00%。同时辅助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总结而言,护理人员在整2.2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个护理期间,需要结合此类患者的特征,加强气道护经统计结果显示,1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为10例,理、心理护理、排痰护理干预。比较满意为4例,满意为2例,不满意为0例,总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参考文献3 护理体会[1] 王 琴,周 娟,芮霞洁.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气管切开术是口腔癌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及药,2015,08(19):3014-3016.时的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2] 周月红.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最终达到治愈效果。切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吞咽与咳嗽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6(12):14-16.能力均受到限制,导致对患者形成相关性感染、呼吸受本文编辑:刘欣悦阻等风险,另外,由于治疗措施与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