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液⼯岗位操作规程⽬的及适⽤范围
确保现场配液作业⼈员健康和安全,防⽌施⼯过程中因⼯作失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落实化⼯⼚健康、安全和环境承诺,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以便使作业⼈员遵守。
适⽤于所有的油、⽓井现场液体配制及施⼯⼈员的HSE管理和考核,是现场配液作业⼈员的重要⾏为规范。适⽤于所有参加现场液体配制和化学作业的⼈员。⼀、岗位职责
1.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液体配制技术,了解现场所⽤添加剂的性能和使⽤⽅法。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五不配液”的有关要求进⾏现场配液,保质保量完成⽣产任务,取全取准各种资料数据,认真填写好相关记录。
3.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遇险后的应急措施。4.服从统⼀调度和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现场配液操作规程1.施⼯设计书的确认
(1)领取配液任务及施⼯设计后,认真阅读施⼯设计,掌握所配液体的类型、数量和配⽅。
(2)掌握配液过程中的各种要求、需检测的数据,核对压裂、酸化液配⽅与添加剂准备量是否相符。
(3)对施⼯设计产⽣疑问时,及时与项⽬部⼯程组联系。若需更改,更改后,应有更改⼈或负责⼈在更改处签字认可。2.化⼯料的准备
(1)按施⼯设计中添加剂⽤料计划领取所需添加剂,填写拉料单。并详细核对实物与施⼯设计是否相符,包括名称、数量及有⽆缺漏,并检查添加剂是否有明确的标识、包装是否完好、有⽆泄漏;(2)车场、井场和上井途中应做好防⾬淋、防盗等措施。3.配液施⼯前准备⼯作
(1)进⼊井场后按规定穿戴好防静电⼯⾐⼯鞋,戴好安全帽、帆布⼿套(若配酸,应⽤塑胶⼿套,并戴上护⽬镜、必要时戴上防毒⾯具)。(2)上车再次同施⼯设计以及拉料单核对品名、数量,检查所⽤添加剂有⽆缺漏和丢失;(3)从试油队了解各⼤罐前期配液的种类,按施⼯设计合理分配⼤罐。
配制压裂液的原则:前期配制了原胶液、活性⽔的⼤罐,仍⽤来配制原胶液、活性⽔;交联剂罐必须专罐专⽤,在未检查并做⼩样试验前严禁⽤来配制原胶液;活性⽔⼤罐的位置应利于混砂车、供液车的联接,以利于现场施⼯;
配制酸液的原则是:配制了稠化酸的酸罐,仍⽤来配制稠化酸,以防⽌其它酸种因添加剂的不配伍性造成沉淀、交联等质量问题;酸液中添加剂改变时,应考虑酸罐中原有酸液添加剂的配伍性,要做配伍性试验,必要时应建议项⽬部进⾏清罐。4)检测配液⽔质及pH值、备⽔数量是否符合施⼯设计要求。具体按以下要求做:
A、若配液⽤⽔有异味或⾁眼不溶物多,机械杂质超出指标及其它因素,不能满⾜现场配液⽤⽔要求时,⽴即向前指汇报,等候项⽬部调
度室或⼯程组的处理意见;
B、每年四⽉底⾄⼗⽉底期间,备⽔超过96⼩时,⽆明显异味的,现场应按原胶液配⽅做⼩样,观察2⼩时以上,以判断能否配制原胶液;注:(作⼩样也不能完全反应⽔质的真实情况,因为⼀般的配液过程到压裂施⼯最快也须四五个⼩时,如果⽔中的细菌不是很多,在等待施⼯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发⽣液体腐败的事故。)
C、配制原胶液的pH值应保证在6.0~7.5之间,若超过此范围,查找原因,并做⼩样以确定pH下调(pH值⾼于7.5)或上调(pH值低于6.0)后,⽠尔胶能溶胀起粘,并且不影响交联。确认后,向项⽬部调度室或⼯程组汇报确认后,进⾏调整。
(5)所备⽔应满⾜设计数量要求,对于设计上不是整罐的,⼤罐⽔位应保证配液车的充分上⽔。4.按施⼯设计配液
(1)连接配液漏⽃:按施⼯⼯艺连接好进⽔管线、配液漏⽃(配制稠化酸、变粘酸时⽤搅拌器)、出⽔管线,出⽔管线应牢固绑扎在⼤罐⼝:
配制原胶液、稠化酸、变粘酸时,出⽔管线⼝在⼤罐液⾯三分之⼆以下;配制硼砂交联剂时,出⽔管线⼝不低于液⾯下80cm;
⼤罐上部前后两个⼝时,出⽔管线应绑扎在后⼝,若⼀个⼝,应保证出⽔管线的出⼝朝向⼤罐后⽅。
运料车应尽量停靠在漏⽃的上风⽅向,防⽌吹⼤风时,添加剂溅在配液⼯⾝上。
(2)试泵:打开⼤罐出⽔及配液车阀门,开泵进⾏试泵检查:泵压4MPa以上,泵转速1100转/分以上;所有连接处⽆泄漏;泵压稳定,漏⽃喷嘴喷出液连续不返液;出⽔管线⽆弯折(⼩于90度的弯曲,以降低管路摩阻)且管线⼝绑扎牢靠。
(3)加料:试泵正常后按施⼯设计要求,加⼊各种添加剂。施⼯设计对加料顺序有明确规定的,执⾏施⼯设计,否则按以下原则执⾏:原胶液配制:
A、⾸先加⼊羟丙基胍尔胶,加⼊速度为每袋(25kg)不少于3分钟,加料要匀速连续,禁⽌突然提⾼加料速度或⼀下加⼊,使出⽔管线堵塞或形成⼤量“鱼眼”;
B、然后在不降低排量和泵压的情况下,加⼊其⽔溶液的pH值在8.0以下且不起泡的添加剂(如KCl、COP-1粘⼟稳定剂,⽬的是加⼊的⽠尔胶充分溶胀起粘)后,加⼊杀菌剂(COG-285、CJSJ-2)、交联促进剂(CJ-3)、调节剂(碳酸钠)、耐温增强剂(TA-1)等;
C、适当地降低排量和泵压,加⼊助排剂(CF系列)、起泡剂(YFP系列)和其它添加剂;酸液配制
A、⾸先加⼊缓蚀剂(HJF-94)、铁离⼦稳定剂(CJT-1213);
B、在不降低排量和泵压的情况下,加⼊不起泡的添加剂,如KCl、COP-1粘⼟稳定剂,酸液稠化剂、降阻剂等。稠化剂加⼊时⼀定要匀速、缓慢,防⽌出⽔管线堵塞或溶胀后来不及扩散,全部上浮于酸液表⾯,影响液体质量;C、适当地降低排量和泵压,加⼊助排剂(CF系列)、起泡剂(YFP系列)和其它添加剂;
交联剂及活性⽔的加料顺序⽆特殊要求,但配制硼砂交联剂时,硼砂加料速度要缓慢,使其充分溶解。同时,配制交联剂后,
配制原胶液、活性⽔或配制原胶液后,配制交联剂,应从⼤罐中提出出⽔管线,开泵进⾏冲洗,防⽌交叉污染。
(4)加料过程中,⽤计量器具准确计量添加剂,并防⽌添加剂溢出或洒出漏⽃,影响设计加量并造成环境污染。(5)配液过程中将包装的灰尘,沙⼟清扫⼲净,以防⽌加料过程中带⼊液体,造成污染。
(6)若配液漏⽃加料⼝易堵塞或返⽔,应停⽌配液,查找原因并进⾏整改;若因配液泵车的原因且⽆法修复,应向项⽬部汇
报调换车辆,以确保配液过程中充分分散,液体均匀,⽆结块现象。
(7)循环:所有添加剂加完后,按设计要求时间循环。
(8)⼀罐配制结束停泵后,⽴即将出⽔管线⼝从⼤罐中提出,防⽌漏⽃虹吸,污染环境。5、检测
取⼤罐阀门、⼤罐⼝样为上、下样,进⾏检测。对于施⼯设计中有检测指标和⽅法的,以施⼯设计为准,否则,按下述要求执⾏:
A、原胶液:针对同⼀罐上、下样, pH相差不⼤于0.5;粘度相差不⼤于6mPa·s;⽤硼砂溶液做交联剂时,最佳交联⽐相差不⼤于2,⽤有机交联剂时,最佳交联⽐和延迟交联时间⼀致;
B、酸液:针对同⼀罐上、下样,酸液中酸浓度与设计浓度误差为±1.0%;稠化酸、变粘酸粘度不低于设计粘度;C、硼砂交联剂:针对同⼀原胶液样,最佳交联⽐相差不⼤于2;D、有机交联剂:针对同⼀原胶液样,最佳交联⽐⼀致,延迟交联时间满⾜设计要求;6.清理配液现场
清理回收现场废弃物(内外包装、桶盖),掩埋添加剂泄漏物,保持现场整洁。7、配液漏⽃(搅拌器)保养
每次配完液体后对配液漏⽃或搅拌器进⾏清洗,每⼀个⽉对配液漏⽃或搅拌器进⾏⼀次保养。8.整理配液资料以及余料回收
按项⽬部的有关要求,向试油队机组负责⼈或压裂机组施⼯员、现场监督进⾏压裂酸化液体交接,填写《现场配液交接单》及
相关记录。同时,清点物品,返回项⽬部后,根据作业处及项⽬部的有关规定,上交空包装及余料,履⾏相关⼿续。第⼆部分:风险识别现场配液主要存在的风险:⼀、上井途中发⽣交通事故。⼆、配液过程1、机械伤害
(1)、连接漏⽃、管线时榔头砸伤或碰伤;
(2)、配液过程中,移动配液车及运料车辆时,碰伤或压伤;
(3)、漏⽃出⽔管线绑扎处松开,飞出⼤罐⼝砸伤⼈。从罐上往下抛管线时砸伤⼈。(4)、搬⼤桶时砸伤或⼤桶间夹伤。2、化学伤害:
腐蚀性添加剂造成的腐蚀伤害,如:杀菌剂、TA-1、CJ-3、JL-1(B)、HCL、HF、冰醋酸、HJF-94、硼砂交联剂等。3、⾼空坠落
(1)、上下配液罐时滑倒、坠落。(2)、上下拉料车时滑倒、坠落。
(3)、管线从⼤罐中飞出,将罐上操作⼈员打下⼤罐,从罐上往罐下或罐间抛管线时,将⼈带倒落⼊罐下或罐间。
4、其它
(1)HJF-94缓蚀剂等发⽣的着⽕、燃烧。(2)过硫酸铵等强氧化剂⾃燃引起的着⽕。
(3)施⼯现场井下作业过程中,发⽣H2S、CO溢出,造成中毒。(4)添加剂发⽣泄漏,污染环境。
(5)开关阀门或⽤榔头紧固油壬时,⽤⼒过猛,损坏阀门,造成压裂酸化液体泄漏,污染环境。第三部分预防、急救及应急措施⼀、预防措施(⼀)、交通
1、车辆通过危险路段、冰冻路滑路段时,提醒司机,确认安全后通⾏。
2、乘车时,要坐稳扶好,头、⼿不得伸出车外,不准翻越车窗,车未停稳不准上下,不准随便开启车门。3、⾏车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以及妨碍驾驶操作。(⼆)、添加剂拉运
1、运输途中要检查添加剂是否有泄漏,泄漏物是否会与其它添加剂产⽣污染⽽影响配液。2、发⽣反应的物品要分开存放,如硼砂等交联剂与⽠尔胶。3、添加剂拉运或存放现场要有防⾬淋和防曝晒措施。(三)、配液过程1、连接管线
A、使⽤榔头前,看清周围的⼈和物,防⽌砸伤别⼈,碰到管线或其它物体后返回,砸伤⾃⼰;B、从⼤罐上抛管线时要看清罐下情况,防⽌管线落下时砸伤⼈;C、开关阀门或⽤榔头紧固油壬时,⽤⼒要轻,防⽌损坏阀门;
D、绑扎漏⽃出⽔管线时,要⽤铁丝绞紧在牢固并固定的地⽅,防⽌滑脱,管线飞出;
E、出⽔管线应防⽌打扭和90度的弯曲,使管路摩阻增加,漏⽃⼝⼤量返⽔。同时应防⽌管线与⼤罐底座、平台等棱⾓处的磨损;
F、⼤罐间转移漏⽃出⽔管线时,要站稳,必要时两⼈配合,防⽌滑倒或被管线拉倒,摔下⼤罐或摔伤。2、移动车辆
A、指挥挪车时要看清场地的⼈、物及⾃⼰的退路,避免挤伤、碰伤⾃⼰和他⼈或压坏配液漏⽃;
B、移动车辆时,站在卡车⼤箱上的⼈员,要抓好车厢扶⼿,防⽌滑倒、猛刹车等,使其从车上摔下摔伤或⼤桶摔倒时砸伤。
3、上、下⼤罐
A、上、下⼤罐时,要抓好扶⼿,⼀步⼀个台阶。严禁从⼤罐上直接跃下,造成摔伤;B、上、下酸罐时,要检查梯⼦是否放稳;
C、⼤罐间⾏⾛时,注意罐上的原油、配制的液体滑倒摔下⼤罐或滑⼊⼤罐内,两罐间的距离较⼤时,禁⽌从这⼀罐上跃到另⼀罐上,两罐间应搭载过桥或从⼤罐上下来后,再从扶梯上到另⼀⼤罐。
4、加料
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拉料车尽量停在上风处;B、料加⼊漏⽃前,应根据加料顺序核对是否正确;
C、搬运⼤桶时,要站稳,防⽌滑倒,并防⽌桶⼦间摩擦,夹伤⼿指或桶⼦倒地砸伤操作者;
D、加⼊腐蚀性添加剂时,⼀定要控制加量速度,防⽌飞溅到⾝上或眼睛⾥,并尽量地落低加料⾼度。加⼊具有刺激性⽓味的
添加剂时,站于上风处,必要时佩戴防毒⾯具。5、取样
A、开启阀门缓慢,防⽌⼀下打开,液体飞溅到⾝上;
B、取⼤罐上部样,要抓牢罐⼝,防⽌掉⼊⼤罐,并尽量两⼈配合取样;C、针对酸样,应佩戴⼝罩,防⽌⼤⼝吸⼊其蒸⽓。⼆、急救及应急措施1、化学伤害
(1)若腐蚀性添加剂溅到⾐服上,但未渗透到⽪肤上,应⽴即更换⾐服,否则⾸先⽤⼤量⾃来⽔冲洗,尽快洗去有害物质,以缩短对⼈⾝的伤害时间,减轻伤害程度,然后换上⼲净的⾐服;
(2)若腐蚀性添加剂溅到⽪肤上,⽴即⽤⼤量的清⽔或⼲净的⼤罐⽔冲洗15min以上,若引起⽪肤⽔泡、红肿,送医院进⾏对症治疗;
(3)腐蚀性添加剂或粉剂溅到眼睛⾥,若能看清道路,则就近到⼲净⽔源冲洗,若看不清道路,⽴即呼喊求救,让救援者引领到就近⼲净⽔源或提供⽔源冲洗。冲洗眼睛时,尽可能地睁开眼睛,冲洗时间长⼀点,并且冲洗后根据具体情况,需送医院进⾏对症治疗的⽴即送医院;
(4) 对于强酸性或强碱性物质,应先拭去后冲洗,不要试图⽤化学试剂中和进⾏处理;
(5) 对于误吞的,若清醒并且可以喝⽔,可多喝⽔稀释并诱导呕吐,并及时送医院进⾏对症治疗。2、机械伤害及碰伤、擦伤
(1)轻微碰伤、擦伤,⽆出⾎者,⽤试油机组准备的⽣理盐⽔或酒精进⾏消毒处理。
(2)轻微碰伤、擦伤,出⾎者,若伤⾯⼩,可⽤创可贴处理的,⽤创可贴进⾏处理,若伤⾯⼤或出⾎量⼤,⽤绷带进⾏处理后,送医院进⾏治疗。
(3)较重的机械伤害,⽴即送医院急救处理。若造成创伤,出⾎者应⽤绷带进⾏⽌⾎处理。3、触电
主要发⽣在晚间作业或配制稠化酸。
(1)先切断电源,⽤绝缘物体挑开电线或分离电器,使触电⼈员迅速脱离电源;(2)若触电⼈员呼吸停⽌,应⽴即抬⾄⼲燥处,进⾏⼈⼯呼吸;(3)⼼脏停⽌跳动者,应⽴即进⾏胸外按压起搏;(4)送医院急救处理。4、急性中毒
对于井场发⽣H2S、CO紧急险情时,严格遵守试油机组的统⼀
指挥,执⾏试油机组的紧急预案。失去联络时,若是H2S,⽴即撤往上风头⾼地势处,若是CO,⽴即撤往上风头,并判断是否可在⾝边占燃明⽕,并想法与救援⽅取得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