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
郑香妞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〇061)
摘要: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是发挥体育思想政 治教育功能的前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具体分析了体育中蕴含的六个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有助于养成中国精神、提升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培养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培养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协调身心 健康发展与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j. cnki. 1672-3198. 2016. 11. 127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再到即将到来的2022北京一张家 口冬奥会;从1932年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参加10届 洛杉矶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在23届洛杉矶奥运 会实现中国代表团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04年“翔 飞人”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豪 言,以及2012年30届伦敦奥运会上奖牌第二的佳绩, 承载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而从“东亚病夫”
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历程也代表着中国综合国 力的提升与东方巨龙的崛起e
不论是奥林匹克还是其他国际体育赛_,只要看 到赛场上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听着现场奏响的《义勇 军进行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热血沸腾,心潮瀠湃, 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对伟大祖 国的热爱更増几分。而运动场上中国运动员的失利也 会使国人唏嘘不已6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于那些 为国家争金夺银的运动员倍加尊童,视为“国宝”,对那 些虽然没有夺得奖牌但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也 会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因为他们在赛场的一言一 行同样树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代表了我 们中国人的顽强拼搏决不放弃的精神气质,是对中国 精神的最好诠释。因此,每一场体育赛事都是一节精 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都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这个真实的课堂记载了赛场上的运动员为国拼搏 的精神,以及背后无数人的默默奉献与牺牲,也可以更 好的激发每一个国人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責任感,正可 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a
现在,中国处于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迈进的征
进人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传统 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重挑战,也使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效性备受各界关注。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 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 育与社会体育。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 目的,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具有有形 与无形的双重功效,对于提升参与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与价值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体育中蕴含的思 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人挖掘,是提高思想正教育实 效性的必然要求。1
有助于中国精神的养成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能够历经沧桑,使华 夏文明传承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一个 重精神的民族。五千年来,中华儿女继往开来、传承创 新,形成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育作为一 种社会活动,可以为当前社会各界中国精神的养成起 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曾有社会学家指出,战争与体育比赛是最能使民 族产生凝聚力的两种方式。如果说战争是参战民族或 国家之间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的比拼,那么国际体育比 赛可以被称为是和平时期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礼仪 化”的战争。每I个参赛者在比赛中代表的不仅仅是 个人,更是自身所在的国家与民族,因此体育比赛也寄 托着全民族的情感,对于提升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具 有着重要价值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在中国近代 史上,从上世纪初青年学生发出“奥运H间”,到2008善职业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 上,开设必要的职业发展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 能和形成良好的就业形态。其次,完善职业养成教育 的师资队伍,职业发展类课程应引人&业课老师或企 事业专家授课,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最后,丰富职业养 成教育的培育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应灵活采 用讲座、比赛、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教育的效果s
参考文献
|[1]董芝,李健,石光.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研究[J1
人力资源开发,2015,( 10) : 102-103.
,[幻孙立华.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3,(6) :23-26.
[3]骆德云.企业环境下“校企共育”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1) :195-19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科项目2015—QN —258《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现路径》妁研究成果。
4 200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11期
现代商贸工业
程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肩负着这一使命3这就要 我们在体育机制、运动员培养等方面发扬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改革创新促使我画体育事业 焕发出新的活力,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力争迎来 我国体育事业新的春天。
总之,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元素,以体育 为载体进行中国精神的养成教育,避免了传统灌输理 论说教的空洞与乏味,将抽象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鲜活生动的事例体现出来,给教育对象以更直观的 感受和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育的实效性自然不言而 识,并深刻认识到规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更应 该成为人们f1!觉的为准则。3
有助于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集体观念即全局和整体观念,是指人们在分析问 题和处理事情时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置于集体之中来考 虑;团队意识则是指人们在集体中的相互配合与合作 意识。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激烈竞争决定了每一 个成员学业与事业的成功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 开集体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来自于团队成员的配合与 支持。因此,培养教育对象的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是 喻。2
有助于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的提升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党的十八 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并拉开了我国司 法体制改革的大幕。而全体国民从内心深处认同法 律,自觉遵守法律,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实现 依法治国的必然要义。正如卢梭所言,一切法律中最 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 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即实现依法治国要 公民强烈的法制观念。规则意识,则是指发自内心的、 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不论是法制观念还是 规则意识,都会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都是现代 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人高尚品德的重要 标志,更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体育运动,不管是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还是竞技体 育,都有着其自身的规则,虽然这种规则不是国家的法 律,但是很多是整个国际社会的运动规则,借助这些规 则有助于培养体育参与者以及其他人员的尊重规范的 内心自觉,进而养成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0 体育有助于人们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的提升,主要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学校体育中,体育教 育需要通过课堂形式来进行。但体育课与一般的文化 课不同,它大多在室外场地或是宽广的室内场所进行, 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众多9教师为更好的组织教 学就: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规则约束,如列队宣告课 堂开始、分组负责取送运动器材、按照要求进行准备活 动、依照规范参与运动项目、解散宣布课堂结束等等,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指示行动以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 行。其次,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因参与者众多,为使每 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完成自B的运动项目,实现身心的 健康与愉悦,就®要组织者制定|定的活动规则,并对 参与者进行严格监督与执行,力求避免个别参与者的 烧幸心理与违规行为。再次,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为保 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比赛规则如同法律,裁判员如同法 官,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 度的展示自己以创造最佳成绩,违反规则就会受到如 禁止参赛、取消成绩等惩罚。如在田径运动史上不断 出现的“兴奋剂”丑闻,在马里昂•琼斯、本•约翰逊等 违规者被惩戒收回奖牌并禁赛的同时,也在告诫并警 示其他参与者违规的代价,使人们形成相应的规则意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对象是80后、 90后和00后,由于家庭教育与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一 群体的意识形态中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较为浓重,而 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 加强其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足球等集体性体育竞技运动项 目,因其备受社会各界人员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以其为载体进行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协作意识教育就 更容易为教育对象接受并起到理论说教无法比拟的教 育效果s以篮球为例,在篮球比赛中,任何参与者都必 须正确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意识到自己从属于 一定的团体,只有与其他团体成员的配合与协作才能 使团队走向胜利,并体现出自身在团队中的价值;相 反,任何一个成员过分表现自我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 团队中他人作用的体现,并进而影响到团队的胜负。 可以说,篮球比赛是对1十1>2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正如阿迪达斯的流行广告语“无兄弟不篮球”,正是兄 弟之间的信任与协作以及为了共同目标的奋斗拼搏成 就了比赛和自己6
而且,集体性体育运动项目还有着比较强大的群 众效应,即使那些不参与这一项目的社会成员也会非 常关注自己所喜欢球队在赛场上的每一个举动,在不 自觉的情况下与其他的支持者融为一体,共同为自S 所喜欢球队提供支持。此时,球队的胜利就是支持者 们共同的胜利,球队的失败就是支持者们自己的失败,
可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这种个人自觉融人集体的 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体,因此教育者利用合适时 机对其进行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教育将比说 教等教育方法都效果显著。教育者还可以适时的引导 教育对象将教育效果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项以 实现迁移,使其真正认识到不仅是篮球等体育运动项 目,生活中的事项同样如此,即个人的成功与人生价值 只有在集体与团队中才能实现,也只有找到自己在集 体与团队中的坐标,与其他成员1起为团队的成功而 拼搏,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4
有助于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的培养
竞争意识,是指人们在参与活动时希望超越对方 赢取胜利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生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11期
】201卜
教育与培训
存资源的争夺使得竞争无时无处不在,而且日益激烈6 现代社会,竞争更是充斥于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 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它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促 进人的自我完善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更与国家的发展与前途命运息息相关B但是 正如俗语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也给每一个参 与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危机感,只有不断进取,强大 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竞争是每一 个社会成员面临的经常状态,竞争意识是社会成员发 展与成功的必备品质,培养社会成员的竞争意识与进 取精神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
而引起部分参与者想要放弃的消极心理,如中长跑就 是对参与者意志品质的重大考验,当身体出现了“极 点”现象,个人的顽强意志是使“极点”逐渐缓解、运动 继续进行的关键因素。其次,体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拓展了参与者的人际关系,使人们获取了情感安慰和 一定的社会支持。最后,体育运动环境的多样性与多 变性为提升参与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机遇。每一 运动环境都会在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有差异,同一运 动场地现场形势及人员心理亦是变化奠测,参与者身 在其中要随时能够感知这种客观变化并对自身的心理 状态及应对措施做出适时调整,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本质与灵魂,在体育运动领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种激烈的竞争激励着每一个参 与者必须拼尽全力去赢取胜利,保守与惰性在此毫无 立足之地,因此体育也是对社会成员进行竞争意识与 进取精神教育的最佳载体与途径。如备受世界瞩目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其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就是对运 动员参与竞争、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最好诠释,更是 参与者之间优胜略汰的集中体现。它营造了每一个参 与者都力求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表现更强才能取得胜 利的激烈竞争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参与者的潜 能与拼搏进取精神6不仅仅大型体育赛事,即便是社 会体育中的武术、体操等健身娱乐运动项目,以及学校 体育中的教学游戏或比赛,也都充满了参与者相互之 间比较的竞争,是对参与者进行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 教育的最佳时机。
另外,体育运动不仅仅可以培养参与者的竞争意 识与进取精神,还可以使作为间接参与者的观众也受 到感染并产生情感共鸣。体育活动尤其是体育赛事之 所以能吸引亿万观众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赛场上运 动员充满力量与速度的美感的赏心悦目,另一方面更 是因为比赛中的瞬息万变引起的紧张与惊险以及运动 员的拼搏进取场面的扣人心弦。通过观看比赛,观众 成为运动的间接参与者感受着竞争,而运动员勇于竞 争、善于竞争的心态与行动也给他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提供了生活中面对竞争的启迪和模仿的榜样^>5
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保持身心健康、二者协调发展是社会成员生活和 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心理 素质对于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更为至关重要0心理健康 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其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且积 极发展的状态,具体而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 志健全、适应能力强等方面。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强身 健体的功效,还对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着重要价 值。首先,体育运动的挑战性与艰巨性为提高参与者 的坚强意志提供了条件。任何体育项目都具有着|定 的难度和挑战性,并伴随着疲劳、疼痛等生理反应,进
202 1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11期
变甚至掌控现场的过程就是参与者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的过程0再次,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提升参与者的心
理素质具有不同的作用。跳马、游泳可以培养参与者 的自信与勇敢;跨栏、跳高可以提升人们的果断与坚 毅;太极、气功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6
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 集中体现,如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1: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友善性与宽容性、良好的社会适 应能力等。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终极目标,也是体育运动的至高追求e _然,每|个 人的人格都会有缺陷而不完美,但健全的人格却是现 实生活中每一个体的追求目标与努力方向。
体育不仅仅具有培养爱国精神与民族意识、提升 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培养 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协调身心健康的价值与功能,体 育所特有的形态美、运动美、精神美还可以提升个人品 位与审美意识,正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言“世界上没有| 件衣衫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另外, 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公平竞争、友谊第一、友善待人 等要义,还可以帮助社会成员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也正是因为体育运动具有如此强大的塑造个体人格的 功效,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近代著名体育教育家马 约翰就曾对此做出过精彩论述,他认为体育锻炼的刻 苦与坚持可以“培养青年们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 自信心,进取心和争取胜利的决心”,而“运动场是培养 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 性情,激励品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体育 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六中主要功能,体育还具有尊 重生命价值、促进自我教育、培养个人品位、塑造高尚 情操、养成博大胸怀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我们在 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挖掘。参考文献
[1]王向田.清华体育思想的传统初探Q].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