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应找准切入点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应找准切入点

作者:谭立维

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26期

切入点就是作品思想艺术个性的凝聚点,就是能体现文本个性和阅读感情倾向的突破口,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语文教材中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教学时,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固守模式,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智力、阅历的优势,点燃学生更多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为学生找到轻松解读作品的切入点,将学生真正带入课文情境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 一、 从标题切入

从课文标题切入,将学生带入具体的课堂情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重难点的目的。如我教学《曹刿论战》,此文是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论”作为切入点,把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作为本篇的重点。教学中,我这样引导:“论战”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 :“论”是“论述”的意 思,“论 战”就是指“论述战争,或论述分析如何作战 ”。 而曹刿具体论述什么内容要仔细阅读课文才能知晓 ,由此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一,曹刿论述了什么问题?第二,曹刿是怎样论战的?第三,曹刿为什么论 战?围绕这三问展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将发言权真正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讨论放得开,也收得拢。 二、 从内容切入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教学中从内容切入是一个好方法。如我教学《忆读书》,我没有按划分段落层次,也没有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冰心在文中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进行透彻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情况,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并且,我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室、网络等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给了学生多方面信息刺激,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才干,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同时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在解决本课重点时,用小组讨论法,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 三、从情感切入

文本能打动人,教育人,熏陶思想,净化心灵,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文章所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是文章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这种情感,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如我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四、从语言美切入

文本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运用上面,优美的课文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修养,不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与朱元思书》这篇小品文清丽脱俗,值得细细品读,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跃然纸上呢?主要就是作者在语言上很有功底。如从文中的一些优美语句给让人想起一些很美的诗词。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会想起《三峡》中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读“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就会想起“疏梅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又如,文中用了对偶、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显得更生动形象。从对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分析出作者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心迹。

总之,不同的文章,切入点不一样,抓住课文切入点应在对课文充分理解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进行研究与设计,学生对于课文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就更能抓住文章的思想内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