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机构: [1]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34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页码: 118-130页
主题词: 命;生命;命运;占卜;语词;国家;个人
摘要:中国“命”即命运观念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大致如下:首先,其起源于原始社会,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这是有实物资料可以证明的中国“命”观念的发生时期。继而,这样一种观念延续至三代,并且此时我们已经可以找到极其丰富的资料。最初始的“命”观念资料来自占卜活动,它在发展中有骨卜、龟卜和筮占的不同形式。相比之下,语词所直接表达的“命”观念要在殷商以后开始出现。无论是占卜所体现的“命”观念,还是语词表达的“命”观念,都可以区分出两条线索:国家命运的线索和个人命运的线索。一般而言,正式文献记载如《尚书》、《诗经》中的《颂》、《雅》部分、《左传》和《国语》的主要部分反映了“命”观念的逐渐下移过程,即总体上是从商周时期的“国家命运”,到春秋初年的“诸侯命运”,再到春秋后期的“普通人命运”。但我们切不可为官方的记录系统所“迷惑”。事实上,更为“私密”的占卜手册《易经》就向我们显示或证明了这种状况。此外,诸如《左传》、《国语》中的一些记载也向我们呈现了不少有关“个人命运”观念的消息。中国人命运观中可预知观念和道德观念在殷周时期已经完全定型,西周末年出现了可预知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否定形式,必然与偶然观念则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初具雏形。而我们在春秋晚期所看到的“命”观念实际上已经与儒家和道家的“命”观念完全相同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