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自由看待发展

来源:六九路网
20121020158 社会学 杨厅

《以自由看待发展》

——读书笔记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一、自由与发展

阿马蒂亚.森一生的最主要的两个研究课题,一个是饥荒,另一个是民主。而这两个课题却有着共同的基础,那就是森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认识和理解。《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主题是发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特定的发展观,即: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对于自由,阿马蒂亚.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他是从自由的过程和机会层面来理解自由的——“这里所采用的自由观涉到确保行动和决策自由的过程”。森的自由观是对现实的反思得出来的,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充实。

对于发展,传统观点把发展理解为经济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森通过理解发展的过程,深刻探究发展的目的和手段,提出: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不受局限,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实施我们自己的选择、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交往并影响它。在森看来,发展就是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

对于为什么选择“自由”作为“发展”的目的,森在导论中说,“从扩展实质性自由的角度来看待发展,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目标——正是它们才使发

1

20121020158 社会学 杨厅

展变得重要——而不仅仅是某些在发展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手段”。“实质自由”即“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可行能力”即选择、实现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个社会的成功与否,主要应根据该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实质性自由来评价。

二、发展的新视角

自由观点贯穿《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的始末,与以往狭隘的发展观相比,阿巴蒂亚森的发展概念依托自由视角,信息基础更全面,他把自己的自由观念同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正义论作了横向的对比,他认为“每种派别的长处和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考察信息基础的范围和限制来理解”, 所以,扩大信息基础成为了森推广自己观点的最核心论据,也使得其分析问题有更强的说服力。从标准上来说,信息基础确实是一个很棒的评价方式,起码可以保证得到的方式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

对一个社会、对一个国家而言,发展无疑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我们以往关于发展的观念就是:经济生活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进程等等,但阿巴蒂亚森通过大量研究论证了,这些发展属于狭隘的发展观点。以沙特阿拉伯为例,沙特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是其国内妇女享有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与亚洲甚至是非洲一些国民经济发展远不如沙特的国家相比,这些妇女的实质自由大量的被剥夺了。按照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虽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很好,但是一些人的实质自由却被强制的剥夺,所以这样的发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森将发展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森提出扩展实质性自由的角度看待发展,以人为中心,最高价值标准就是自由。 自由本身就是价值标准,本身就是价值,因而不需要通过与别的有价值的事物联系来表现其价值。

三、工具性作用与建构性作用

书的总体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自由在发展中的重要性:1.评价性角度:以人们的自由是否得到增进,作为评判进步的首要标准。2.实效性角度:考察不同类型的自由之间相互促进的关联性。自由不仅是发展的一个“建构性”部分,

2

20121020158 社会学 杨厅

而且还为增强其他类型的自由做出贡献。

在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五种工具性的自由: (1)政治自由:政治权利是发展目标所包含的“自身固有”的要素,森具体论证了政治自由与其他几项手段性自由结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的正面作用。(2)经济条件:这是指个人享有的运用其经济资源于消费、生产或交换的机会。(3)社会机会:指的是在教育、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森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若干亚洲国家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教育的普及,是社会机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正面例子。(4)透明性担保:意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的信用,它取决于交往过程的公开性、对信息的发布及其准确性的保证。(5)防护性保障:即为了济贫、赈灾、救急、扶助老弱病残等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安全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最严重的贫困,并改善最需要帮助的人的福利状况,因此建立防护性保障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建设。森指出,各种类型的工具性自由直接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他们的关系是相互关联互相补充进而强化,使得一种自由大大促进另一种自由。发展的过程受这些相互关联的自由的强烈影响。

在阿玛蒂亚森看来,人们往往重视的是自由的工具性作用,而往往忽略了自由的建构性作用。所谓工具性作用,主要指的是自由和权利可以对经济发展过程做出富有时效的贡献,也即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在作为发展的手段的同时,也应该是发展的目的所在。所谓建构性作用,就在于实质自由对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这里森所反复强调的实质自由,是本书的核心概念所在。森关于自由的建构性作用与工具性作用的区分,直接将自由这一概念从蒙昧推向现代。他也激发我们深刻反省:大而化之、不加区分地谈论自由,是一件多么不靠谱的事。

四、中国与印度

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的各个发展中经济体。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使得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赶上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体,而其中的领军人物就是中国和印度。中国与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者加总以后的人口总数要占到世界总人口的40%左右,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例如贫

3

20121020158 社会学 杨厅

困问题、能源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

森对不同层面的中国和印度对比:中国印度都走向开放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但中国做的更好,中国虽曾否定市场,但中国对教育和医疗很重视,改革时年轻人识字率已较高,印度在91年改革时仍有一半人口是文盲,印度重视精英教育,忽视基础教育和医疗,在共享型经济发展上缺乏准备。但印度相对中国有更多民主自由。在正常情况下,诸事顺利,民主的保障性作用被忽视,但在社会危机和未遇见的灾难时,民主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例如中国的大跃进和之后出现的大饥荒,这是印度从未出现的。中国和印度在基础教育和普及医疗保健投入上的差距,造成两国在转向市场化之后的社会准备水平(可以投入动态运用的社会机会)上的巨大差距,尽管这种投入的初衷并不是协助市场导向型经济增长。另外也必须注意,当发生社会危机和未曾预见的灾难时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公共活动的敏感程度,缺乏民主的损害显而易见。印度民主的保障力量使印度在独立之后从未有过饥荒,而中国曾有过“大跃进”失败后的严重饥荒。

民主的正面作用适用于一般性的自动防止经济和社会灾害,起到工具性自由里防护性保障的作用,由此造成的空白是不可能由经济激励机制的运行来填补的。如金融危机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某些国家的形成,一方面与商业运作缺乏透明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当这场非共同分担的危机爆发时,民主的空白使受伤者的声音被压抑并毫无效果有关。

很多印度人在其领域都取得了世界性的杰出成就,像泰戈尔,倡导Nonviolence的甘地,经济学家Sen、Dasgupta,软件业就更不必说了,为何印度的教育制度能产生很多杰出人才?中印对比已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中国近30年与印度近20年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的发展更是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中国目前似乎处于优势,但印度也有优点,比如Sen认为,相比于中国,民主制度将为印度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而一个疑惑是,民主的印度的官僚腐败、贫富差距也是出了名的,为何这种相悖的现象会同时存在呢?印度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我们对其了解还远远不够,中国要发展,就应以谦虚开放的心态学习别国的长处——人亦如此,这是落后却自负的清朝留下的一个重要教训。

综观全书,森所倡导的发展过程涉及建立竞争性市场机制、宪政民主、社会

4

20121020158 社会学 杨厅

保障,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包括消除性别、种族、宗教等各种歧视,普及基础教育、基本保健,由人民以民主商讨审议的方式决定对传统观念文化的取舍扬弃更新等)。阿马蒂亚.森发展了自由的观点不仅他使其内涵扩展了,而且把它运用到了一个更深的程度,更贴近生活的领域--发展。森是以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哲学闻名的,是以经济学的良心著称的.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在他那里体现的更多,而经济学的工具也最具有工具性,他把自己的视角伸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